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与创新7篇_关于大学生诚信的问题

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与创新7篇

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与创新7篇 第一篇: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途径 【摘要】诚信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的重 要尺度,也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事关个人、集体乃至 国家、民族形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本文从大学生诚 信缺失的现象出发、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途径,目的在 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途径 诚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

诚实即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守信即讲信誉,守 信用,讲承诺。在我国全面迈进小康社会,共筑中国梦的伟 大实践中,诚信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于营造良好的 国内外环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我们的新生力 量,是引领社会进步发展的主体力量,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关系着我国未来的 发展。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在部分大学生 身上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学习、生活、 就业诚信的缺失。如少数大学生为了申请院级甚至国家级贫 困补助,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贫困补 助;
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小到一般考试,大到国家级各类考试,都出现了考试作弊现象,更让人担心的是,其他同学 对作弊现象也坦然接受,熟视无睹;
还有大学生做人不够真 诚,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口是心非,生活信用意识淡薄, 个人主义盛行等等,这些都进一步证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 育刻不容缓。

二、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生活中,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大学生没有诚 信,如虚假广告、食品安全问题、假冒伪劣产品;
企业经营 者拖欠赖帐、偷税漏税,非法走私等不良的社会现象,使大 学生难免受到影响。由于大学生还没有走向社会,自身思想 不成熟,缺乏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对这种现象又不能得到 及时很好的解释,往往就会陷入老实人吃亏的怪圈。造成部 分学生诚信意识淡泊。

(二)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偏差对大学生的影响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过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 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总是认为道德教育可以缓缓再 来。这种重成绩、重技能而忽视道德、诚信的教育对大学生 的影响很大。再加上高校缺乏完善的失信惩罚机制,以至于 高职生在行为中也会出现轻道德、重技能的行为。家庭教育 也是一样,也存在这种问题,大部分家长都愿意花费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孩子的学习上,而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少 之又少,总觉得这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再加上有些家长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不高,这些负面的影响都对在校大学生有一定 的负面影响。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部分在校大学生自身责任意识淡漠,理论素养不高,心 烦意燥,也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生活 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两点一线,缺乏对社会的全面了解,不 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总是容易把社会的阴暗面放大。同时 由于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理性思辨的能力,很容 易使他们将观察到的一些社会消极表面现象当作社会的本 质,从而误导他们丧失诚信意识。

三、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全社会的道德教育,重塑诚信风气 倡导诚信文化,坚决抵制失信行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引领社会风气,把诚信教育落实到每一个行业中去。要 让每一个社会成员明确诚信的重要性,每个行业、部门的负 责人都要引导部门各成员学习诚信,树立诚信意识,践行诚 信,同时,全社会还要建立相应的诚信建设机制,对于失信 行为要严惩不怠,更要对诚信行为点赞称好,给予一定的奖 励,建立相关的诚信奖惩机制,使大家能够真正认识到诚信 的重要性,它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部 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各界要大力倡导诚信 文化,弘扬社会正气。

(二)建立健全高校诚信教育机制1.建立健全诚信道德建设制度。诚信道德建设制度,要 求学校按照诚信教育的有关规定,把诚信的具体内容制度化, 让全体师生在诚信上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认真执行诚 信道德制度,决不能让投机者得逞,更不能让守信者吃亏。

