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的励志故事
悲惨的励志故事 悲惨的励志故事篇一 海伦凯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 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
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 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 (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 人沟通。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再考 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 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而这 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 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 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 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 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悲惨的励志故事篇二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 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 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
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 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 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 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 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 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 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 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 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 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悲惨的励志故事篇三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 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 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 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 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 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 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 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 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 既充满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 有抒发不尽的情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 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 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 都用于和聋疾苦战。
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 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 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 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 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 自己人生的写照。
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 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 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 。”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 才57岁。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 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
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