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的道理及启示 [成语故事短篇及启示]

成语故事短篇及启示

成语故事短篇及启示 成语故事短篇及启示篇一:管中窥豹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 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游 戏)却不精通。

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 了。” 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 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 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 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

王献之所言“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两句的解释,古时的荀奉倩, 近时的刘真长,我只对这两个人感到惭愧,不如他们。

王献之受到卑贱门生评论,深以为耻,后悔不该接近并插话,所以就 有“远惭”“近愧”这样的话。

“管中窥豹”、“拂袖而去”二成语皆出于此。

管中窥豹指的是只看见事物的一小部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而可 见一斑指的是看一小部分可以推测出全貌。从哲学上讲可见一斑是通过事物的特 殊性得到事物的普遍性,而管中窥豹则是只看到事物的特殊性,没有进行普遍性 的发掘。

成语故事短篇及启示篇二:先声夺人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司马叫华费逐,他有三个儿子,华驱、华多僚和 华登。

华多僚得国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经常在元公面前提两个弟兄的坏活。

华登被迫逃亡到国外后,他又在元公面前诬陷华驱,说他打算接纳逃亡的人。宋元公经不住华多僚的一再挑拨,便派人通知华费逐,叫他驱逐华驱。

而后华多僚又在宋王面前诬陷华驱,使得华驱不得不逃离宋国。

虽然是两兄弟,但华驱得知这又是华多僚的诡计,便与侍从一起杀死 了华多僚,并召集了大批人马反叛宋国。

宋元公派人将华驱包围起来,并请求齐国大夫乌枝鸣助他守城池。

当时,逃亡在外的华登听到这个消息,忙从吴国借兵回来解救。

眼看华登的队伍朝宋国奔来,宋国一个叫濮的大夫对乌枝鸣说:“先 张扬自己的声威,可以摧毁敌人的士气;后向敌人进攻,要等待他们的士气衰竭。

现在吴军很疲劳,还没有安定下来,我们应趁此机会打他个措手不及。否则,等 他们势头过了,就难以攻破了。” 乌枝鸣听取了濮的意见,这一战,宋元公取得了胜利。

后人根据这则故事,引出成语“先声夺人”,意思是说用兵时先用强大 的声势摧折敌方的士气,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写文章时要先声夺人,直接切入所要叙述的人或事,并且开篇“不见其 人,先闻其声。”然后,再循声娓娓道来,从而避免大绕圈子,写了许多却不知所云。

成语故事短篇及启示篇三:四面楚歌 楚汉时期,楚军和汉军在连年的征战中已是精疲力竭,最终划分楚河 汉界,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又得到战功卓著的韩信和彭越前来相助,刘邦内强外实,臣 子张良和陈平的建议,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项羽,于是刘邦背弃和约, 向项羽发起了反攻。

之后项羽失势,被韩信的“十面埋伏”围得铁桶一般,虽然一时难以突 围,但霸王的英雄气概犹在。

刘邦为了从精神上彻底摧毁楚军的斗志,于是传令三军,昼夜不停的 大唱楚地的民谣。忧伤的楚地民谣从四面八方不绝于耳的传来,勾起楚军将士的思乡情 绪。结果,这一招“四面楚歌”之计大为奏效,项羽大军的军心彻底崩溃,疲于征 战的将士纷纷投降汉军。一时间,剩下的项家军已不足千人。

面对刘邦的穷追不舍,项羽二十八骑和美人虞姬逃至东城。痴心一片 的虞姬希望用自己的死换回项羽的重新振作。然而,区区二十八人又怎抵挡刘邦 几十万汉军。

当项羽突杀得只剩下自己和乌骓宝马时,穷途潦倒的霸王项羽单枪匹 马逃至乌江,以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的抱憾,自刎于乌江,结束了霸王戎马沙场的 短暂一生。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 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 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 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被那 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因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 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 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 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 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看过成语故事短篇及启示还看了:
1.成语故事大全及启示 2.成语故事100字左右以及启示 3.讲3个简短成语故事 4.短篇成语典故的精选 5.历史的成语典故和启示 6.励志成语小故事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