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 基于问题与问题群导学的思考

基于问题与问题群导学的思考

基于问题与问题群导学的思考 近年来,基于“问题”的教学研讨和课题研究成为热点, “问题式”“主问题”“问题群”“问题导向”“问题驱动” “问题导学”等说法不一,异彩纷呈。虽然“名称”不同, 但都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问题为行为导引,以问题解决 和思维培养为目标达成的教学。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主题为 “中学语文问题群导学模式构建”的专题研讨活动,收获不 少,也引发了对“问题”与“问题群导学”的一些思考。

一、问题与问题群的内涵 关于问题,有着不同的界定和理解。《现代汉语词典》 对问题的解释是:①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②须要研究讨 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
③关键,重要之点;
④事故或 麻烦。美国学者纽厄尔和西蒙对问题的定义是:问题是这样 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知道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 系列行动。美国科学家波兰尼也提出:“问题只有当它使某 人疑惑或焦虑时,才成一个问题。”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 “问题”的基本特征:一是明确的对象性、指向性,二是特 定的现场性、情境性,三是解决的焦虑性、急迫性,四是行 为的过程性、探究性。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对“问题”作出了较为宽泛的解释,他认为:“主问题是在阅读教学中能够对教学内容‘牵 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问题’或‘话题’‘活动’, 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 键问题。研究主问题,实质研究的是课堂提问的技巧。”以 上解释更加丰富了作为行为活动“问题”的内涵,也扩展了 作为“教学活动”问题的外延。作为主问题,它贯穿并主导 着教学活动的过程,促使学生共同参与积极的活动之中,能 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并在交流对话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因此,主导性、凝聚力、撞击力和延展性是主问题的重要特 征。

问题群,就是针对某一教学主题或在某一教学过程中, 从不同角度设计的推进教学进程、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内在关 联、逻辑性强的系列问题。问题群中的问题,更多来自于教 者的课前预设,也源于教学中的即时生成。科学性、针对性、 关联性、层次性和探究性是其基本特征。

二、问题与问题群的落脚点 无论是“问题”“主问题”,还是“问题群”,其产生 都应是基于文本、基于文体、基于教情和学情的。不同文体 的文本,其“问题”的关注点和生成点往往不同。就表现目 的来看,有重于“事”、重于“知”、重于“情”、重于“理”;
从文章结构看,或注重缘由、过程和结果,或重视论点、论 据和论证的严密统一,或讲究释项清晰,或讲究开头、正文、 结尾的格式规范;
在语言特点上,有的生动形象、有的严密 概括、有的简洁准确、有的平实得体;
在表达方式上,不同 文体对叙述、议论、抒情、说明各有侧重。正是文本的独特 性、文体的多样性、教情与学情的差异性,赋予了语文教学 丰富多彩而各有侧重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也决定了教 者预设“问题”的针对性、指向性,学生发问“问题”的丰 富性、情境性和课堂追问“问题”的即时性、探究性。因此, “问题”产生于课前、课中与课后,“问题”可以是教者的 提问、学生的发问及师生的追问。“问题”产生于教者课前 的独立备课与集体备课中,产生于课堂学生自主、合作、探 究学习中,产生于课后的教者反思与学生的复习演练中。

三、基于问题与问题群导学的教学 基于问题与问题群导学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 力为本位,以问题为导引,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问题的生 成、解决与扩展应贯穿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 习之中,体现在扎实、有序而高效的导学过程之中。面对具 体的学习文本,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将会发现诸 如字词、文学常识、写作背景、文体特征、表现手法等众多、 零碎的“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多数是学生可以自我解决的。

例如:某生在预习《说屏》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4.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在合作学习阶段,生生通过课中的交流、对话,促进对 基础性问题的解决,同时会形成共性的、尚不能解决的疑难 问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解 决,并进而形成难度更大的“主导性”问题。如:
1.“屏”之为“屏”的根本点是什么? 2.这篇文章的文体究竟是什么? 围绕以上问题,教师首先指导学生从“屏”的位置、造 型、材料及作用等方面分析、理解,概括提炼出“屏”之为 “屏”的根本点是“呈立板状的被置于室内或室外某种位置 以起‘障’‘隔’‘蔽’的作用及艺术装饰作用的物件。” 从而真正理解和把握“屏”的本质。通过对文体的辨析,丰富了学生对“说”的理解,体会到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第一个问题与人教版课文后面提出的问题,答案相同,但问 的方式与立足点不同,从对文本的“认知层面”走向以“文 本为用”的“生存层面”,教会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反思、 学会运用。

在对“主问题”探究的基础上,教者再次要求学生研读 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问题提出。至此,一生提出以下疑问:
“文章的开头说‘屏,我们一般都称之为屏风。’文章用大 量篇幅写‘屏风’,这与文题《说‘屏’》相符吗?”这个 拓展性的问题,即刻激发了大家的探究兴趣,有同学查阅并 朗读了字典、词典上对“屏”的解释,经过激烈的讨论,有 人认为文章题目不准确,应该改为《说“屏风”》,有人认 为文章详略失当……至此,教者问道:“我们如何帮助陈从 周修改这篇文章?”这又是一个即时生成的立足于能力训练 的实践性问题。学生相继提出了以下三条建议:一是补充有 关室外之屏的说明内容,从室外之屏的材料、位置、造型、 装饰进行补充;
二是补充室外之“屏”的有关诗句,这样便 于和室内之屏的说明形成呼应,前后风格一致;
三是补充现 实生活中屏的发展、变化,比如医院的屏风、工作的隔断、 小区的花墙、学校的橱窗等等。至此,教者欣慰地说:“明 天我们共同欣赏出自大家笔下的更美的《说‘屏’》。”基于问题与问题群导学的教学,遵循了“以学为主”“以 学定教”的教学原则,体现了“语用”教学的思想,以培养 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为目标。作为教 者要围绕“何谓问题—问题哪里来—如何形成问题群—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走向哪里”这些“问题链”开展我们的教学、 导学活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研讨和课题研究才是真实 的、科学的,我们的“问题导学”才是有价值的,学生的思 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提升,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效的、 高效的。

(伏荣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 21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