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培养初探
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培养初探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专家们预测,教师的传统功能“传道、授业、 解惑’中的授业功能将减弱,而人格培养的功能将得到加强。被誉为“人类灵魂工 程师”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而且必须掌握心 理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并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自觉渗透、主动实施心理教育。在 21世纪,心理教育能力将成为所有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之一,缺乏心理教育能力 的教师将不是合格的教师。培养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己成为当务之急。心理学上把符合心理教育活动要求、直接影响心理教育活动效率的个 性心理特征称为心理教育能力。在教师的教育能力结构中,心理教育能力居于核 心地位,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 就能把自身的优秀素质(对学生而言是外在的素质)内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素质, 转变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心理教育能力不强,教育的效果就差;缺乏心理教 育能力,教育的任务就无法完成,甚至产生负效应。
一、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意义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类己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 质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是发展教育事业,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趋势。
人的整体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生理素质是 先天遗传的结果,是其他两类素质的载体;社会文化素质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 影响之下形成的,对其他两类素质起主导作用,决定着素质发展的方向;心理素 质作为先天与后天的‘合金”,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之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 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起着核心的中介作用,具有 很强的能动性。它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和生理潜能的充分发挥,是社会文化素质 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基础,决定着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水平。生理素质、心理素质 与社会文化素质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生理素质主要通 过体育来完成,发展社会文化素质主要通过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来完成,发展心理素质则主要通过学校心理教育来完成,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没有心理教育,人的心理素质就难以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发展,就会影响 一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盛行多年的“应试教育”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教 育的唯一任务,忽视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心理教育的独立地位, 导致心理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没有独立的目标体系及相应的教育内容,在学校 课程结构中没有心理教育课程,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缺乏专职的心理教育教师。忽 视学校心理教育致使有的学生的素质发展变得畸形、走向片面,导致学生心理问 题增多。因此,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学校的心理教育。而强化心理 教育的前提是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使他们获得进行心理教育所必备的 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应的技术与方法。
(二)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完整的健康概念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良好状态。其中, 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个人的健康水平。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 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身体与心理的巨大变化给小学生带来许多“成长中的 烦恼”,他们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困惑希望找到答案。来自成人世界的 关心与指导对于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孩子很辛苦。社会的 急剧变化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父母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这唯一的孩子身 上,沉重的学习、升学与就业的压力过早地落在孩子柔弱的肩上。另外,社会转 型时期出现的金钱至上、贪图享乐、见利忘义等不良风气也影响到成长中的学生。
面对这重重压力、种种诱惑,一些学生不知如何应对。近年来大量的调查表明, 我国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呈增长趋势。
另一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心 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抽样 检测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 碍,而2.49%的教师己构成心理疾病.为了研宄教师心理健康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的影响,课题组对12所中小学的师生进行对比检测,结果发现,心理健康水平高 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这是因为在班级的“心理 场”中,教师占据着主动、支配地位,同时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接触”时间每天达7 至8个小时.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很容易把教师的一切视为自己效仿的榜样, 而学生这个时期形成的某些东西则会影响他的一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 深刻和长远的,好的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所以,从促进 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说,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开展学校心理教育。实施学校心理教 育,首先要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都能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面对学 生,面对工作。同时要使全体教师掌握心理教育的理论知识及相应的技术与方法, 在曰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三)促进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个体内在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和专业实践不断 改进的历程。在这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价值观、信念、知识技能 和各种行为方式都需要不断调整、修订,重新审视评估和接受挑战的考验。与过 去相比,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更多、更高。教师除了要扮演传统的“知识传递 者’、“灵魂塑造者”、“集体领导者”、“家长代理人”等角色外,现代教师更要做学 生的“心理医生”。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必须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校 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现代 教师要能为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辅导与帮助,引导学生 及时走出心理的误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当前,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己成为 各国教育界的共识。21世纪,学校心理教育将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心 理教育的知识与能力也将成为教师培训及教师资格认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心理 教育能力的培养就必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二、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结构分析 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活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 是针对自己的心理教育,即教师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调 节与控制,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过程;二是针 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就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培 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过程。研宄表明,教师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影 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另一方面,也只有当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 理素质时,他才可能对学生施加有效的影响,真正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这 一角度来分析,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就包括对自我的心理教育能力和对学生 的心理教育能力两方面。
