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的父爱故事_关于父爱的真实故事

关于父爱的真实故事

关于父爱的真实故事 关于父爱的真实故事篇一:为救儿子扒火车 1968年,我两岁的小儿子感冒咳嗽,由于没钱看病,延误了病情,不 久孩子便发高烧,昏迷不醒。妻子吓得直哭,我也心急如焚。

要知道这个小儿子可是我的命根子啊。我和妻子婚后一连生了4个女 娃,42岁才有了这个男娃。我很爱这个孩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 化了。孩子病成这样,我真是心如刀绞,赶紧抱着他来到当地医院,医生检查后 说,高烧40度,肺炎,只有用链霉素消炎退烧,娃的病才能好转。但要命的是, 当时由于两派武斗,医院处于半瘫痪状态,好几天前就没有这药了,要买药只有 去陕西宝鸡。那时,链霉素供应紧张,要凭医院证明才能买到。医生立即给我开 了证明,催促我赶紧去宝鸡买药。

我一听傻眼了,我家在甘肃天水,离陕西宝鸡300多里,孩子急等着 用药,来得及吗可不去买药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我决定去宝鸡,可家里连给孩 子看病的钱都没有,更别说坐火车的钱了。为了抢时间,我决定扒火车。医生告 诉我,一支链霉素9毛5分钱,我家孩子需要6支。我想尽办法东拼西凑,只筹到5 块钱,不够买6支药,我只好先去宝鸡看能买几支是几支。救孩子刻不容缓,不 能再拖延了。

来到铁路边上,我选了一段弯道处,火车在这里一般要减慢速度。这 时,刚好来了一趟客车,我很容易就跳上去了。可是这趟车见站就停,我心里急 呀,哪能受得了火车这么慢腾腾的半路上就跳下了车,想等一趟快车。此时,肚 子饿得咕咕叫,我将腰间拴着的麻绳紧了紧,用力勒紧肚子,作好扒车准备。果 然来了一趟去西安的货车,可这车太快了,风驰电掣,跟飞一样。我有些胆怯, 试了几下也不敢扒上去,可一想到娃娃的病,就什么也顾不了啦,救不了娃,我 活下来还有什么意思车皮一节一节地从我眼前闪过,生死就在这一瞬间,如果扒 住了,兴许娃就有救了,扒不住,被火车轧死,也算我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了。我 后退两步,瞅准一个车门把手,鼓足勇气,奋力一跃。呀,右手打滑了,幸亏左 手牢牢地抓住了车门把手,身体顿时飘了起来,耳边的风呼呼作响,我费了好大 劲儿才将身子贴住车身,双脚踩住车门口的台阶。我深深地喘了一口气,觉得又 饿又累,头昏眼花。我告诫自己要振作精神,万一昏迷过去,还不掉下火车摔死 了我挣扎着解下腰间的麻绳,先将自己拦腰捆紧,再将麻绳两头分别系在两边的 把手上,这样就安全多了。我就这样站着,不知是睡着了还是饿昏了,啥也不知道了。

等我醒过来时,车已到了宝鸡,我急忙解开绳子跳下车,才走了几步, 就被迎面过来的两个人吼住了。两人看样子是铁路工人,年龄和我差不多,模样 凶巴巴的。他们问我是干什么的,我如实相告。他们不信,上下打量我。我掏出 医生开的证明给他们看,他们才半信半疑地缓和了语气。在他们盘问我时,我的 肚子不停地咕咕叫,浑身酸软,豆大的汗珠满头淌。他们问我怎么了,我说肚子 饿得慌。他们互望了一下,其中一人指着前面的小屋对我说:“走,跟我走,给 你些吃的。”我将信将疑,担心他们哄我到小屋后扣留我,不愿去。那人说:“你 都饿成这样了,不吃点东西咋行”他们在前头走,我跟在后头。到了小屋,那人 拿出一个“金裹银”(小麦面与玉米面掺和在一起蒸成的馍)蒸馍放在我面前。天啊, 我可真是遇上大好人了!我拿起馍,流着泪大口大口地吃。这馍真香呀,我都快 一年没吃过这么香的馍馍了。一个馍很快就吃完了,那人问我吃够了没有,我还 想吃,但不敢说,没言语,起身要走。那人拉住我,又拿来两个馍:“吃吧,管 你吃个够。”看他们的眼神是真诚的,我就一边吃,一边向他们诉说娃的病情, 以及这一路上的酸楚,并说他们是我碰到的大恩人,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 只顾着吃馍,也没问他们姓甚名谁,就这样傻乎乎地一口气吃光了3个大蒸馍, 才觉得有点饱了。他们又问我路费够不够,我说,这个你们别操心,不是有句歇 后语么:甘肃人扒火车——死活不丢手。我就是扒车来的。他们劝我,扒车太危 险,还掏出2元钱给我,让我乘车回去。吃了人家的馍,怎么好意思再要人家的 钱我不要,他们硬给。我想,给娃买药的钱不够,添上这钱就绰绰有余了。我接 过钱,对他们说:我是个农民,今天受你们大恩,这辈子恐怕也还不上了,我代 娃给你们磕个头吧。说着就要跪下,他们连忙把我拉住,让我快走。

