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描述乌镇的散文作品
现代描述乌镇的散文作品 现代描述乌镇的散文作品:乌镇,乌镇 夏雨淅沥之中,乌镇,我们来了。2008年,随着新编《红楼梦》在乌镇的开拍,这个千年古镇,逐渐为 人们所熟知、所喜欢,并逐渐成为旅游胜地。
乌镇另一个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在于它是共和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茅 盾即出生于此。沈家大院,也成为来乌镇游玩的人们必去造访的地方。只是,斯 人已去,独留下木屋、石桥、巷陌,仿佛依稀可见当年的样貌,恍惚间好似青年 的茅盾疾步行走在桥水之间。
早年的茅盾,在家塾中受教于父母亲,如果不是后来有新兴学堂的开 办,年轻的茅盾想必是会在家塾中完成他的学业吧。家塾的旁侧,是沈家私厨, 人全的时候,同时就餐的就有二十二人之多。
在那一方净水之中,茅盾的石像静躺在石台之上,他的身上,覆盖着 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那,是德高望重的茅盾重病之下最后的遗愿——加入中 国共产党。而石像前方的墙壁上,镌刻着的也正是他临终前写下的、要求加入共 产党的申请书。祠堂四周,苍翠的松柏围了一圈,它们陪伴着作家已经数年。
正赶上南方多雨的季节,夏雨一直缠缠绵绵,下个不停。
撑着伞,一行人走进了沈家陵园。八十五个台阶,拾步而上,就来到 了茅盾的墓前。八十五个台阶,也与作家的生辰相符,足见当初造墓者的匠心所 在。旁侧,沈老夫人的墓静默在一片夏雨之中,周遭是葱茏的翠柏。通往忆思亭 的小径边,由贾平凹、卖家等四位作家于2008年3月亲手植下的青松,如今早已 高过一人了,它们静静守护在沈家园陵里,寄托着晚辈们对前辈的敬仰、怀念和 哀思。
水在身边流,人在水边行。水,成了乌镇最最灵动的灵魂。河上,偶 尔也可见捕鱼的小船缓缓行来,乌黑的鸬鹚,慵懒地停在船舷之上,在细雨中用 喙细心梳理着羽毛。看来,无论是什么颜色的鸟儿,也不失那一颗爱美的心。有水的地方,自然少不了花花草草。随着乌镇知名度的日益提高,如 今的乌镇,已然成了商业一体化。古朴的石板路,蜿蜒前行,将你带入一个又一 个无限旖旎的美景之中。
目光所及之处,花朵似乎比比皆是。屋檐之下,小河之侧,红花绿树, 让人仿佛置身于人间天堂一般。民宿里,基本上是一楼就餐,二楼住宿。清晨, 在鸟语花香之中,推窗望去,河水就在楼下静静流淌着。窗下,盆花在雨中尽情 怒放着。河对岸,已有早起的游人漫步在街市,清翠的桂花树、香樟树……次第 排开,隐约点缀在木楼之中。
远处,高塔耸立。登塔而上,及到塔顶,放眼望去,整个乌镇尽收眼 底。一边,是千年古镇的旧貌换新颜的模样;一边,是楼群林立的现代建筑,旧 与新,古与今,竟然如此和谐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桥下,一尺有余的各色金鱼,聚集在那儿,张大了嘴,等着游人去喂。
你看,人去多的地方,就连鱼儿也不怎么怕人了。反而,当游人一旦停下来时, 金鱼们就聚拢过来,张大了嘴等待着美食从天而降。
也许,是南方多雨的缘故吧,乌镇里,尽是木质结构的亭台楼阁,竟 是象极了成都的民居,使人不经意间产生刹那的恍惚。沿着石板路,游人三三两 两地漫步在雨中的乌镇。各种精致的镂空木刻门窗,将乌镇衬托得更具魅力。走 进乌镇,仿佛整个乌镇都被笼罩在一片檀香之中。
走进乌镇,即是走进了真正的小桥流水人家,却已无法找寻最初的枯 树老藤昏鸦。触目之下,到处都是绿树红花清水。去的时候,正是乌镇的戏剧节。
