建立主体性的德育教育探索
建立主体性的德育教育探索 建立主体性的德育教育探索范文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 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 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 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学校必须 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 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的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 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内容。德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层 次:一是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公民道德与政治品 质的教育;
三是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教育等。
依据这一层次划分,我国小学德育内容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 包括或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往往 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美国教 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 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 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等。德 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 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 奠基性内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 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 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 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 砸、抢等犯罪行为反而成为合乎道德的“正义”行动。这一 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育实际中绝不可以轻易忘记。对学生进 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 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公共场 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 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却是一个有 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当然,文明 行为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行 为应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否则,一些人 学会了“彬彬有礼”、衣着讲究,给人一种很有“教养”的 印象,但实际上他仍可能是虚伪、狭隘、自私和粗鲁的人。
所以文明行为教育应当同个体的精神培育结合起来。小学生 的“学生守则”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必须 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切实地 遵照执行。对小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小学 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主义、爱 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集 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集体主义教育必须要养成学生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使 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为集体和同学服务;
学生 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与荣誉感;
发展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同学 间的团结。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 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爱国主 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人们对 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对祖国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 的正确理解,也是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 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一种坚定的志向。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既有一般的对于祖国的向往、爱恋 之情,也有对于具体的祖国的热爱与奉献的冲动。向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倡导民族奋发精神,焕发儿童和青 少年的斗志,为把祖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而不懈努力。
其中要特别注意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增 强作用。第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致的。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历 史的必然选择。所以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必然热爱社会主义制 度,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应当努力实现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 义的教育的内在统一。
第三,爱国主义应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紧密结合。由于 科技、经济的发展,今天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