同时,在诚信的履行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奖惩制度,让全体 师生体会到诚信的必要性,奖惩分明,谁不诚信,谁就要受 到惩罚。2.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和诚信度测评体系。建立大 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身份证、户籍、 家庭情况、就读情况、图书借阅、助学贷款、曾获得荣誉和 处分等、基本经历、学习成绩等情况,由学校统一管理,供 所在院校、用人单位查阅,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 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就业单位。同时高校还应成立相应的大 学生诚信度评估部门,评估部门可首先把诚实、正直、信用、 友善等与大学生相关的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
其次 再确定大学生诚信度测评标准。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 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的标准,以便对大学生进 行全面评价;
最后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 用人单位评议等综合评价的途径对学生进行最终的评估。3. 积极营造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高校在加强诚信制 度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大 学生的生活学习大部分都在校园度过,因此,校园文化建设 的好坏对于塑造大学生的诚信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 校组织者可通过报栏宣传,诚信品质展示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诚信活动,营造诚信环境氛围。还可以通过网络这个主 渠道,建立本校的诚信网站,全国高校联网,了解我国最新 的德育发展方向,关注其他高校最新的活动及动态。使学生 能够随时的了解最新的德育动态。

(三)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有些大学生对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是认同的,但当关系 自己的个人利益时,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口是心非,不能 做到知行统一。最终原因还是因为坚守诚信的意志力不强。

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明辨 善恶的能力;
同时,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校园环境,加 强失信的惩罚力度,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

第二篇:大学生诚信教育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通过对高校师生的问卷调查,在分析问卷信度 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因 素,分析了影响因素的权重。按其权重排序,依次为诚信教 学、校园环境、教师诚信、诚信管理、校外影响。依据调查 结果,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措施,并指明本研究的 局限性。

【关键词】诚信教育;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权重 近年来,诸如考试作弊、学术剽窃、学费拖欠、就业毁 约、贷款违约等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已受到社 会的普遍关注。究竟大学生诚信教育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哪些因素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影响因素的权重如何分 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此外,从现有文献来看, 诚信教育研究本身还较为薄弱。经验性或应用性的文章居多, 实证研究不足。笔者认为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际出发,运 用实证研究方法,结合实地调查,分析影响诚信教育的因素 和权重,探索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在对现有文献作回顾和总结后,笔者访谈了 一些专家学者,确定42个问卷题项,见表1。问卷以42个测 量题项“是否对大学生诚信教育造成影响”为测量语句,采 用李克特7点尺度来计分,让调查对象按照同意程度的高低 给予评分.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笔者选取厦门四所高校师生 以及部分社会人士进行调查。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68份, 回收率95.4%。其中,有效问卷642份,有效回收率为96.1%。

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较为分散,以青年居多。学历主要集中 在本科,职业主要为学生。

二、调查数据分析 1.测量的信度分析信度指使用相同研究技术重复测量 同一个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的可能性,[1]反映测量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笔者对总量表进行检验,结果显示Cronbach’ sα系数为0.823,大于0.8,表明该量表有较高的内部一致 性,问卷的信度较高。2.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前,笔者先做 了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系数为0.816,大于0.8,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Sig值为0.000,近似卡方值为1897.325,表明Bartlett检验 具有显著性,因子模型合理。笔者对表1的42个变量进行因 子分析,结果显示5个主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80.012%,因此 提取5个主因子是合适的。为了更好地解释主因子,采用方 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并依据统计规则,删除部分不合适的 变量。一是载荷在全部主因子上都小于0.5的变量,二是载 荷在2个或更多主因子上大于0.5的变量。分析结果见下表。

561表2显示第1个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9、X13、X3、X25、X21、 X30决定。第2个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22、X23、X5、X17决定。

第3个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8、X35、X7、X4、X37决定。第4个 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33、X6、X27、X24、X16决定。第5个主 因子主要由变量X28、X11、X34、X41决定。结合表1所列的 变量内容,笔者将5个主因子其概括为诚信教学、教师诚信、 校园环境、诚信管理和校外影响。分别命名为F1、F2、F3、 F4、F5。3.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笔者将提取的5个主因子作 为评价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的一级指标。在统计分析中,贡 献率表明了主因子对总目标的贡献程度[2],因此一级指标 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可依据主因子的贡献率来确定。笔者在5 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基础上作归一化处理,从而得到各自 的权重,见表3。在表3中,wi表示5个主因子的贡献率,分 别为23.947%、13.666%、19.854%、12.131%、10.414%,累 积贡献率为80.012%。Wi表示5个主因子权重。为了和后面二级指标权重的形式一致,特转化为小数形式,表示成Wi1。