来自五大洲超过120组艺术表演团体以乌镇西栅的木屋、石桥、巷陌、乌篷船等 为舞台,献上超过500场的精彩演出。赖身川的《如梦之梦》、田沁鑫的《四世 同堂》、孟京辉的《空中花园谋杀案》等在轮番上演着。只可惜,连日的绵绵细 雨,终于没有能一睹露天的演出,也是一大憾事。
如同北方人将面粉的用途发挥到极致一般,米,成了南方餐桌上主角。
行走在乌镇的东、西街上,到处可见青团子、定胜糕、发糕等,都是极好吃的吃 食,有豆沙馅的,也有五仁馅的。而最具乌镇特色的,当属姑嫂饼,至于它的典 故,我却不知一、二。印染坊里,蓝布被高高挂起,接下来,它们会被染成各种 花纹的蓝花布。现在,这些蓝花布,被制成衣服、旗袍、钱包、手提袋、布鞋 ……无形之中,蓝花布似乎也成了乌镇的另一张明星片。真想撑一叶小舟,邀清风细雨作伴,在乌镇的河中缓缓滑行,想象当 年的词人李清照误入荷花丛中的情景是否可以重演。
雨,一直下个不停,反而使乌镇增添了几许趣味。雨中的乌镇,也似 乎更多了一份诗意。
车行出许久,回身望去,乌镇静立在一片迷蒙的夏雨之中,幽静而瑰 丽。
总有一些记忆会被珍藏,总有一些过往会令人思念,总有一些美景会 被我们留恋。乌镇,这匆匆的一次相遇,这短暂的一次停留,还无法令我对你了 解太多太多,如果还有机会,仍愿来细细品味你、感知你、解读你。
乌镇,多想成为你河中的一尾鱼,这样就可以参与你的每一个晨昏定 省。多想成为你岸边的一棵树,这样就可以见证你的每一次四季变换。多想成为 你半空的一缕风,这样就可以亲历你的每一场花开花落,多想成为你桥上的一石 板,这样就可以感受你的每一次来去匆匆。
哦,乌镇,乌镇。
现代描述乌镇的散文作品:乌镇之美 江南水乡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梦中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白墙 黛瓦、还有穿着旗袍,打着油纸伞结着愁怨般的丁香姑娘,曾多次出现在我的梦 里,一幕幕如幻灯片一一闪过,是那么的清晰与真实。乌镇,或许就是我圆梦的 地方,带上期许我要寻它而去。
下了飞机,一行人风尘仆仆地直赴“乌镇”一路上轻歌飞扬,思绪飘逸。
带着神往,想一睹它的风采,揭开它那撩拨我多年的情思,那层神秘的面纱…… 到达乌镇已是傍晚,当我们双脚真实地踏在了这块神圣土地时,已被 它洗尽铅华后静谧、古朴的美,骨子透着安静的气质所深深吸引,我像见到了梦 中情人一样激动不已,那颗热烈跳动的心脏如万马奔腾般狂野;心岸似江水波涛 汹涌,热浪滚滚;迫不及待的情绪一泻千里,一切都是我想象中的模样……和着 天空飘着的细雨,眼角有些湿润的液体在流动,那一刻,我不知眼角的是泪还是 雨只知道,我已深深爱上了这里我梦中的乌镇。乌镇的西栅,夜景最有特色,灯火辉煌,一派繁荣市井。那一排排记 载着岁月沧桑临水而建的古旧房屋,那一座座镌刻着光阴文字的古桥,街道两旁 餐馆的门楣上挂满了大红灯笼,连水里的木柱也布满了射灯,水里的锦鲤悠然自 得……河面上的河水泛着亮泽莹润的光辉,时不时经过的乌蓬船咿咿呀呀由远而 近,船夫悠闲摇着橹,一篙一篙点下去,波纹慢慢晕开,散去,画面极像一首歌 词:“阿娇摇着船,唱起了动人的歌谣,小船悠悠飘荡……”水是乌镇的灵魂,水 声和灯影遥相呼应。我静静地凭栏眺望,仔细倾听水的语言,偷听它们的窃窃私 语,那带着沧桑感的历史故事,如今还时而回荡在我耳畔…… 沿着小巷湿漉漉的青石板缓缓前行,每一块青石透过冰凉的表皮都带 着它们的温度,它们的小秘密。我抚摸着它们已年老的肌肤,站在光阴的脊背上 同它们一起回朔那百年、千年的已逝时光,紧握它们的双手一同叹息,唏嘘不已 ……大约十点半左右,小镇的餐馆开始打烊了,店前的灯笼被店家取下一一归位, 关闭了店门。街上又恢复了冷清,行人渐少,只有昏黄的灯光闪着疲惫的光芒, 无力耷拉着脑袋。