我告别了这两位大恩人,去药店买了7支链霉素。药买到手,难题又 出来了:药装在薄薄的玻璃瓶里,一不小心碰一碰、挤一挤就碎了,更何况我还 要冒死扒火车回去,不知要碰碰撞撞多少回。这可是救娃命的药呀,弄破碎了怎 么办把药攥在手里碍事,装在兜里怕碰撞,揣在怀里也不安全。想来想去,我想 出了一个好办法:把药挽在裤筒上,挽一圈放一瓶药,7瓶药裤腿就向上挽了七 八圈。这样,既不碍手脚,又安全放心,只是苦了一条腿,大冷天赤裸裸地冻在 外面。

我就这样扒上了一趟去天水的货车。回到家里,给娃用完两支药,他 就从昏迷中苏醒过来。7支药没用完,娃的病就好了。

如今上了年纪,我就想在有生之年去宝鸡车站的那间小屋,看看当年给我馍吃、给我2元钱的铁路工人大哥还在不在,向他们表达藏在我心底的谢意。

关于父爱的真实故事篇二:最后的告别 我们的生命中,让人不堪回首的告别比比皆是。

我父亲是个苦孩子,从小父母双亡,13岁时一个人闯荡到上海。后来 进了工厂,扫了盲,过上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慢慢地,他从一个炼钢工人升到了 技术员。我母亲是个小学老师,家里有两个男孩子,算不上小康但至少温饱不愁。

父亲是个容易满足的人,而母亲却是个非常有挑战精神的女性。那时 候,母亲辞去了工作下海到外地的私营厂去跑供销,非常辛苦,一周才回来一次。

为了应酬,她学会了喝酒,学会了抽烟。

我遗传了母亲的基因,在课余时间也跟人到处跑,挣点儿零花钱来贴 补家用。那天,我得到一个消息,有个演出小分队需要一个装卸舞台的小工,同 时还可以在开场时上台去跳个舞。我兴奋得不行了,跟父亲说我明天早晨就要走 了。

父亲说,你向学校请假了吗我说,你帮我请吧。父亲说,你母亲明天 中午回来,你等她一下吧。我说,火车等不及了,明早你用自行车驮我去车站。

当时,我们住在闵行,远没有现在这么繁华,那就是个都市里的村庄, 去上海还要坐长途车。父亲骑着他那“二八”的自行车,我背着包坐他身后,夏天 早晨6点多钟,路边已经有人卖早点和晨练了。

离车站还有一公里,轮胎爆了。我跳下后座就往车站跑,一边跑一边 还埋怨。父亲推着车在后面追我,我们就这样冲到了长途汽车站。那时是20分钟 一班车,正好有一班到站,我迅速地跳了上去,车门就在我的身后关上了。我看 到站台上,父亲在说着什么,可是,什么都听不见。

我低下头去拿钱买票,这一低头……竟然就是一辈子啊。

父亲就在第二天下午脑溢血去世了,走的时候很安详,面如金纸,没 有留下一句话。我跟着大篷车队在流浪,第4天,上海的朋友们才辗转在徐州下 面的一个煤矿找到我。回到上海,正好是第7天,赶上父亲的追悼会。

