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创新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高校竞争力指标体系

论高校创新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论高校创新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西安石油大学 赵婷 【摘要】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评价已成 为高校创新教育发展的瓶颈,迫切要建立针对高校创新教育 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结合创新教育 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从创新教育管理与制度评价、创 新教育投入评价、创新教育内容评价和创新教育成效评价四 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创新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进而构建了高 校创新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一、高校创新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 高校创新教育评价的核心问题是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指 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创新教育评价的质量。

为此,指标体系必须科学地、客观地、合理地、尽可能全面 地反映影响高校创新教育的所有因素。但是,要建立一套既 科学又合理的创新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 问题。为此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去分析和判断,才有可能较 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1)系统性与时效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包括创新教育所涉及到的众多方面,使其成 为一个系统。要运用系统论的相关性原理不断分析,而后组合设计创新教育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要形成阶层性的功能群, 层次之间要相互适应并具有一致性,要具有与其相适应的导 向作用,即每项上层指标都要有相应的下层指标与其相适应。

不仅要注意指标体系整体的内在联系,而且要注意整体的功 能和目标。指标体系不仅要反映一定时期创新教育的实际情 况,而且还要跟踪其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指标体系应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不断调整,否则, 可能会因不合时宜而导致决策失误或非优。

(2)目的性与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紧紧围绕改进创新教育这一目标来设计,并 由代表创新教育各组成部分的典型指标构成,多方位、多角 度地反映创新教育的水平。指标体系结构的拟定、指标的取 舍、公式的推导等都要有科学的依据。只有坚持科学性的原 则,获取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结果才具有 可信性。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满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亦 即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还要进行量化处理。只有通过量化, 才能较为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对于缺乏统计数据的 定性指标,可采用评分法,利用专家意见近似实现其量化。

(4)可比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可比性指的是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对象间的比较,包括纵 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系指同一被评对象这个时期与另一时期作比。横向比较,是不同被评对象之间的比较,关 键是找出共同点,并科学、合理地将它们的共同点加以归纳、 抽象、量化,这是使评价指标体系通用、可比的首要工作和 必须解决的问题,然后按共同点设计通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中同一层次的指标,也应该满足可比性的原则,即 具有相同的计量范围、计量口径和计量方法,指标取值宜采 用相对值,尽可能不采用绝对值。这样使得指标既能反映实 际情况,又便于比较优劣,查明创新教育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指标的设计要求概念明确、定义清楚,能方便地采集数 据与收集情况,要考虑现行科技水平,并且有利于创新教育 的改进。而且,指标的内容不应太繁太细、过于庞杂和冗长, 否则会给评价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高校创新教育评价的指标 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归纳和改进, 确定了评价高校创新教育包括创新教育管理与制度、创新教 育投入、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成效评价四个方面的指标。

下面分项对创新教育评价指标加以论述。

(1)创新教育管理与制度评价。

创新教育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创新教育的开展和有 效实施。对于创新教育管理的评价可以从创新教育计划的制 定与实施、创新教育制度的建设、创新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三 个方面考察。

高校创新教育计划是高校创新教育未来发展的方案。高校创新教育应有明确具体的各阶段发展计划,以及计划如何 实施的方法和步骤。计划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高校 应结合自身创新教育发展的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各时期教 育教学计划。例如《创新教育理论教学计划》、《创新教育 实践教学计划》等。另外制定创新教育计划实施的具体方法 和步骤,避免计划实施过程中偏离原定计划的轨道。必要的 情况下,可制定创新教育计划的实施细则,责任到人,有利于 提高效率,防止敷衍计划、拖延计划按时完成的现象发生。