脚下的青石亦整理好情绪,听着轻缓的安眠曲慢慢进入了梦乡, 我聆听着它们那均匀、安祥以及有节奏的呼吸声,唯恐打扰了它们清幽的美梦, 轻慢地从它们身旁悄悄离去…… 今夜,我亦困了、乏了,让我枕着江南的手臂,听着流水缓缓淌过犹 如轻盈滑过我的心河。水,舒缓着我的神经,轻敲着我的睡眼,闭上我的思绪, 站在梦的莲台上再会我的江南…... 清晨,我同乌镇的万物一起苏醒,下了一夜的斜风细雨还未停歇。河 岸,垂柳依依,水汽升腾,薄雾轻袅,临河水阁全都掩映在一片迷雾之中,呈现 一派与世无争的清幽与宁静。白天的“乌镇”极像一个清新、婉约、低眉顺眼的江 南女子。“乌镇”最具特色的是“水阁”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木桩 和石柱深入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格,世代随水而生,伴水而眠。所谓“人 家尽枕河”……乌镇,在静谧中美得如同一副江南水墨画,白墙黛瓦、小桥流水, 每一片绿,每一朵花都有生命的痕迹,浸透着岁月的风采。
路过一处早餐店,是乌镇有名的“定胜糕”于是我好奇问道:“请问,“定 胜糕”有什么由来店家很热情介绍,“乌镇”自古以读书为荣,古时读书人考状元, 亲朋好友都要做几箱“定胜糕”送行,表达金榜题名的良好祝愿!……我吃着由香 米和糯米粉制作的定胜糕,咬着里面的豆沙馅。信步穿行,游览了“茅盾故居” 得知“茅盾故居”是嘉兴市迄今唯一的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是,对 这个自古以来“江南出才子”的小镇多了几分敬重。据说:“乌镇”是一个有着1300年建史的江南古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 一。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也较完整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筑屋。
那雕花的窗棂、那陈旧的每扇门、每根梁,我轻抚斑驳的墙面,都透着历史的沧 桑,依稀可见岁月的痕迹以及时光的絮语……穿过一条曲折幽深的巷子,在想, 能否在此邂逅一位丁香一样愁怨的女子,轻叹着忧愁,打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 这悠长的小巷 天放晴了,雨也停了,乌镇---我梦中的水乡,真想躺在你的怀里不愿 醒来。与你一起沉浮、一道清欢,把世间所有的美好完美地演绎!一生很短,我 怕一生都无法临摹你的美,靠在夕阳的臂弯中,以地为纸,以心为笔,蘸夕阳为 色彩,一次又一次在心里细细精美描绘你的模样…… 梦,终有醒来的一天,我要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留恋、驻足、回 望,亦带走了对你深深的眷恋,这将是我一生中都无法忘却的记忆。正如《似水 年华》中所言:“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如黄昏的一帘 幽梦……” 现代描述乌镇的散文作品:水乡乌镇 都说到了乌镇,就到了江南;到了乌镇,就领略了水乡。光阴流转, 风烟俱净,旧时那些柔软的光影,已是无从追寻。乌镇因河而秀,因水而灵。小 桥、流水、人家,古道、杨柳、丁香。人在乌镇,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领 略粉墙黛瓦的神韵,听着牌楼里传出的吴侬软语,不禁,又想起了戴望舒诗句里 描写的江南姑娘。那个雨巷里的女郎,是不是着一袭淡紫的裙子,是否忧郁里有 丁香的芬芳,是否也像丁香这样美丽而忧伤我未曾见过面的江南,到了乌镇,我 才知道这就是我梦中的江南和透着清秀而婉约的水乡。
