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内容 利用语文课本内容进行联系思维训练的教学实践

利用语文课本内容进行联系思维训练的教学实践

利用语文课本内容进行联系思维训练的教学实践 以下是笔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联系思维训练的教学 实践(所例举的课文均出自人教版新课标语文课本)。

一、替换要素 如若课文内容具备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那么,替 换其中的某些要素便是联系思维的“通道”。如《老人与海》 便可作这样的延伸:同样的背景,把《老人与海》的时间由 三天变为两百二十七天,主人公由老人换为少年,便是《少 年派的奇幻漂流》;
同样是大海做背景,小船换成荒岛,时 间换为二十八年,想到《鲁滨逊漂流记》;
背景转换到北极 圈,鱼变成狼,便是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背景换成 人生,鱼、狼便是人生中的厄运、挫折,如用漫画与肿瘤作 斗争的熊顿、觉得自己很牛相信地狱一定在身后的程浩…… 此时学生即使没看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知道这部 电影的梗概,学生普遍读过《鲁滨逊漂流记》,他们初中学 过《热爱生命》,熟悉熊顿、程浩的励志故事;
通过替换要 素,把沉睡在他们脑中的阅读积累唤醒,他们在重新体验中 获得更普遍的关于“硬汉”的感悟。

二、定向联想 在了解学生阅读具体范围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将课文 内容与阅读过的某些文章联系。如《寡人之于国也》中,“不 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北欧的丹麦人拿着尺子钓鱼、芬兰人砍一棵树种三棵树与此何其类似!贾平凹趣味横生的散文《我的老师》以三岁半的 孙伯涵为师,印证了《师说》中的“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陈情表》中李密在“尽孝”与“仕途”的天 平上,选择了“尽孝”,一千多年之后的毕淑敏在《孝心无 价》中如是说:“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 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 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三、表现相似 课文中一些人的言行举止,其实并非他(她)独有, 在另外的年代,另外的国度,亦有如此行事之人——“言行 举止”,便又成为联系思维的一个“通道”。如《蜀道难》 并非写于李白游览蜀地之时,而是写于长安时期。李白二十 四岁开始仗剑远游,在行旅中有很多生命体验与感悟是书斋 中无法得到的,这些经历沉淀在心间,有了另一个机缘碰撞, 擦出更耀眼的火花。漫游或壮游,即胸怀壮志的游历 。提 示引导学生“挖掘”出所知的曾有过漫游壮游经历的人—— 杜甫,二十岁到三十岁,有过三次壮游,丰富阅历,扩大视 野,陶冶性情,为日后的创作作准备;
司马迁,壮游时期踏 遍大江南北,作实地考察,为写《史记》收集素材;
达尔文, 在随贝格尔号航行期间所搜集的化石和物种样本,是奠定达 尔文日后演化论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流行的“间隔年”可以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学生的自我 了解,从而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更好融入社会。《张衡传》中张衡是个全才,崇文重理,文 理兼修。学生熟悉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家有钱伟长、达芬奇、 爱因斯坦等。笔者同时补充了刘定一、上海最牛学生宿舍等 表现相似的内容。

四、内涵相同 许多亘古的人生哲理被不同时代不同文人用不同的方 式表达,那么,在课文内容中提炼出来的人生哲理,亦是联 系思维的“通道”。如《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传递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感慨,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设置:我们学过读过的表达相同相似人生 哲理的熟悉的诗文有哪些?《赤壁赋》《滕王阁序》《念奴 娇》《临江仙》《古朗月行》等作品学生均熟悉。又如《庖 丁解牛》内涵极其丰富,所传递的哲理超越了时代,就这篇 课文,笔者设置了问题:“从整个故事或某一情节得到什么 感悟?这一感悟可以联系到别的年代的什么事例?”学生从 第一段得到的感悟是“劳动是一种艺术享受”,想到诗经《芣 苢》、文革中按四四拍铡草的艺术家;
从庖丁解牛过程得到 的感悟是“熟能生巧”,想到《卖油翁》《口技》《纪昌学 剑》;
从解牛过程还感悟到“按规律办事,迎刃而解”联系 羊妈虎妈狼爸猫爸鹰爸;
从“行为迟”,感悟到慢一点又如 何,联系到一篇时文《万物从容》,等等。

五、问题讨论 综上所述,利用语文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联系思维训练,既能令学生享受到旧知与新识桥接的愉悦,也能令他们找到 联系思维的“通道”(如替换要素、定向联想、内涵相同、 表现相似等),还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阅读动力,终极目标 是让学生写议论文时从作文立意的原点出发,顺利建立与日 常阅读积累的链接,使文思流畅,内容丰赡。当然,这种训 练并非教师的“独角戏”,所以要了解学生学情,精心设置 问题,才能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