(一)对自我的心理教育能力 1.自我心理保健能力自我心理保健指在心理学知识的引导下,通过个体自己的努力,以有 效的方法,及时解决自己的日常心理问题,保持良好心态,实现心理健康。在竞 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小学教师应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 形成自我心理保健的能力,即运用关于心理健康的科学观念,自我把握心理保健 的内容和方法,调节认识,实现自我控制。小学教师的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包括以 下几方面:
(1)自我把握的能力,指个体随时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 现问题并适时解决的能力。具有自我把握能力的人对心理健康有科学的认识,有 敏感的自我觉察的习惯,有一套有效的自我认识的方法,能准确地判断自己的心 理问题。
(2)心理中介策略转换能力,指个体自主地通过心理中介的变换,实 现环境信息、心理内容和心理意义的相容或一致,从而消除心理冲突的能力。心 理中介是个体以自己的心理内容为基础,沟通环境信息,产生心理和行为反应的 过程。心理中介策略转换就是个体通过转变原有的心理内容,重新解释环境信息 等方式,改变导致冲突的心理意义,产生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的新意义,实现心 理意义、心理内容与环境信息在性质上的一致或相容,从而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
通俗地说,心理中介策略转换就是遇事“想得开”,能够运用一定的策略方法实现 自我心理调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心理策略控制能力,即个体从自己实际的心理问题出发,通过比 较,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矫正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人对自己心 理活动的控制方法是多样的,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心理问 题的方法;如何使所选择的方法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些都涉及到心理策略控制 的问题。
2.优化自身心理素质的能力 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不断优化的过程。现代社会要 求小学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而且能不断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
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宄的能力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既有相对稳定的、共性的一面,又有各不相同的个体差异性,表现出自身 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 点因材施教。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学生的视野开阔,吸收新信息的能力很强, 在他们的头脑中有着无数的问题,各种千奇百怪的思想层出不穷。作为引导学生 成长的教师,更应该博览广收,不断吸收新信息,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 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
(2)高尚的情感与良好的情绪状态 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优秀教师共有的心理品质。只有爱学生、 爱事业的教师,才能有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责任心,才会对探索学生的心理世界 有强烈的欲望,从而主动研宄教育的规律,探宄教育的方法。另外,教育工作的 复杂性使教师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障碍,使教师体验到失败与挫折。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控制自 己的消极情绪,做到不感情用事,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坚强的意志与独立自主的个性 教育学生是一项复杂而极富创造性的劳动,在工作中教师要能够知难 而上,持之以恒。教师工作又是一种独特的精神生产劳动,基本上以个体活动为 主,“弹性”很大。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能够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行 为,能够独立地开展工作。
(4)正确的自我观念与自我控制能力 现代教师应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有效地激励自我,正确地调 控自我,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以良好的自身心理素质去影响学生。
(二)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能力 从教师实施心理教育的过程这个角度,可以把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 分为以下几方面:
1.了解学生、鉴别问题能力 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分析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鉴别学 生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是教师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的首要条件。要了解学生、鉴别问题,首先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对学生言语及非言语行 为的观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其次,教师应善于倾听,能够通过谈话 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第三,教师要能够熟练地运用问卷和心理测验的方 式深入了解学生;第四,教师要能够熟悉各种类型心理问题的特点,要能够准确 地识别不同的心理问题,尤其是要正确区分好动与多动、粗心与学习技能障碍、 学习焦虑与焦虑症、情绪低落与抑郁症、做事认真与强迫症等几组容易混淆的心 理问题。
2.设计、实施心理教育课程能力 在学校心理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最常用的形式依然是集体上课。但是, 心理教育课程有别于其他文化课程。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社会发 展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确定合理的课程目标;其次,教师要熟练掌握心理教育 课程的不同活动方式,如:认知法、操作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行为改变法 等,并能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心理教育活动的过程;第三,教师要能够 熟练运用预热、澄清、引导、反馈、面质等方法组织心理教育课程。
3.设计、实施个案辅导能力 针对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设计并实施个案辅导,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 一个重要方面。个案辅导包括:对心理素质不良学生的辅导,对心理健康不良学 生的辅导。个案辅导是实施补救性心理教育的重要手段。小学教师应该能够根据 学生的实际状况对个体心理问题的性质及产生原因做出科学的分析,能运用各种 有效的方法与技术设计教育方案,作相应的处理,并不断检查方案实施的效果。
4实施有效心理评估的能力 评估是心理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心理教育评估就是运用科学 的方法收集有关的客观资料,对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成效及其存在的不足做出恰 当的评价。通过评估,了解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决定 今后工作的方向。心理教育评估包括编制评估量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并作准 确判断等方面。
三、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模式 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毕生发展的过程。对小学教师心理教 育能力的培养主要有四种有效的模式:(一)理论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