由此可见,“诚信教学”居5个因素之首,权重约占三成, 约为0.299。“校园环境”紧随其后,权重约占1/4,为0.248。

“教师诚信”位列第三,权重为0.171。“诚信管理”位居 第四,权重为0.152。“校外影响”处于最后,权重为0.130。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经过本次调查,笔者发现大学生诚信教育受五个因素的 影响,按影响因素的权重排序,依次为诚信教学、校园环境、 教师诚信、诚信管理、校外影响。依据这一调查结果,笔者 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

其一,加强诚信教学改革,提升诚信教育的吸引力。针对目 前诚信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 题,以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重视日常实践三方面 为重点,与专业教学相融合,让学生感悟和体验诚信,增强 诚信意识,培养诚信行为。其二,关注教师诚信建设,重视 诚信教育的基础。从规范教师言行、加强诚信考核、完善激 励机制三点努力,激发教师诚信自觉,提高教师诚信的责任 感和自豪感,发挥好优秀教师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其三,加 大宣传与引导力度,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广泛运用多种手段, 让诚信进“课堂、寝室、活动、社团、网络”,开辟新的重 要阵地。其四,增强学生诚信管理,提高诚信教育的成效。

通过健全规章制度、构建评价体系、建立监督机制、建立诚 信档案等途径,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品质的神圣性和严肃性,有效约束和监督学生的诚信行为。其五,发挥社会、家庭教 育的优势,体现诚信教育的开放性。高校可与政府、媒体与 用人单位合作,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争取他们的认可与支 持。

第三篇: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创新路径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一部分,让每一位公民都将诚信作为言行的基本规范。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特殊一环,是培养少数民族地 区高素质人才、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践基地, 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民族地区的建设、社会 的稳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民族院校大学生 的诚信教育既要遵循非民族院校诚信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时 也要结合民族地区的区域特征、民族大学生的文化特征进行 全方位的分析和考察。本文从创新民族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 的途径入手探讨民族院校的诚信教育问题。

关键词:民族院校大学生;
诚信教育;
创新路径 诚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道德,也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诚信被看作是立人的根本,伦理大义,乃至社会秩序和社会 和谐的基础。”党的十八大将诚信明确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中,可见诚实守信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说明中国人期盼 诚信道德。民族院校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高素质人才的 重要基地,创新民族院校学生诚信教育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民族院校大学生大多是少数民族学生或者 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其中有着复杂的文化和思维碰撞。创新 民族院校诚信教育路径,有利于营造诚信的环境和构建民族 院校诚信教育长效机制,从而更加充分发挥民族地区民族风 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民族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创新特点 民族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序列之中的特殊一环,民族院 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既要遵循非民族院校诚信教育的一般 规律,同时也要结合民族地区的区域特征、民族大学生的文 化特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考察。

(一)注重结合民族特色优秀传统道德文化 民族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充分结合少数民族特色优秀 道德文化传统,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之诚信精神。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 化宝库中的不可缺少的文化瑰宝,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做出了重大贡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诚信文化, 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精髓。在对民族院校大 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从尊重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 出发,促使各民族学生之间能够加深彼此对不同文化风俗习 惯以及信仰方面的认知,从而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的交 流与融合。

(二)注重民族伦理道德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民族院校诚信教育结合民族伦理道德,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诚信教育方式。民族院校进行民族人物榜样事迹的 宣传以及设置相关民族伦理文化理论课程,通过理论课的学 习,促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价值观,通过民族 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如走访民族地区红色革命地,设立 民族团结诚信社团,结合少数民族节日进行感恩教育。促使 其诚信道德自觉。

