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文学科特点渗透德育和美育]学科渗透德育

利用语文学科特点渗透德育和美育

利用语文学科特点渗透德育和美育 根据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和 美育教育,其中主要表现为情感教育、美德教育、品质教育 和美感的培养、美的创造力的培养。语文学科的智育与德育、 美育三者相结合,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摘 要:
语文学科;
德育;
美育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担当 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 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现行的《九年制义务 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的教学目的中 也作了这样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 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 人格。”在这些要求中,在对语文的感知、分析和运用能力 要求提高的前提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对于创新的、美的要求更高了。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 培养审美的情趣,不应当只是传授知识,只注重“智育”,而应当在“教书”的同时还要努力地“育人”。所谓的“育 人”,即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教育。

(一)利用语文教材特点育人 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现在的语文教材蕴涵着更加丰富 的德育和美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还体现语 文的人文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育人。

1、利用教材特点实施德育 语文教材的选文凝聚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 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朴实、诚实可信 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秀品质,教师要善于 因文释道,使学生能够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

2、利用语文教材特点实施美育 语文学科在美育中有独特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 素很丰富,有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和精神美,还有结构 美、内容美、音乐美和艺术美等,特别是其精神美和语言美, 如《生命的意义》、《一面》、《七根火柴》、《藤野先生》、 《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课文中在主人公身上展现出来的人性 美和精神美,《天上的街市》、《春》、《如梦令》等诗文 的语言美,都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整体育人”和“局部育人” “整体育人”就是“新课标”关于“全人发展”的说法, 即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潜能 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为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局部育人”实际上就是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师要正视 学生之间的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自身特点,运用适合于 学生自身特点的方法去作个别或小群体的教育。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培养 根据大纲要求,语文教师要把人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 重要内容,要明确“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是提高人 文素养的基本途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提高人文素 养的基本法。培养美感和对美的创造力则是提高人文素养的 基本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知识范围把美育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不断地得 到美感的陶养,美的事物的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树 立起美的理想,养成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在当前国家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化和发展的新形势下, 语文教师肩负着在“教书育人”的重任,必应具有高度的责 任心、勇于进取的恒心和热爱学生的诚心,积极接爱新理念, 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决不简单机械 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是要给学生指路,引路,送上路,让他 们自己走路。教师要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给学 生动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整理他们的思维框架,从 无知到有知,从接受到运用,掌握其中的精髓,并把它们转 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初步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科学观和审美观,反之,又能将其思想精髓运用到其言行上,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把“教书育人 ”的任务落到 实处。

",##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