创新教育制度包括创新教育管理制度、创新教育督导评 价制度和创新教育考核制度。完备的管理制度是创新教育顺 利发展的保障。由于外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相关领导 对创新教育过程的监督和指导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 在这一过程中的监督和指导不宜过于频繁,否则易造成创新 教育实施工作人员的不满情绪的产生。另外对创新教育工作 的考核需要有明确的考核目标体系,考核的结果可为以后创 新教育的开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此外,高校应抽出部分领导专门担任创新教育的管理职 务。这样才有条件对创新教育的开展统筹规划,协调和发展 其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关系,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外 部环境。另外要在此基础上分化基层创新教育管理执行队伍, 为创新教育的开展和评价考核提供第一手的数据资料,更利 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创新教育投入评价。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人力资源和 物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投入即加强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方 法如重新核定教师的编制数额、配齐配强创新教育教师;要 提高待遇,政府应通过相关财政补贴,适当提高创新教育教 师的补贴,对创新教育教师的额外工作量提供相应的补助;
同时,要整合创新教育师资资源、技术资源,建立多层次、多 形式、多途径的培训体系,提高创新教育教师的教学技能。

物质资源投入是高校开展创新教育活动的物质保证。逐 步改善教学设备,扩大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规模,保证 学生有地方进行创新实践。由于校内的资源是有限的,尤其 是在创建创新教育基地方面存在严重的场地短缺和资金匾 乏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部分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利用校 外企业的资金支持进行研究学习,一方面解决了资金的问题, 而且还为以后毕业生的就业多提供了一条出路。高校要设立 创新教育的专门经费,为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证。

另外可通过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来提高创新教育经费的使 用效益。

(3)创新教育内容评价。

创新教育内容评价主要包括创新课程设计和创新教育 学习能力两方面。

创新课程设计要从以专业为本转向以大学生为本,着重 考虑大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在创新课程的开设方面,要遵循大学生培养的规 律,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教育教学的特点,在内容 和形式等方面精心设计。任课教师对大学生非常了解,在创 新课程的设计中,要发挥好任课教师的课程能力。在创新课 程设计中要分析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避免用整齐划 一的内容对待个性不同的学生。

创新教育学习能力评价目的在于评价创新性学习风气 的形成,评价调动学生创造性、独立性学习的措施与效果等。

创新教育是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式,评价可以引导将 传统的“存储式”学习方法转变为学生“输出式”学习方法。

给学生留有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从知识、能 力、素质、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对学生提出具体 的标准。要求学生不仅对基础知识理解记忆,基本技能、技 巧初步掌握,而且还要在观念、品质、情感、习惯、态度、 个性、创造力等多项素质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

(4)创新教育成效评价。

创新教育成效是创新教育活动最终所达到的状态。

创新教育成效可从学生学科能力提高、学生开展科技活 动的参与率、学生在学科能力竞赛和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中获 奖率及论文发表量等方面来体现。通过发表论文的方式激励 教师进行创新教育方面的研究,教师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更 能深化对创新教育的理解。另外,还可从创新教育组织或团 体竞赛获奖率这些方面来考察。学校应定期搜集理整归档创新教育成效方面的数据,为 以后创新教育评价的开展提供来源。

三、高校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确立高校创新教育评价的指标内容时,首先考虑 到高校创新教育的特征。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传递高深知识、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学活动,高校创新教育工作除具有高 等教育工作的共同特点和必须遵循的共同规律外,又具有不 同于一般教育过程的特点。

因此,本文首先参考有关创新教育的相关文献和专家的 意见,并用创新教育工作的有效行为特征作为高校创新教育 的评价指标,由此构建高校创新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 过程中,可以把创新教育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这 项工作主要由相关的专家来定。为了量化,还可以进行更科 学合理的利用。如将各等级转化为分数,不仅可以对学校创 新教育工作整体进行评定,还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分别具体 的评定,找出创新教育问题出现的具体位置,以便进行有针 对性的完善和改进,更好地促进高校创新教育工作的有效开 展。

【参考文献】 1、杨洪青.关于高校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的探讨[J].河北 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65-69. 2、杨云云,王成友.关于创新教育评价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2):25-27. 3、白日霞.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中国高 教研究.2011,(6):79-80. 4、李敏义.国外创新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创造教 育.2008,(8):24-25. 5、董冰泽.建立创新教育的评价体系[J].辽宁经济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12,(1):63-64. 6、吉鸿.高职创新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与保障[J].中国 成人教育.2009,(19):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