二创新民族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 (一)民族院校进行民族人物诚信榜样教育 我国学校教育大多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民 族院校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强调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对 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而且现有思想政治教育重理 论轻实践,忽视对学生诚信的教育和培养。民族院校要注重 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好, 先学好如何做人,后学会如何做事。在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 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民族地区和各少数民族文化 视域当中英模人物的榜样教育价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 效性。民族院校通过对各民族先进模范人物进行表彰,表彰 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等模范,对大学生 进行道德榜样教育,宣传道德模范和诚信模范人物,让诚实 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使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在潜移 默化中达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形成“守信光荣、 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从而构建诚信和谐的校园。

(二)民族院校成立“多民族大学生团结诚信社团”民族院校结合自身的多民族特点,成立特色的多民族大 学生团结诚信社团,将以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在 多民族大学生中间广泛持久开展诚信教育,增强民族院校大 学生自觉的诚信意识,并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诚信机 制体制建设,建立一套民族院校大学生诚信的考核体系和各 项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同学中可能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并进 行整改。团结诚信社团还可以举办宣传仪式活动,在成立大 会上,团结诚信社团向全校学生发出《诚信宣言》,号召每 一位学子要严格规范自身言行,做到诚信为学、诚信为人。

团结诚信社团还将不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如“团结诚信寝室”、 “诚信个人”、“团结诚信班级”等评比活动,鼓励学生做 到拾金不昧、按约还款、不伪造简历、不擅自毁约、不剽窃 他人成果、各民族团结友爱、互助共进。开展诚信实践活动 还可依托一些公益类社团,让学生去民族地区敬老院开展 “帮扶老人”“义务维修”等公益活动,培养民族院校大学 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民族院校成立团结诚信社团旨在 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民族院校的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自主管理。

(三)民族院校设立“践行诚信月” 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家助学贷款的还贷,民族院校还可以 在每年的4月份设立“诚信教育月”,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开 展活动,比如围绕“感恩他人,建设诚信校园”等为主题的 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和活动以增进互信、增进感情、增进团结。诚信教育中要避免形式化、教条化, 融诚信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从具体事情入手,于微细处启 发和培养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结合诚信理论教 育与实践教育的方式,开设“践行诚信月”,促使少数民族 大学生的有新的平台培养践行诚信的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 主动寻找自我诚信的角色。此外,在诚信月当中,还可以设 立诚信银行,每人拥有一张储蓄卡,储蓄卡里存的不是金钱 而是诚信,用现代的诚信教育方式让诚信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诚信事关中华民族的命运,诚信是获得他人与社会信任的关 键所在。诚信教育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流于形式,要潜移 默化到学生的品质当中,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生活实践当中。

(四)民族院校开设民族伦理文化通识课程 各民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民族院校通过开设民族 伦理文化通识课程,从各民族的个人交往、社会生活、家庭 生活、校园生活、宗教、习俗、道德、生态、礼仪等几个方 面进行民族伦理文化诚信教育,设置民族伦理文化通识课的 考试,从而实现各民族学生更好地掌握民族伦理文化,能够 更好地辨别是非,树立诚信意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健康 的人格。深入学习民族伦理文化,把民族伦理文化渗透到诚 信教育的环节当中。诚信做人也是少数民族的优良传统,比 如回族、蒙古族、傣族、撒拉等善于经商的民族,崇尚诚实 守信、义利并重,反对榨取不义之财。因此,在民族院校开设民族伦理文化通识课程,让民族院校学生学习民族伦理优 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民族院校大学生诚信的目标有积极意 义。

