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在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探究式教学法注重情境创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 答案,并以此促进地理思维的培养,人文地理学知识来自生活、服务生活,能够 切实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文章以“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为例,对教材、 学情、教法及学法等进行了分析,以参与式教学思想为指导,设计教学过程。【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
人文地理学;
文化景观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曲靖师范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 号:zdkc2014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K901 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支持下, 自主寻求或自主构建答案、意义、理解信息的活动或过程。人文地理学涉及内容 的广泛性、社会性、综合性、区域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为探究式教学法的 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为例,运用探究式教 学法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情况 中国人文地理学自20世纪80年代复兴并逐步发展壮大以来,教材建设 取得一定成就,各种论著得到出版,出现了像张文奎主编的《人文地理学概论》、 金其铭和董新编著的《人文地理学导论》、赵荣、王恩涌等主编的《人文地理学》、 陈慧琳主编《人文地理学》等。本课程为学生选订的是赵荣、王恩涌等主编的《人 文地理学》,该教材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西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 大学等单位的作者共同编写,内容系统、完整,曾获得2002年全国高等学校优秀 教材一等奖,被许多院校地理科学专业选用为教材,更是许多大学研究生考试的 指定参考书。
(二)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内容是《文化与人文地理学》这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门课 程的总论部分与人文事项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并列为五大人文地理学研 究主题,为后面即将在分论部分学习的农业景观、城市景观、语言景观、宗教景 观等内容打下基础。其内容主要为文化景观的概念及特性,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 系,安排有2课时的理论学习。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了解文化景观多样性 以及人类活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保护和开发自然环境的观念 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将结合 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师讲解,结合实例分析,理解文化景观的定义、了解文化景观 的特性;
通过实例分析文化景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后续的实践课程中组织开 展以“麒麟区广场地名景观调查分析”为题的调查活动,初步了解麒麟区广场地名 的差异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实际材料和查阅相关资料,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
通过分析 不同地区文化景观之间的差异,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掌握运用所 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文化景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人类不合理的 活动可能导致对环境的破坏,反过来又危害人类自身。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体会 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并 解决问题,体会合作学习的意义与探究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文化景观的特性、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折射物 以及文化景观对环境的改造。【设计意图】对文化景观的定义及特性的学习,是进行后面内容学习 的基础;
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 及怎样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高的现实意义。所以,我将其定为本节 课的重点。
2.教学难点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同类景观异型与单一景观多义”这一特性、文化 景观反映自然的局限性以及文化景观对环境改造后对当地的影响。
【设计意图】由于本知识点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要求较 高。所以基于学生总结能力相对有限的特点,我将它们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