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书籍里的故事】 有关历史故事的书籍

历史故事书籍里的故事

历史故事书籍里的故事 在历史故事中,主人公或许真实存在过,但是故事发生的情节并不完全 按照历史事实,它是基于原始资料的二手资料,存在部分虚构情节,下面是小编为 大家推荐的几篇历史故事书籍里的故事。

历史故事书籍里的故事1:颜真卿勤学苦练书法的故事 有一年,酷爱练字的颜真卿弃官投到张旭门下学习书法。他原以为在 名师的门下学习,很快就能够掌握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 旭却没有告诉他练字的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简单地指点一下字帖的特点,介绍 了一些名家字帖,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张旭喝上点酒后,就带着颜真卿去爬 山,去游水,去赶集、去看戏,回到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让颜真卿看他挥毫 疾书。

转眼间,过了几个月。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十分着急。

他决定亲自向老师讨教。

有一次,张旭又兴冲冲地拿起了笔,颜真卿趁机走上前去,深施一礼, 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 张旭抬起头看着颜真卿,关切地问道:“有事吗” 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我想让老师传授给我书法秘诀。” 听了他的话,张旭又好气又好笑,但念颜真卿为人忠厚耿直,便语重 心长地对他说:“学习书法,要勤学苦练,同时还要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 些为师不是多次给你讲过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还有所保留,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老师 所说的这些道理我都已经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能够将字写好的秘方。学 生弃官从师,就是为了这个,还望老师多多赐教。” 张旭听了,眉头紧皱,但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只有通过苦练, 才能够写一手好字,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对于老师的开导,颜真卿仍认为是推托之词,于是双膝跪地,继续苦苦哀求。

张旭见这个学生根本听不进自己的话,一心只想要秘诀,心中十分不 快。为了能让他醒悟,他终于沉下脸来,厉声喝道:“你想要秘诀是吧好的,我 现在就告诉你:凡是一心寻求什么诀窍,不肯下苦功夫的人,是不会取得任何成 就的。” 张旭说完,便挥毫写自己的字,不再理他了。

颜真卿终于醒悟了,他明白了学习之道。之后他勤学苦练,潜心揣摩 前辈笔法,从社会生活与自然景象中领悟运笔的神韵,进步很快。后来他写的字 端庄雄伟。

经过不断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名着名的书法家。

历史故事书籍里的故事2:朱熹教子的故事 南宋着名的学者朱熹,有一天把儿子朱在叫到面前,严肃而又不失亲 切地说:“你现在已经长大了,老待在家中是不行的,你应该离开我到外地访求 名师,以便使自己的学问更有长进。” 朱在听后,大惑不解,就说:“我经常看到许多人不远千里前来向您 求教,我也曾多次听人说您是当今最有学问的人,为什么我还需要离开家另求老 师呢” 朱熹说:“你还年轻,不懂得这其中的道理,让我先从自己的经历说 起吧……” 原来,朱熹的父亲朱松很重视子女的教育,在朱熹刚会说话时,他就 教儿子认识自然景物,并学习儒家经典。后来朱松因反对秦桧的投降卖国政策被 逐出朝廷,不久含恨病逝。临终前朱松把儿子叫到面前说:“你一定要努力上进 啊,胡原仲,刘致中,刘彦冲三人学识渊博,根基深厚,才学远在爹之上,我死 之后,你一定要前去拜他们为师。”朱熹遵从父亲的教诲,后来徒步数百里求访 名师,从而使学问大有长进,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在生活方面,由于父亲朱松早逝,全靠母亲一人劳作维持生计,所以生活非常清苦,常常没有饭吃。后来朱熹做了官,并成了有名的学者,仍一直保 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有时要向人家借贷才能维持生活。

许多年轻人慕名远来求教,朱熹也只能拿豆麦干饭和青菜汤来招待他们……朱熹 的回忆使朱在受到很大启迪,朱熹又说:“一个人老待在家中,很容易被生活琐 事缠住,并被亲人的温情所牵绊,这样就很难在学问上有长足的进步。自古以来, 都是名师出高徒,光靠父母教诲是不够的。即使父亲的学问再大,只凭父教子学, 也难以育出英才。

因为父母很难做到对子女严格要求。因此,你还是应离我膝下,千里 求师才对啊!一个年轻人,不到外面吃点苦,是不容易长进的。” 朱在听完父亲的解释,渐渐地明白了父亲的用意,过了几天,他就离 开父母,到外地求学去了。儿子临行之前,朱熹又想到:孩子独自在外会遇到形 形色色的人,而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甚大,他连夜提笔书写了 一段话,专门告诫儿子要慎重交友,大意说:与他人交往,特别应当慎重选择朋 友,虽然都是同学,但也不能没有亲近疏远之分。谁亲谁远应当先向先生请教, 听从先生的指导。大体说来,为人敦厚、忠诚、讲信用,又能勇于改正自己错误 的人,就是有益于自己的好朋友。那些谄媚奉承、轻薄放荡、粗野傲慢,教唆他 人做坏事的人,就是对自己有害的坏朋友。这些你必须牢记于心,万不可随着时 光的流逝而逐渐放松警惕,堕落进“小人”的行列,到那时候,即使有再贤良的师 长,也没有办法救你了。

朱在谨记父亲的教导,外出求学,进步很快,终于学有所成,后来官 至吏部侍郎。

历史故事书籍里的故事3:鲁班考徒弟 鲁班是大名鼎鼎的能工巧匠,他门徒众多。有一天,他把门徒叫来说:
“我准备考考你们,你们明天一清早就上我家来吧。” 第二天,徒弟们一早就到了鲁班家,但只见师傅的家门紧锁,门上写 着五个字:“今日可不见”。工匠们大惑不解,议论纷纷准备散去,其中一个年龄 最小的徒弟忽然说道:“我们到河边去看看,师傅可能在那里。”大家怀疑地问他:
“你为什么猜想师傅可能在河边呢” “大家请看,门上这五个字,‘可’就是‘河’字的边;‘不见’两个字合在一起就可以看成是‘觅’字。不是分明暗示我们今天到河边去寻找吗”小徒弟说。大家 听了认为言之有理,于是一起到了河边,果然鲁班正坐在那里等着他们呢。

鲁班见了众徒弟,心里非常高兴。接着,他手指着身旁的一堆梓木说:
“我要考你们一个新题目,你们用这梓木做工,做三天,要做得精。”说完,便离 开了众徒弟。

三天以后,徒弟们都各自拿着自己精雕细琢的梓板,交给师傅。只见 每个作品都各具特色:生动形象的飞禽走兽,婀娜多姿的花卉草木,十分引人注 目。但是,鲁班认为没有一个让他满意。

这时,他那最小的徒弟手里捧着一个镶嵌得很精巧的小书架,走了进 来,书架的梓木正好构成一个“晶”字模样。当他恭敬地送到师傅手里时,鲁班高 兴地大笑,赞赏地点点头,指着这个小书架对其他的徒弟说:“这才是我要求你 们做的。一个工匠,不仅要有精巧的手艺,还要有一个充满智慧的头脑。你们都 回去想一想,为什么都做错了” 鲁班离开后,大家立刻围着小徒弟,询问其原因。小徒弟说:“师傅 不是说用梓木做三日,做得精吗‘梓’是‘字’的谐音;‘精’是‘晶’的谐音。三个日字不 正是一个‘晶’字吗”大家听后恍然大悟。

看过历史故事书籍里的故事的人还看过:
1.古代名人读书故事10个 2.中国历史故事电子书 3.读书古代故事7个 4.古代读书感人小故事 5.中国古代故事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