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别走因小失大的弯路】因小失大

阅读教学别走因小失大的弯路

阅读教学别走因小失大的弯路 [摘 要]成功的语文课堂需要在细节中准确把握、及 时点拨,让课堂呈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教学效果。阅读 教学要紧扣预习细节,在指导中掌握方法;
紧扣入课细节, 在迁移中形成期待;
紧扣设问细节,在思考中明确方向;
紧 扣组织细节,在探究中提升实效,从而在紧扣细节中提升教 学的整体效益。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05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课堂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从 细节入手,在未雨绸缪中实现预约的精彩。教师可以结合教 材文本的特质以及学生内在认知需要之间的链接,充分整合 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在紧扣细节中对教学流程进行预设,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彩。

一、紧扣预习细节,在指导中掌握方法 进入中高年级,课前的预习应成为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 环节。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都采取以下的方法:首先是读, 在初读感知中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做到正确、流利;
其次是画,画出初读过程中认为重要的内容和疑惑之处;
最后是 查,通过翻阅一些资料和工具书,尝试自主解决课文中的一 些问题。这种万能钥匙的预习方法其实并不够全面,教师应 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的特点,在细节中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预 习指导。

纵观整个“预习单”,教师旨在通过细节的引领,为学 生指明预习的方向,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带着疑惑 和问题走进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二、紧扣入课细节,在迁移中形成期待 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点明课堂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更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唤醒学生对整篇文本的阅 读期待。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第一次抱母亲》时,导入环节就别 致新颖,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师先利用课件出示了甲 骨文“孝”字,让学生通过观察其上面是“老”字,下面是 “子”字,从字理中感受“孝”的内涵;
随后,出示了古代 “黄香温席”的故事,唤醒了学生内在的情感波澜。这时, 教师再顺势引出课文,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关注课文中“没想到”的语句,引导学生将泛起的情感波澜融入文 本的内容之中,形成全新的阅读体验。

案例中,教师先从“孝”字入手,既有形式的新趣,又 有内容的关联。古代孝顺故事的补充,在真实自然之中使学 生的情感期待与文本的主题形成了相得益彰的表达效果,为 学生自然、高效地走进文本奠定了基础。

三、紧扣设问细节,在思考中明确方向 阅读教学中,提问是引领学生潜入文本、感知文本意蕴、 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这就要求教师要紧扣课文特 质与学生认知需要的链接点,从趣味性、准确性、巧妙性等 细节入手,提炼出契合学生实际能力,能拓展学生认知思维 的问题,从而明确学生的思维方向。

以教学《三顾茅庐》一文为例,很多教师都先定位好刘 备求贤若渴的形象特点,引领学生思考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 出了刘备的这个特点。这样的问题机械、枯燥,难以真正激 发学生思维的动力。因此,笔者在这些提问的细节中转换视 角,提出了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巧妙性的问题:诸葛亮如此有 才华,刘备在拜访诸葛亮的过程中着急吗?为什么在文中看 不出刘备一丝丝的着急呢?其实,这个问题同样也是指向于刘备求贤若渴的人物形 象,但转换视角之后,学生就从原始机械的泥潭中挣脱出来, 在提升自我探究热情的同时,明确了思维的方向,起到了较 好的教学效果。

四、紧扣组织细节,在探究中提升实效 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过程。语文教师在组织探 究性学习时,首先要明确探究性学习的目标,而在学生探究 过程中更需要从探究氛围的营造、时间的调控、探究板块的 转换、对象参与的质态等细节进行协调,从而在学生的探究 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学的效能。

这种紧扣探究活动细节的预设,是基于学生自身认知能 力下的真实、有效的探究,能为课堂的运转增添生命的活力。

总而言之,细节是构建一节高效、成功课堂的重要因子。

只有在细节中准确把握、及时点拨,阅读课堂才能取得聚沙 成塔、集腋成裘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