之后很长很长的时间,我都闭不上眼。每次闭上眼睛,车站的画面就出现在眼前:一个大男孩冲上车,低头找钱,连手都没有挥一下。而车站上,一 个中年人,推着车,极力地想说些什么,可是,我听不见,听不见…… 生命中有最好的告别吗其实没有,不管是什么样的告别都伴随着疼痛。

告别伤病,我们要经历很多疼痛;告别离去的亲人,是撕心裂肺的疼痛。

可是,我们不能避免这些,我们只能对自己说:曾经,这些很爱我们 的人,他们陪伴我们的时间已经够久了;他们要去到另一个城市,那个城市里有 我们更多的亲人,他们在那里团聚了。

有一天,我们也要去那个城市,想到那个城市里有那么多我们熟悉和 爱我们的亲人。

我们就不会害怕了。

关于父爱的真实故事篇三:七条短信里的爱 漂流了一下午,浑身疲乏,在溪边找了家小摊,先填饱肚子再说。摊 主是一位跛足的老人,只是微微地笑着,没有言语。他满面沧桑,额头上的惨淡 尤为深刻,似是年逾古稀。

我坐在一旁的石头上吃了起来。天气转凉,游客明显少了,老人的生 意也冷清了。

老人坐在另一块石头上,从上衣口袋摸出一款崭新的诺基亚手机,小 心或者说笨拙地按着键,按几下,想一会儿,时不时憨笑一声,难道是玩小游戏 胜了 老人忽然怔怔地看着我,说:“我能问你个字吗”一听他开口说话才知 他并不老,他讪讪地说:“明年才入花甲呢!” “你想问什么字”我的余光看见,他不是在玩游戏,而是在发短信。

老人说:“熬,熬夜的熬。”他不会普通话,认识几个字,能用笔画输 入法。

都是石头,没处可写,我就直接帮他在手机上按了出来。瞟了一眼屏 幕上的字,看说话的口气,应该是发给孩子的。老人没有丝毫羞赧,只是憨憨一笑,说:“我就是笨呢,村里一个小 伙子,手把手教了我好几天都还不会用呢。” 老人没有生意,我也不急着回家,两个人就闲聊起来。

老人的老伴很早就过世了,有七个儿女,都在外地打工,也都还没成 家,老人觉得很对不起他们。而他们没有丝毫怨言,每人每月从血汗钱中挤出六 十元给老人。

老人没有花过一毛钱,都存在银行,天真地想用这点儿钱给儿女们买 房结婚。春天忙于耕种,夏秋两季就推着三轮车来漂流区,卖些烤芋头、玉米、 荸荠、茶蛋。游客虽多,摊贩也多,所以收入并不丰厚,不过老人看起来似乎很 满足。

手机不是老人买的,也不是别人送的,是人家漂流时掉的。手机里没 有保存的号码,他等了一个月,失主也没打电话来,就起了“坏心”。

“我老早就想要买个手机。去年中秋,二闺女回来,发现我在院子里 累晕倒了。儿子说要接我出去,不然伤了病了,都没人知道。我不肯。女儿说至 少要给我买个手机,每天报一次平安。手机多贵啊!我告诉他们我有事会托邻居 到村委会给他们打电话的。” 老人怯生生地缩了一下身子,说:“捡的不算偷,不犯法,对吧” 我提醒老人,如果捡到数额巨大,或是价值高的,不报警上交,也是 违法的。这款手机七八百就可封顶,人家也没来电询问,那是根本不在乎了。

老人在保存短信时,又遇到困难了。他把要发给七个子女的短信都保 存在草稿箱里,每条短信都两页多,内容也差不多:
第一句都是说“我今天很开心,很健康”;第二句都是问“你今天情况怎 么样”;第三句开始各不相同,是零零碎碎的家常,还有一些城里乡间的趣事;最后 一句又是一致相同:“对自己好,对别人好,做好人,有事不怕,还有老爹!” 我心底涌上一股暖流,问他为什么不发出。他说:“我怕等会儿想起 来,还有话要说。”我笑了:“那可以再发呀!” 老人摇摇头:“要一毛钱一条呢,发一回就是两毛,我还是等天黑后 再发出去吧。” 穷人表达爱的载体,往往是卑微的,而表达出来的情感却一样至真至 纯!短信是多么微小的载体,而老人把对七个儿女的爱都浓缩在七条短信里,却 又显得多么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