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远程教育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不过

可视化远程教育论文

可视化远程教育论文 一、中国远程教育研究高影响力文献分析 二、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热点及热点迁移 (一)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1.研究热点可视化呈现使用Citespace绘制热点图谱, 除去基本关键词“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绘制了 高频、高中介中心性(带有紫色圆环)关键词共现网络,如 图2所示。在热点图谱中,圆环越大表示关键词共现频次越 大,圆环年轮色代表不同的年份。出现紫色圆环的节点为关 键词共现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中介中心性大于0.1)。本文 取高频关键术语前40个,按频次排序如表2所示。2.研究热 点分析通过对表2中高频词汇和高中介中心性词汇的综合, 可大致将2000年至2013年的研究热点归类为以下几个方 面:第一,农村远程教育。在表2中出现了“农村中小学”、 “农村教育”、“农村远程教育”、“农远工程”等关键术 语,且首次出现年份集中在2004、2005两年。通过对相关文 献资料的研究不难发现,该时期我国正在试点或即将实施极 具影响力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对 改善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信息资源匮乏的现象起到重要作 用,农远工程巨大的影响延续至今,农远工程及其后续研究 作为中国远程教育研究热点具有合理性。第二,远程教育质 量研究。由表2可知,“教育质量”中介中心性高达0.59, 说明其在链接不同节点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出现的相关高频术语“质量保证”、“学习中心”等都跟远程教育质量的 研究相关。“远程教育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远程教育领域高 度关注、积极探索的主题之一,被视为远程教育能否可持续 发展的关键”。[16]在远程教育中,由于师生时空分离的特 性,教学质量的保持具有一定难度,任何学科与领域的研究 中,都无法逃避教学的质量问题,所以,关于远程教育的质 量研究作为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具有一定合理性。第 三,远程教育资源开发。由表2可知,“教育资源”中介中 心性达到0.59,在众多关键术语在占有重要地位,与之相关 的高频术语“资源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资源”、 “网络课程”等都具有较高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在教育活 动中,占有一定的教育资源是展开学习活动的基础,在远程 教育中同样如此,远程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是远程学习活动 展开的基础。随着时间的变化,旧的教育资源无法适应新时 代的需求,需要设计、开发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教育资源,相 关资源的建设永无止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则成为远程教育中 永恒的热点问题。第四,远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从表2可知, “教育模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等与远程教育 中的教学模式相关的关键术语,具有较高的共现频次和中介 中心性。“远程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可分为讲授、协作、探索、 个别辅导、讨论5种”。[17]刘晓晴等认为,随着理论、技 术的进步,远程教学模式出现新动向:远程教学理论基础不 断扩大,远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远程教学过程更加优化,远程教学模式构建的方法与手段更加丰富等。

[18]这就使得远程教学中的模式必须成为一个动态构建过 程,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对远程教育中教学模式的探 讨也必定成为热点话题。第五,远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 共服务体系”一词中介中心性达到0.43,同时相关的高频、 高中心术语有“开放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 等,从以上词语不难看出,其体现的重点都是对社会化学习 的研究。在当今信息化急速发展的时代,为大众提供快捷、 有效的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是社会化学习的重要内容。基于 计算机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在为社会化学习提供公共服务、 进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具有先天优势,所以,远程公共 服务体系的建设在中国远程教育研究中成为研究热点,具有 合理性。

(二)研究热点迁移的可视化分析 1.研究热点迁移的可视化呈现基于上述热点分析,制作 了热点时序迁移图,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2007年之前, 中国远程教育各个方向的研究基本趋于成熟,更加注重对已 有成果研究的深化,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2008-2013年间, 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热点较少,但是每年都会出现新的研究主 题。新出现的研究主题不同于当前的研究热点,新研究主题 词共现频率较少,但某些关键词的词频年份分布较为稳定,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新研究主题有可能成为未来新 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发现,近些年新出现的词频稳定、发展态势良好的研究主题有“人工智能”、“数字鸿沟”、“可 视化”、“个体生态”、“自我调节学习”、“情感计算” 等相关术语。2.研究热点迁移的可视化分析通过对词频稳定 术语的分析,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归为以下几类:运用现 代远程教育促进社会公平,个体远程学习生态构建,对远程 学习者认知心理的研究,智能化学习系统研究等几个方面。

第一,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缩小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公平。

