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高校人权发展趋势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高校人权发展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9749(2014)01-0086-0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以及高校人权教育的目 标 1991年我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个人权白皮书——《中国人 权状况》,系统阐述了中国的人权立场。“人权”被称为是 一个“伟大的名词”,“实现充分的人权”是“中国社会主 义所要求的崇高目标”和“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国的 人权建设虽历经曲折,但最终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正确道 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1]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权与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步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 史性进步和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人权状况处于历史最 好时期业已成为共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 我国的人权理论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旗帜 鲜明地批判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基础上,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 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中国人权事业生动实践的基础上,形 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是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 化的产物,是中国人民开创性的人权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重要内容,我们所倡导的人权教育,是科学的人权观教育,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权既具有 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
人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评价一 国人权状况,不能割断历史、脱离国情,促进普遍人权必须 考虑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和历史、宗教、文化背 景;
人权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而不是少数人的特权;
人权 是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利的统一;
人权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人权既包括公民 权利和政治权利,也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要促进公 民、政治权利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全面协调发展;
在 人权保障的优先次序上,强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人权;
稳定是前提,发展是关键,改革是动力,法治是保障,在改 革、发展、稳定的良性互动中,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 进程中全面推进人权;
人权推进的核心要义是保证全体社会 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加强对妇女、儿童、老人、 残疾人、少数民族等特殊群体人权的保护;
人权在本质上是 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利用人权 干涉别国内政,各国应在相互理解、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扩大 人权领域内的国际合作与对话交流;
等等。
2.高校人权教育的目标 人权教育,简言之就是学习人权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2]《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对人权教育的目 的作了不同层面的规定,例如“普及和传播法律知识和人权知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树立民主法治、 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形成健康的人际观念、集体观念 以及国家和社会观念”、“增强民主、法治、人权意识”、 “努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权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笔者 认为,高校人权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有:让大学生了解和 掌握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基 本内容;
正确认识国际国内人权问题以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 各种人权现象;
正确看待中国人权发展的历程,了解我国人 权建设的艰巨性,树立社会主义制度下将会实现更为充分人 权的自信;
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权利观念和人权意识,形成对 人权的信仰,尊重他人人权,懂得运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合 法权益;
辨识西方国家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人权外交 和“人权战略”,认清西方人权观念的虚伪性、阶级局限性 等本质,自觉抵制西方“人权”、“普世价值”背后所隐藏 的意识形态渗透、颠覆意图;
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塑造 健全的人性和人格。
二、将人权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人权教育作为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权保障的一项重要 内容,理应受到当代教育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
高校人权教育在大学生中普及人权知识、宣传人权理念、培 育人文精神,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等 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人权教育能使大学生自 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正确认识当下中国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为我国的人权事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打下 不可或缺的社会意识基础。
1.人权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联系 2.人权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 “以人为本”、培养人文精神是高校所倡导的育人指导 思想和价值目标。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对 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提倡尊重人、 爱护人,以人为目的而不是工具或手段,表现为对人的尊严、 价值、命运、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的维护、追 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性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权 教育对人的生命与发展、需要与追求、自由与创造、人格与 尊严等进行人性化的关照、理解与尊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 关注,对社会道德伦理的倡导,对大学生心理的关怀,无不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4]将人权注入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内容中,可以培养大学生宽容、理性、平和的人格 素质,培养体现人文精神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品格倾向、 文化素养,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合法权益及他人应当享有的 基本权利,进而尊重他人、关注社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 人本目标。
3.人权教育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 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人权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促进大学生形成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几乎都与人权存在着 密切关联。例如,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小康 社会,从人民利益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实现中国人民最充分的 人权;
