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成绩评价体系初探
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成绩评价体系初探 大学的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组成部分,也是尤为 关键的一部分。众多大学在体育教育这方面尤为重视,应让 大学生建立起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意识。但是近年来,大 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活动,即使参加了也达不 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 身体素质令人担忧。建立大学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这 在体育教学方面是一项新的尝试,旨在达到强化大学生健康 第一、培养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俱乐部教学是 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我国,体育俱乐部作为新兴的 体育组织形式日益受到学术界的认可,并且呈现出蓬勃发展 的趋势,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均处于初 始阶段,相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还处于迟缓状态,这 是因为现阶段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的不 完善之处。1大学体育俱乐部制简介及现状分析 大学体育俱乐部制作为各高校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 是以大学生自愿参加运动为出发点,依附于高校现有的各种 运动器械、运动场馆,以一种俱乐部的形式展开的一种体育 教学模式,它将群体竞赛、课外运动、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 等联系在一起。不同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大学体育俱乐 部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们的体育文化素养以及增 强学生们的体质,进而养成一种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一种影响其终身的、健康的、文明的、科学的生活 方式。这种体育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是符合我们大 时代的需求的,大学体育俱乐部制可以划分为三种形式,分 别为课内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以及两者相结合的体 育俱乐部。俱乐部制具有很大的可行性。首先,它极大地调 动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 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从而选择相应专长的体育 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和训练。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大学 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我们实现大学体育俱乐部制 的最终目标。其次,能够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学生根据自己 喜爱的运动项目选择相应的体育教师,不仅能够使自己收益, 还能够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最 后,大学体育俱乐部制可以延续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兴趣 是大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的主要原因。志同道合的 学生聚在一起,更能达到提高技能水平、锻炼身体的目的。
2大学体育俱乐部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2.1指导思想 开进行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应当围绕着体育教学的指 导思想进行,它能够决定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从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的体育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几经变化, 可以将其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 前。那时的指导思想是体质教育、技术教育以及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教育思想。第二阶段则是在80~90年代。那时的教育思想是进行素质教育思想、发展终身体育思 想、开展整体效益体育思想、成功体育思想以及快乐体育思 想这五部分。第三阶段则是90年代至今,指导思想则变成以 人为本和健康第一。从指导思想的这三阶段的变化,我们可 以看出每一个指导思想的变革都源于时代的变化。但是,就 目前来看,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及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 思想,是最适合如今的时代主流的思想。同时,这并不意味 着该指导思想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在进行大学体育俱乐部 制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时刻谨记这一指导 思想,还要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完善这一指导思想,从而更 好地构建评价体系。
2.2具体内容 新世纪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是大学体育俱乐部制的教 学方式,它是我国众多高校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的新方向,也 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方向。在这样一种新的体育教育 模式下,我们也应当相应地完善教学成绩评价体系。在大学 生的整个体育教育阶段,对体育成绩的评价应大致区分为4 部分来进行,分别为专项技能、早锻炼俱乐部活动、平时表 现以及一般身体素质,并且应随时间段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协调这4部分构成评价成绩的比重来达到构建大学体育 俱乐部制教学成绩评价体系的目的。2.2.1大一时期在大一 上学期,学生们刚刚进入到一个自由的大学环境,此时是养 成大学生们勤于锻炼和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关键时刻。因此,在大一的上学期,对这四部分的分配结果应当起到拉 动大学生积极性的作用。这4部分的占比如下:专业技能40%、 早锻炼俱乐部活动30%、一般身体素质15%以及平时成绩15%。
专业技能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们的运动积极性,并且在调动 学生们的同时还能够让同学们获得很好的成绩。其次早锻炼 俱乐部活动能够遏制学生们懒散地度过大学生活,以占学习 成绩的大比例来约束大学生,最重要的是,长期的约束能够 有利于学生们养成终生锻炼的良好习惯,更能够按照指导思 想达到体育教育模式变革的目的。在大一下学期,4部分的 占比与大一上学期一致。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的改变最重要的 就是坚持,因此与上学期一致的体育教学模式更能够让学生 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2.2.2大二时期在学生从大一升入 大二后,应该适当地改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随着大学 生思想等各方面的变化,应当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项能 力,因此,大二1年,应当增设关于专项身体素质的评价内 容,完善专项考核。在大二上学期,早锻炼俱乐部活动占比 30%、一般身体素质占比20%、专项身体素质占比20%、专业 技能占比20%、平时成绩占比10%。相较于大一时期四部分的 占比,大二时期有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则 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在大二下 学期,4项指标的比例与上学期无异。2.2.3大三时期在我国 的普通高校中,大学生只在大一、大二时期有体育课,在大 三时期学校不会安排体育课。因此,为了防止学生从大二进入大三后减少体育锻炼,降低体育参与度,不能延续终身体 育锻炼的指导思想,应再次改变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侧重点。
在大三时期,虽然没有了学校安排的体育课程,但应着重调 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在大三上学期,俱乐部活动 (包括早锻炼和课外)占比60%,而剩余的40%则是体质健康 测试。这样的比例变化则是在给予学生一定的约束的基础上, 又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俱乐部活动,延续终身锻炼的良好习 惯。在大三下学期,应与上学期一样。
2.3实施过程中的思考 (1)各高校在构建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成绩评价体 系时要重点关注它的适应性。通过对本校的调查研究,并结 合本校的自身特点和体育教学的现状,才能呈现出改革体育 教育模式的优势所在。(2)在实施过程中,相关的教学人 员也应当根据该体系各方面的考核经验,改正与完善教学成 绩的评价体系,使各项数据指标愈加合理化和科学化,从而 达到发挥该体系的强大优势。
3结论与建议 在构建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成绩评价的过程中,评价 的形式、方法和内容等应当对学校的教学过程起积极的指导 作用。建设合理的课程是依赖于系统的、科学的评价体系的, 基于此做出的决定才能更适合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在终身 锻炼以及健康第一等思想的指导下,俱乐部制教学成绩的评 价过程还应该从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使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准确和多元化。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该评价体系的 激励和促进功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使高校的体育教育事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振忠,张绰庵,赵智岗.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 育实践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11). [2]岳锋利.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构建模式及实现途径的 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7). [3]刘志敏,凌青东.我国普通高校以体育俱乐部形式进 行教学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6). [4]李天白.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结构模式初探[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