“‘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 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在接触信息通讯技术和利用因特网 进行各种活动的机会的差距。”[19]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 展,所产生信息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使得人们以全新技术 与思维方式对信息进行获取与处理。但是“现有信息水准较 高或信息能力较强的人,能够比较弱的人获得更多的信息。” [20]这就造成人们之间信息占有量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公 平的缺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泛在计算技术的逐步 成熟,使得泛在化的学习环境建设逐渐成为现实,人们能够 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降低了数字化学习门槛,为信息化社会 中消除或缩小“数字鸿沟”提供可能。第二,构建个体远程 学习生态系统。情景化学习理论尝试为学习构建一种生态化 的取向,其呈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新范式。[21]学习 生态系统是指“由学习共同体及其现实的和虚拟的学习环境 构成的一个功能整体,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学习者与其他学 习个体和学习群体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知识吸纳、内化、创新、外化、反馈等过程实现有效学习的发生。”[22] 远程学习中的学习生态系统,是指在虚拟化的远程学习环境 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促使有效学习发生的功能整体。

生态化的学习,让人们以一种系统的、多元的、关联的视角 对远程学习进行审视。随着技术发展,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 用研究逐步深化,包括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 等技术逐步在教育领域应用,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从另 外一种视角认识远程学习―――基于个人学习特性的数据 收集、处理、分析,海量数据,为基于学习者特征的个体远 程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充分的可能。第三,远程学 习者认知心理的研究。在众多与心理学相关的术语中,“情 感计算”、“自我调节学习”表现出较佳的词频稳定性。情 感计算是“关于情感、情感产生以及影响情感方面的计算, 其目的是赋予计算机识别、理解、表达和适应人情感的能 力。”[23]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的心理活动可以进行定量或 者定性分析,情感计算主要指运用计算机识别人们面部表情 的变化,进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技术。当前情感计算研 究偏重于有眼动识别研究、声音识别研究、读唇识别、面部 表情研究等。由于远程教育师生时空分离的特性,教师掌握 学习者心理变化比较困难,通过计算机识别设备判断学习者 情感态度的变化则显得尤为必要。“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 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 与到自己学习活动中的过程。”[24]其最主要外在表现就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心理特征的改变,达到完成学习目标的目的。

让远程学习者掌握自我调节的技能,是保证远程学习质量的 重要内容。戴研认为,当前远程学习环境下的“自主调节学 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习者自我调节技能低下、学习者 执行功能缺失、学习者校准出现偏差。[25]相比较真实的学 习环境,网络远程学习者“自我调节”具有诸多影响因素, 存在更多不确定性,这类研究更具挑战性。第四,智能化学 习系统研究。由于远程教育师生时空分离特性,教师无法对 学习者的学习进行实时指导,为保障远程学习者能够在接近 真现实环境中进行知识建构和得到足够学习支持服务,则需 要智能化的学习系统为学习者提供支持。当前,智能化学习 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于智能化Agent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教学资源智能检索,进行虚拟实验,远程教育智能化测评等。

随着泛在学习环境建设的逐渐完善,现代远程教育所对应远 程学习者的数量将会快速增加,能够替代远程教师部分作用 的智能化学习系统研究将更加紧迫。伴随着移动网络接入人 群数量逐渐壮大,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智能化Agent系统会 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三、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的前沿分析 根据对前沿术语的分析,可将中国远程教育研究前沿概 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远程教育质量的研究从高突现术语 “教育质量”、“质量”、“教育评价方法”等相关内容, 可以看出中国研究者对远程教育结果的关注程度。远程教育质量的研究在研究热点已经有所体现,已经实现着研究前沿 向研究热点的转变,关于远程教育质量的保证与远程教育质 量评价体系的研究逐渐成熟。“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主要集 中在管理的质量观和学术的质量观上,对于效益的质量观涉 及较少,我国传统远程教育则主要强调服务质量的多样化与 多元化,远程教育的规模效益等优势没有体现”。[26]为此, 未来一段时间内远程教育质量效益的研究会成为一种趋势。