而自由、平等、公正本身就是人权的价值内涵,保障 人权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自由、平等,社会的公平与 正义;
人权是法治的目标,法治是人权的保障。离开了人权, 就没有真正的法治;
离开了法治,再好的人权理念也不能实 现。
4.人权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抵 御力 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霸权心态,驱使资本主义国家 在全球化进程中推广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推行“和平演变”和“人 权战略”,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中 国自然首当其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颠 覆中国政权的图谋,将人权作为打压、遏制中国的“政治大 棒”和意识形态渗透工具,妄图破坏中国稳定大局,干扰经 济社会发展秩序。美国对华人权策略是奉行“双重标准”人 权政策、人权政治化的典型代表,美国国务院在每年发布的 《国别人权报告》中都以大篇幅对中国人权横加指责,刻意 抹杀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妖魔化中国的国家形象,戴着有 色眼镜将中国人权状况描绘得一无是处。在全球化背景下,裹挟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西方人权观念的涌入,必然会对 青年大学生产生强烈冲击。他们在直面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 输出和“人权攻势”的挑战时不免产生疑惑,在客观认识中 西人权观念冲突以及看待中国人权问题上有一定难度,甚至 会认同西方国家“人权卫道士”的形象。显而易见,如果没 有正确人权观的指引,青年大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被假象 所蒙蔽,被西方人权话语所俘获。
5.人权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看待社会问题的判别力 亨廷顿认为,“现代化是一个多方面的变化过程,它涉 及人类思想和活动的一切领域”,“就心理层面而言,现代 化涉及到价值观、态度和期望的根本转变”。[5]改革开放 以来,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我国在收入分配、 教育公平、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 利益的问题上,以及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征地拆迁、环境 保护、贪污腐败、奢侈浪费等方面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较多, 一些领域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各种蔑视和侵犯人权 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时有发生。这些社会问题的出现,一方 面是改革过程中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阶层和 利益集团分化所带来的暂时负面效应;
另一方面也或多或少 与我国人权观念缺失、人权法制不健全、人权缺乏有效保障、 人权教育滞后有关。这些社会现象容易对一些大学生人权观 的确立带来消极影响,导致他们滋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奢靡之风观念,或者片面看待我国的人权问题,对人权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认识,对中国人权建设信心不足。
三、高校人权教育的现状与实施人权教育的对策 受封建主义以及小农意识的长期影响,加上新中国成立 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权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专利”, 宪法、法律上不使用人权概念,思想理论上将人权问题视为 禁区,导致我国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人权观念相对淡薄、 人权意识不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权研究和人权实践 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人权教育却相对滞后和薄弱,即使在象 征知识殿堂的高等学校也不例外。许多青年大学生对党和政 府保障人权的努力、对中国人权事业的历史性成就知之甚少。
1.高校人权教育的缺失 2.高校人权教育的实施对策 新形势下,面临大学生对人权知识的渴求,西方人权观 念的传播、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以及相对滞后的高校人权 教育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应严峻挑战,从教育目 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资培养等方面突破瓶颈,革新 人权教育方式。
首先,高校人权教育要摆脱“人权问题是政治性问题, 敏感不能触碰”的误区,将人权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 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 进课堂进头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树立科学人权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大众化的重要支撑平台,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载体。
针对我国大学课程设置的现状,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独立 的人权课程尚有一定难度,但各高校普遍开设了“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等课程,这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人权教育搭建 了很好的平台。借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校园文化实践 活动可以传授人权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以 及我国国内人权立法和我国批准加入的国际人权公约,如何 看待西方人权等内容。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将人 权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制定包含人权内容的 教学大纲,组织与人权教育相关的师资培训和教材编写。
人权教育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高校的人权教 育可以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从人权角度 观察问题的方法和特有的推理技巧,而且还应注重培养他们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人权理论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 能力。另外,由于人权与法治密切相关,可以寓人权教育于 法治教育之中。如通过对人权典型案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维权事例的分析与讨论,普法活动以及社会服务等活动进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结过世界各国开展人权教育的众多参 与式、研究式、互动式教学法,如:法律诊所、模拟法庭、 头脑风暴、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游戏、社区服务、 放映电影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在我国高校的人权教育中借鉴、应用。[8]同时,近年来我国政府发布的一系列人权白 皮书,举办的各种人权宣传,以及主流网站的人权专题等, 都从不同方面宣传着我国主流的人权意识形态,也是人权教 育可资利用的资源。
注释 ①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名为《人权法学》的教科书只 有李步云主编的《人权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白桂梅主编的《人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杨成铭主编的《人权法学》(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文献 [1] 王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J]. 人权,2011(6):4-5. [2] “人的安全网络”组织编写.人权教育手册[M].北 京:三联书店,2005:505. [3] 王习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性 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62-64. [4] 刘士平,张昊.高校人权教育性质探析[J].广州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1-22. [5] [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李盛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331. [6] 徐爽.人性化、生活化与务实教法——从中国政法 大学人权教学看高校人权教育[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2 (3):5-7.[7] 黎尔平.哈佛大学的人权教育和研究[J].人权,2005 (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