临水而居的房屋,秉承素朴的古越建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脱落 的灰墙上,苍翠的爬山虎绕上了墙头,在轻风中赞美绿色的生机。古老的木格窗 户,带着许多棱形和盘肠的纹样,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靠水的码头,拴船的铁墩 子,锈迹斑驳,仿佛伸手一摸,便能摸到了一把沉淀已久的水乡故事。台阶一层 层地延伸在水面,浣衣的女子穿着粉红的衣裳蹲在台阶上,哼着温软的小曲,浅 吟低唱在水边。午后的阳光清闲地投射在水面上,乌篷船咯吱咯吱地摇着,游人 恣情地领略着美丽的水乡,而清澈的河水静观着不同的人来船往,以平常心看待 红尘中的聚散离合。从东栅逢源双桥上去,旧时男走左女走右,寓意左右逢缘,这里也是 眺望乌镇美景之一的财神湾的极佳视点,故又有走左升官、行右发财之说。阳光 温柔地洒在青石板上,穿过悠长的小巷,静静地站在桥头,只见河里有街,街中 有河。看垂柳依依,水阁逶迤,乌篷船穿梭而过。这是一条流淌了千年的车溪河, 纵贯南北,桥梁横跨,曾经迎送多少商贾客船,目睹多少王廷改朝换代。车溪河 汊道纵横,全靠桥梁相接,所谓百步一桥、十步一埠,与小镇人家楼台水阁形影 相伴,依桥枕河,这是水乡独特的风韵。据说乌镇曾拥有120多座桥,经受千百 年来的风雨侵袭,如今还保留30多座,每一座桥都精雕细刻,风格迥异,淋漓尽 致地展示着江南水乡的别致风情。古老的石拱桥,年复一年守候在那儿,迎来送 往南北的过客,仿佛还在讲诉着当年打着一柄花雨伞的姑娘,总是带着那么一点 淡淡的忧伤,衣袂飘飘地走向远方。一棵濒河而长的柳树守在桥边,象水乡清秀 而美丽的姑娘,微风中婉约地甩起纤纤的发丝,牵动起曾经缠绵的往事,多少个 寒风冷雨,多少个如血残阳,让青春在深秋化蝶飞扬。
沿着大块的青石板一路向北,是窄窄长长的东大街,店铺林立,作坊 联片,无论是古铜色的门环还是雕花的窗棂,还是白色的马头墙,都让我陶醉其 中。相继参观花雕床展览馆,江南木雕馆,余榴梁钱币馆,公生糟房等等。无不 展现古老优良的民俗传统,勤劳智慧先贤的杰出才艺,如此深厚而珍贵的遗风余 韵,在千年的烟雨江南,熏染着乌镇,惠泽着世人。当我走进宏源泰染坊时,那 爬满藤蔓的高墙院子里,一整匹、一整匹各式各样的蓝色印花布高高地晾在木杆 之上垂直而下,被阳光染上金色的光彩,在微风下轻飘飞舞。走进观前街的小胡 同,从《林家铺子》过去,就是文学大师《茅盾纪念馆》。进大门看到的是《立 志书院》,这里曾经是沈雁冰先生幼年学习的地方,穿过天井,厅堂中间是一尊 握笔沉思的沈先生半身铜像,后院籋云楼里陈列着先生的生平事迹,那尊手握厚 厚书本,白衣翩翩站在乌镇桥头的青年塑像,目光中,有一种怀抱宇宙、吐纳河 山的坚定与从容。从后门绕过去就是《矛盾故居》,这是清代两层木结构的江南 民居,约建于十九世纪,院内有沈先生亲手栽植的天竹、棕榈树等。站在光阴底 下,缅怀一代文学巨匠,感悟“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的深刻寓意,让我觉得 多少过往的年华在流年中虚度。
如水的乌镇,如梦的水乡,让我在你朦胧的世界里,乘着乌蓬船,独 自拂去封缸酒的尘封,让思想微醺在昨日的记忆,惦记着从《林家铺子》出走远 方的姑娘,徘徊在《家》、《春》、《秋》的世界,用一生的爱寻找遥远的幸福, 寻找梦中温馨的家。就这么地在月色中踏浪而行,就这么地行走在诗意的水乡,让如梦的水乡和梦中的姑娘,随着乌镇小巷深院散飞缭绕在天际之间的丁香味, 沉淀在永恒的记忆中,让挚爱如同生命,与水乡永存不逝,美丽、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