2.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通过“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开 放教育资源”3个高突现术语,可以看出社会化学习、终身 学习的研究是中国远程教育前沿领域。为贯彻《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办好开放大 学的要求,教育部决定自2010年开始,在全国分区域、有步 骤地开展改革试点。[27]以此为标志,中国庞大的广播电视 大学系统开始向开放大学转变,关于开放大学的研究也迅速 升温,成为研究前沿。杨志坚认为,开放大学是一种新型大 学,它强调思想的开放,模式的开放,方法的开放,对象的 开放,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向一切有能 力、有意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服务。开放 大学的成立对于满足社会和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提 升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8]同样,社区教育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只有将其纳入到 大的社会教育体系中,才能适应社会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性就是学习资源获取的便捷性,以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为目的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适应了学习型 社会对教育资源的需求。3.优化远程学习过程的研究与之相 关的高突现术语有“教学设计”、“学习方法”、“在线学 习”等。远程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究、学习方法研究对远程 教育的结果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教学设计、学习方法能够保 证远程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随着社会、技术形态的 变化,各个领域呈现出分工专业化、方法多元化的现象,同 时教学设计与学习理论的研究出现新的动向,对远程教育环 境下的在线学习活动也提出新的要求。教学设计的研究向两 个不同的方向发展:“艰难而狭窄的专业化路线与宽阔而更 具包容性的多元化路线”。[29]专业化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 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环境与经验的开发,更加注重局部、 简化的教学系统;
多元化让学习者依据学习需求以更加广泛 的视角认识问题,提供学习者自主创建学习环境的经验。姚 海林等认为,情景化学习理论尝试为学习构建一种生态化的 去向,其呈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新范式:创设有助于 学生探究、互动和社会化的实践环境;
提供包含着活动参与 方式和现实问题的开放式课程;
对学生的探究和参与实践活 动的能力进行多元评价。西蒙斯在 Connectivism:ALearningTheoryfortheDigitalAge一文中, 系统提出了联通主义的思想,指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 动,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30][31]其强 调学习过程不再是内化的过程,而是把学习看作是个人知识网络连接的过程。以上这些无论是教学设计理论还是学习理 论的变化,都阐释了一个重要内容,即社会以及科技形态的 进步,必然带动学习过程的变化,优化远程学习过程显得尤 为重要。

四、探讨与结论 (一)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二)研究结论及探讨 第一,通过对高被引以及高中介中心性节点,找出中国 远程教育发展历程中出现关键文献。其他研究者的研究也印 证了本研究合理性,例如,范如永发现丁兴富、陈丽、丁新、 基更•德斯蒙德、张伟远等人的文献在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 历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其经典型文献和著作建构了中国远程 教育的基本理论体系,成为中国远程教育各个研究方向后续 研究的核心文献。[32]依据高被引文献的时间线分布来看, 中国远程教育走过了引进国外先进远程教育理念、与中国已 有远程教育理论相融合、构建本土化远程教育基本理论体系、 远程教育实践应用这样一个演进路线。第二,本研究认为, 中国远程教育研究热点集中于中西部农村远程教育、远程教 育资源开发、远程教学模式研究、基于社会化学习的远程公 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从热点时间分布来看,基本理论与 研究热点在2007年左右基本稳定,[33]研究人员更加专注于 远程教育各个方向的专题研究,重点关注远程教育的实际应 用,[34]研究层次也逐渐深化,总体呈现出相对的稳定发展态势。而范如永认为,中国远程教育研究热点为网络教育、 开放教育、教育技术等,[35]与本文研究观点相左,通过对 其文献的分析,发现原因在于热点选取规则的差异。本研究 将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和词频结合使用,即同时具备高中介 中心性和高词频的节点才可看作研究热点,而范如永仅将出 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看作研究热点。前文已述,频次高代表 研究广泛性,中介中心性高表示在众多节点网络中的重要性, 因此,将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和词频结合使用更具科学性, 例如,本研究中“教育研究”一词具有极高的词频,但是由 于中介中心性为0,故不能将其视为研究热点。当前,研究 前沿关注“远程教育质量研究”、“社会化学习体系构建”、 “远程学习过程优化”三个方面。其中,远程教育质量和社 会化学习,在研究热点和前沿同时出现,说明其正在由前沿 向研究热点转变,同时也意味着其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研究基 础,但是在大规模实际应用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 三,通过对词频稳定、发展态势良好的关键词分析发现,未 来中国远程教育出现的研究热点有:运用现代远程教育促进 社会公平,构建个体远程学习生态系统,远程学习者认知心 理的研究,智能化学习技术研究。对已有热点和可能出现的 热点进行分析,可透析出近年来远程教育研究呈现出两大研 究趋势:基础理论更加多元,相关研究与认知心理学结合的 取向更加明显;
基于智能化学习系统的个体远程学习生态体 系构建逐渐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