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分析及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分析及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的基 础上,结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从 培养制度、培养平台、培养计划及理论探索等方面对青年教 师的培养做了初步探索。实践表明,效果良好。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6)35-0021-02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 量。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关系学院在社会中 的影响与发展。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群体队伍的比重在 逐年增加,青年教师总人数已占到高校教师的一半左右,承 担着教学与科研工作量的60%。可见,青年教师已经变成了 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如何造就一支高 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研究课 题。
本文主要结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校师资 队伍建设子项目,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的 基础上,从制度保障、培养平台、培养计划及理论等方面对 青年教师的培养做了初步探索。一、青年教师的培养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 在:
1.青年教师培养缺乏体系化及长远发展规划。从教育规 律和青年教师长期发展角度看,“短平快”的方式和措施固 然可以起到效果,但是从人才储备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期发 展来看,对青年教师培养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系统化思考和长 远发展规划非常必要。因此,学校应该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 摇篮,有责任为每一位青年教师规划他们成长的愿景,并提 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做到“一年一起色,二年一变化,三年 一跨跃”[2]。
2.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保障有待加强。学校在青年教师培 养的保障方面还很弱,存在教师考核机制不健全、进修环节 和培养环节薄弱等问题。如对高职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科研 等方面的考核评价缺少科学、合理、完善的考核体系[3]。
以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为例,岗前培训存在培训内容、 学时、授课形式、培训机制和管理的非专业化等多种局限。
而此后的继续教育则更难以持续和规范。另外,学校对于青 年教师培养的相关规定不足,制度滞后,这同样影响到青年教师的稳定成长。
3.青年教师培养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在当下高职院校 竞争激烈的态势下,青年教师培养容易出现因学校所处地区、 类型和层次等条件差异而产生的非均衡发展态势。如广东工 贸职业技术学院虽然是省级示范性院校培育学校,但在青年 教师的培养途径和资金支持方面,还是少于部属、全国骨干 院校。因此如何规划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面临解决的 重要问题之一。
4.青年教师培养理论研究偏弱,实证研究不足。学校在 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另一个不足表现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 方面的理论研究偏弱,创新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方面,青 年教师培养的相关理论大都引自本科院校,结合高职院校的 实际理论创新则少;
另一方面,目前青年教师培养虽然措施 迭出,但是真正进行长期跟踪并实证研究的不多,运用理论 指引实践则更弱。
二、青年教师培养思路及对策 目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已占全校教师总 数的90%,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已成为学院发 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建立和创新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是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学校以省级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提出了以学校职教集 团为依托,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支撑,以强师工程项目资金为 保障,全力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特别针对青年教 师培养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
1.完善规章制度,确保青年教师培养有保障。近年来, 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 完整的审视,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 动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的 积极性。
首先,遵循“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的原则,通过实行 教学、管理、社会服务项目负责制,建立以教学工作量和教 学效果为导向的岗位绩效分配制度,制度中待遇分配突出 “三个倾斜”:一是向教学工作岗位倾斜,教师岗位津贴人 均高于行政教辅人员30%;
二是向高层次人才倾斜,课酬主 要按职称系数计算,职称越高的拉距越大;
三是向青年教师 倾斜,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制定了青年教师聘用、考核、 晋升、奖惩办法。
其次,建立并完善青年教师准入与退出制度。严把青年 教师“专业理论+实践技能+教学基本功”入口关,将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作为引进青年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建立起符合 双师素质要求的青年教师入职标准,优先录用具有2年以上 行业或企业工作经历的青年人才。执行退出制度,促进青年 教师合理流动,形成“能进能出”的优留劣汰机制。
最后,根据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进 一步规范青年教师聘用程序和聘用制度,通过设立专门的项 目小组、拨出专项资金、制定各项规定及保障制度优化培育 环境,如:优化师德建设制度环境,加强新教师岗前师德教 育制度,完善专业教师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兼职教师薪酬管 理制度及教师校企联合评价制度等。
2.依托培育平台,确保青年教师培养出成效。近年来, 学校为青年教师成长建立了多方位的培育平台,为青年教师 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首先,建立了青年教师培训平台,为青年教师提升拓宽 了途径。通过修订学习培训教育管理规定,鼓励并支持青年 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将师资培养常规化、制度化,有计划、 有步骤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出省出境培训,拓宽教师的视野 和知识面。近3年来,每年选派了4~6位青年教师参加国内、 外访问学者项目。其次,建立“校政行企”四方联动合作平台,为青年教 师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机会。利用,“校政行企”四方联动合 作平台,鼓励青年教师挂职实践锻炼,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技 术服务和员工培训,另一方面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和技术 服务能力,也为专业教学提供实践素材。
另外,通过搭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专业 主任培养的政策平台,通过选拔与培养相结合,激励与考核 相结合,定期发放专项培养津贴,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 性,努力争当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教学名师,在教师群 体中起到向上、引领作用。
最后,通过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育质量工程项目、职业 院校技能大赛等,对青年教师实行政策倾斜,专设青年项目 并配以一定的项目经费支持,激励青年教师承担课堂外的教 科研和指导参赛等工作的同时,提升了教师教科研的能力。
3.实施三大计划,确保青年教师培养均衡化。首先,实 施“双师素质培养计划”,建设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依托职 教集团“校企合作产业园”、“技术服务中心”、“校政行 企”四方联动合作平台等,安排青年教师挂职顶岗锻炼,鼓 励并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企业技术开发和社会 服务项目等方式,努力提高实践技能,全力实施青年教师双 师素质培养计划。其次,实施“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建设计划”,带动 专业建设上台阶。选派各系部每年度考核为优秀的青年骨干 教师到知名企业做访问工程师;
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有关 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研讨会、下企业实践锻炼、安排教师主 持教学改革和科研推广、主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主(参)编本专业主干课程教材、主持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 基地建设;
建立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的导师工作制, 即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子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青年教师 的培养,使之尽快成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最后,实施“师德建设计划”,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完善青年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将师德表现作为青年教师年度 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通过组 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师德第一课”、“上好每一堂课”、 新老教师座谈会、师德科研课题等活动,努力创建“崇教厚 德、爱岗敬业”的良好教风,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 青年教师队伍。
4.注重理论研究,确保青年教师培养常态化。理论探索 为实践摸索提供了方向性指引,为制度建设提供理论保证。
学校人事处积极开展教师培养的理论研究与青年教师培养 的专题研究,确保青年教师培养常态化,如近年来学校先后开展了“高职院校教研活动绩效管理研究”、“协同创新人 才柔性管理为特点的高职院校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研究”等课 题的研究,并将之应用于教学管理,从而从更深层次地推进 了学校对教师的培养、管理与考核。
总之,通过上述措施,学院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极 大提升,参与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 的成绩。同时,就业率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测评指标逐年上升, 如学校2012—2014年的总体就业率分别是:99.72%、99.88%、 99.95%,用人单位满意度测评分别是77.83%、96.62%、96.83%。
这与学校重视师资培养,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密不可 分的。
三、结语 学校青年教师是一批学历高、知识面广、业务性强、头 脑灵活、思想活跃、有上进心的青年,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 也往往是被忽视的团体。本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本着“扶 上马送一程”的思想,按照教育管理队伍年轻化、知识化、 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本文提出了系 列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可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参考与借 鉴。参考文献:
[1]廖蓉,周先进,廖渐.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解 析[J].社科纵横,2013,28(06):173-175. [2]陈诗学.立足校本,规划成长—培养中青年教师的思 考[J].科学咨询,2015,(28):10002-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