(五)结合民族节日举办诚信感恩教育等宣传仪式活动 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少数民族所 强调的优秀品质。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民族院校要结合富 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加强诚信教育,充分发掘民族节日的 诚信理念内涵,举办诚信感恩教育宣传仪式等活动,结合案 例,促使学生理解诚信做事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良好的诚信 意识。培养民族院校大学生诚信感恩的良好品质。民族院校 可以举办系列民族节日诚信专题讲座,引导学生了解诚信失 范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影响及其诚信感恩教育对大学生成长 成才的至关重要作用。各族学生可以在民族节日中践行诚信, 比如德昂族的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互 助来年和睦。诚信感恩道德教育是节日中的重要内容,比如 苗族年节期间盛行“盘根古”---串亲戚,苗族崇尚礼仪的 美德在节日中体现出来,苗族人真诚、好客、直爽,有朋友 来做客时,要喝“同心酒”,意味着同喝酒的人是关系好的、 值得信赖的兄弟。民族节日活动是一种健康有益的感染源, 能使个体趋同于群体,对增强群体凝聚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 用。综上所述,面对当前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的诚信问题与困境,民族院校应本着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的方面考虑;
从小事情着眼,从大方面布局;
以时不我待之心态紧抓现在,放眼未来,同时结合民族地区的区域特征、 对民族大学生的文化特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考察,从而创 新诚信教育路径,把诚信理念转化为诚信行动,逐步培育和 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诚信的践行能力。将诚信潜移默化到 学生的品质当中,于微细处启发和培养民族院校学生的诚信 意识,促使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相互增进信任与了解,为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尽一 份力。

参考文献 [1] 万俊人.论诚信[J].新华文摘,2012,(15):23-25. 第四篇: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的构建 摘要:随着我国对高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校 的学术实现了发展,但是随着大学生扩招现象普遍,大学生 的诚信问题受到挑战,大学生浮躁的风气见长,这些不良现 象不利于高校教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诚信教育环 境的建设可以结合一些新方法,提高诚信教育环境建设的有 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诚信教育;
大学生 诚信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是当代大学生实现民族 伟大复兴的道德支撑力量,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新媒 体技术在我国不同领域广泛应用。截止到2010年,我国网民 达到4.2亿人,其中大学生占主要部分。新媒体技术结合了 一些网络客户端的使用,如微信、微博、QQ等技术,为人们的信息传递提供了便利。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数量非常庞大, 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借助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 可以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诚信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特 征,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提高他们遵守诚信的意识,使 大学生坚定信念,不能为自身的利益而做出有损道德的事情。

大学生诚信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让他们在社会 上立足。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特征 (一)新媒体的内涵。媒体指的是为人们提供交流的平 台和媒介,是一种传播信息的途径,也是一类新的工具。新 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哥伦比亚广播电台提出的,最初意思 是电子录像的意思,经过长期演变后,成为一个新的词汇, 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可以实现广为传播的媒介, 可以针对大众的个性化需求,为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媒 介,实现不同交流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新媒体这一概念是在 技术范畴提出的,是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形成的一类新 的技术,必须以技术为依托,代替传统媒体,如搜索引擎、 网络、博客等都可以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而且新媒体是一 个时间上的范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实现了信 息传递的多样化,实现了数字化的传递方式,而且实现了立 体化的信息传播。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1.实时性新媒体技术在信息 传递方式上,更具有时效性,让人们可以更及时地获取信息,人们可以将身边刚刚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然后传播到网络 上,新媒体的反馈机制是及时的,借助新媒体技术,信息传 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通过手边的移动 终端,实现信息传递。2.交互性在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中, 信息传播具有单向性特征,在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中,传播形 式更多元化,而且实现互动,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实现双 向互动,大众可以借助新媒体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心声,人们 的言论自由权得到充分发挥。3.共享性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中, 新媒体的信息传递实现了共享性,不论是任何年龄、任何身 份的人都可以实现交流,信息的传递具有开放性,人们可以 通过下载和分享的方式,传播各类信息,信息传递更便利。

二、新媒体环境对学术诚信的冲击 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进入信息化时代, 他们在学术分析中常常借助网络查找各类资料,网络资源具 有共享性,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查找各类资源,为大学生学 术研究提供了便利,但是与此同时导致大学生治学方式转变。

