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_同课异构主持人开场白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 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 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 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 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 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并没 有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 肩负的教改使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原本属于学生的语 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激发每一个学 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中收获知识。以学生为主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从教初中语文十几年来,笔者深感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笔者认为是以下原因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1.问题设计不适合学生 教师所提的问题往往是以教师自己为中心,并没有站在 学生的角度设计,更不要说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简单地 说,就是教师认为好的,学生不一定赞成或认可,既然学生 没有认同感,那就肯定没有兴趣,那就更别指望他们认真思 考了。

2.教师评价不灵活 一加一只能等于二,但对于为什么等于二却引起了无数 人的思考,当然也会有无数种答案。而语文课恰恰就是解决“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的学科。因此,语文课上的问题是 很少有正确答案的。为此教师在设计这些问题时最好先不要 在大脑中制定问题的标准答案,以免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 价时用一根尺子来衡量。

3.学生回答不积极 很多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讨厌上语文课,为什么呢?数 学课的提问、答案都很直接,学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就是 不知,很少有半知半解的情况。而语文课则不然,面对一个 一般的问题,即使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也难以回答得十全十 美。成绩稍差的可能真的就是一知半解,更差的就连边儿都 沾不上。所以,有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只能做哑巴。这也 就是语文课堂缺乏生机的原因所在。

症结找到了,那么我们就得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笔者 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 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积极提出问题,自觉思考问题, 勇敢回答问题。当然学生在设计问题时也并非漫无边际,教 师可以做一些相应的引导,如设计时应围绕主题,紧扣课文 等。一开始,许多学生真的提出了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但 笔者并未责怪,而是微笑着给予肯定。当然,笔者也会适时 地给予必要的提醒。其实,学生学会提问也需要一段时间, 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慢慢地,有很多学生也能提出一些较 有深度的问题。同样是问题,一经学生提出,其他同学回答的积极性就提高了,争先恐后,一声未完,一声又起,答案 精彩极了。他们思考问题的速度很是惊人。虽不怎么全面, 但诸多智慧的结晶融汇在一起,又何愁不全面呢?然后,教 师稍稍做总结就可以了。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不仅其乐无 穷,而且回归自然,收获颇丰。

当然,把问题的设计权下放给学生,也不是说老师就完 全不能向学生提问题。如果把一节精彩的课当做一串美丽的 珍珠,那学生就是那一个个闪光的珠子,而老师就是那一根 把珍珠牢固串在一起的线。珍珠固然重要,线又何尝不重要 呢,没有线,再好的珍珠都是一盘“散沙”,所以,老师的 主导作用还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教师适当设计一些问题也 还是很有必要的。还以《变色龙》一课为例,教师是否可以 这样问:(1)我们为什么把奥楚蔑洛夫称作“变色龙”呢? (2)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变色龙”呢?如果有,请 举例说明。(3)我们要不要做“变色龙”呢?为什么不能? 2.教师的评价要随机应变 不能用同一根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只要答案是出自 学生所思、出自学生之口,哪怕这些答案很可笑,我们也要 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指责,让学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自卑。

再者,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对成 绩好的学生要适量地增加学习的难度,虽不能让他们学得太 吃力,也不能让他们学得太轻松,学得太轻松容易让他们产 生自满自大的骄傲情绪,他们的回答即使很精彩,我们在肯定的同时也要“鸡蛋里面挑骨头”。对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务 必要多多肯定,以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心,从而让他们更加自 信自强。

3.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尽量管住自己的嘴, 能少说的不多说,能不说的尽量不说。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有很多老师上语文课,从上课讲到下课,并且还要拖堂,更 不要说中途暂停了。这样的课堂,学生除了用一对耳朵在听 讲,其它的器官都在休息。这当然也不能怪学生上课不动脑 筋老睡觉了,因为我们老师只给学生睡觉的机会,没有给他 们动嘴动脑的机会。教师要勤奋,但勤奋不是课堂上的包裁 包剪。课堂是学生的,应该让学生去说,去做,去实践。当 然,把语文课堂完全还给学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中间既 需要授课教师的耐心,也需要学生的信心;
既需要老师的放 权,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一次次坚持,一次次鼓励,又 何愁语文课堂气氛不活跃呢!又何愁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 堂上没有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呢! (周凤梅 安徽省太湖县晋熙初中 246400)现代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