大学生在网络上找到相关研究课题后,缺乏学术的诚信教育, 导致过多地引用他人的文献,甚至出现剽窃的问题。新媒体 为大学生学术研究提供便利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学术失信的 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新媒体为培养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提供了新的途径,高校 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采用新媒体技术,借助各类有效的传播途径,使大学生实现良性发展。大学教 育与其他阶段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别,其学术性特点非常突出, 诚信建设是推进学术教育的重点。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可 以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措施 (一)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提高媒体素养。在大学生诚 信教育环境构建中,应该树立有为的理念,诚信教育环境的 构建是高校的责任,面对网络技术时,高校和大学生应该清 醒地认识到新媒体环境对诚信环境教育的优势和挑战。诚信 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核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 我国发展的支撑,大学生是未来发展的支柱,所以大学生的 诚信意识对祖国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新媒体环境 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中,老师和学校都应该转变传 统观念,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实现以德树人。高校是新媒体 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的主要实施机构,因此,高 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优点,积极参与网络技术的研究和 应用,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力量和技术理念,结合大学生的性 格特征和各类需求,建设以新媒体为阵营的大学生诚信教育 环境。新媒体运用产生的影响是多面的,网络上也有一些不 良信息传递,对大学生身心造成侵蚀,因此,学校组织领导 应该实现主动有为,结合新媒体进行正向能量传递。新媒体 技术具有交互性特征,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过程中, 应该充分运用这些平台,如QQ、微信等,达到良好的网络交互效果。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想道德素养是通过不断学习 构建的,所以大学生在接受诚信教育中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 以合作为方式,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互 动,实现可持续的互动学习环节,借助智能化的网络互动手 段,实现实时交流,在相互交流经验的基础上,让大学生认 识到诚信的重要性。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中,首 先要深入理解新媒体交互性的理念和特征,掌握新媒体环境 和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诚信教育环境的建设会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在大学生诚 信教育环节中,新媒体环境的交互性可以充分发挥其辐射性 作用,让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 下接受诚信教育,可以受到感染。而且新媒体环境的改善需 要诚信教育实现,在诚信教育的实效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环 境。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中,应该充分分析多媒 体的双向沟通机制,通过声音、影像等元素,使诚信教育更 生动形象,改变原有单一说教的气氛。借助传统媒体进行大 学生诚信教育,其宣传的时效性比较差,不能适应瞬息万变 的社会。而且传统媒体在信息传递方面是单向的,大学生在 接受诚信教育中是比较被动的。借助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在 接受诚信教育中可以畅所欲言,对诚信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及 时反馈,形成良性的沟通机制。

(二)践行诚信规范,提高诚信自律能力。大学生诚信 教育环境建设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任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进行诚信教育时应该结合社会、政府等层面进行系统建设。

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建立诚实守信的原则,在良 好氛围和机制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才更具有凝聚力。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诚信教育环境在新媒体环境下发生很大 的改变,随着这些改变的发生,一方面对大学生诚信品质带 来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诚信教育呈现出 一些新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由于我国市场环境是比较复 杂的,合理市场机制的形成有待发展,这就对我国大学生诚 信教育环境的形成产生削弱作用,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冲击, 社会上带有功利化的倾向,很多人由于利益驱使出现道德观 念扭曲的问题,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诚信风气,投机取巧行 为时有发生。而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发展, 各项制度在建立中还是存在一定缺陷的,这就导致诚信机制 的建设存在局限性,在很多不良道德观念下,大学生会受到 网络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还不能对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辐射的作用,对绿色诚信教育环境建 设还没有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很多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功利 化,甚至具有享乐主义思想,过于追求安逸和财富。面对一 些负面的社会情绪,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自觉 抵制一些不良的诱惑,推动绿色教育机制的传导,政府和社 会等应该不断制定规范,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构建提供一 定的基础。

(三)强化高校诚信教育建设。新媒体作为一些社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