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 大专【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分层教学模式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灵活运用, 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是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 关键。高职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还处于起步、 试验、摸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有待研 究解决。本文结合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学生学情特点, 探索在高 近年来,高职教育面临着生源数量急剧减少、生源质量 下滑的严峻考验,使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面临诸多问题。

一方面学生虽然学习了许多会计专业课程,但就业后仍对实 际应用中的技术不很熟练,与岗位技能需求有一定距离。另 一方面,学生来源复杂,有对口中职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等, 使得他们在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上有较大差异。怎样将高职 院校越办越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除了加强师资建设之外, 还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学改革。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就是我院会计专业所做的教学改革尝试。

一、分层教学改革的原则 1.坚持因教施教、立德树人的原则。从不同层次学生的 实际出发,在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在面向多数前提下照顾少数,对学生的差异赋予不同的要求,使所有学生都 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

2.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将教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 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探讨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及符合高职高 专教育人才培养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

3.坚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 新教学内容。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分层教学改革的目标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 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 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 转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人才 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的能力。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分别将培养目标定 为:
1.注会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管理、经 济、法律和会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研究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其他经济组织从事会计核算与 管理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能性及应用性人才;

2.会计普通班:具备各类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群)所需 任职能力、知识、素质,具有操作规范、严谨细致的会计职 业素养并能够掌握中小企业会计所需要的财会知识和会计 实务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

3.会计考证班:在校期间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毕 业后能够具备出纳业务、涉税业务、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等 会计相关岗位所需的知识和素养的人才。

三、分层教学改革的设计 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参差不齐,面对客观实际,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顾及不同层面的学生。为贯彻面 向全体的教学思想,力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互相促进,共同 发展,使差生不差,优生更优。会计专业针对不同学生的差 异,实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 教学过程,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决定采用三个层次进行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第一个层次注会班,实行小班制教学, 每班35人,执行助理会计师、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为实现 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第二个层次普通班,在加强素质素养培养,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围绕“高素质应用型 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实施“知 行合一,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个层次考证班, 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执行以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 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将传统 的“以专业分班”改变为“在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学 习兴趣的基础上,着重依据学生个体的学习目标规划进行有 指导的分类分班”,缩小了所有教学班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有利于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办学质量,解决因智力水 平、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等因素的差异性而产生的两极分化 现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优化 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业成绩、品行修 养、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改善,建立适合高职院校学生 健康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分层教学改革的内容 注会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相比,减少了大学语文和大学 英语课时数,增加了与职称考试相关课程的课时。专业课教 材采用考试教材,所有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提前到第二 学期开课,如财经法规与会计信息化课程。与助理会计师考 试相关科目增加课时,分两学期教授,便于学生牢固掌握知 识,如经济法和初级会计实务。对于学生在企业中必须使用的纳税申报相关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准,也分为两 学期开设,如纳税实务。

考证班的学生,从会计竞赛成绩看,为全年级倒数90名。

其中统招55人,成教35人,成教比例40%。总人数构成比例 中,高考成绩300分以下占81%。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我 们以会计工作的最低要求为前提,以学生取得会计工作的上 岗证书为目标。考证班与普通班相比,减少了大学语文与大 学英语课时,删除了一切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无关的专业课 程。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紧紧围绕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进 行,没有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将反复进行基础课程 的学习,如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信息化这 三门课程。力争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 资格。

另外,对分层班级的学生不能固化,要有不同层次之间 的双向流动,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做适当的 人员调整,防止原来学习好的学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学 习退步较快,而原本学习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取得较大进 步后,却无法调入高一层次的班级而出现自卑消沉、自暴自 弃的情绪。动态管理可以每学年调整一次,使每一个层次的 学生都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起竞争意识和超前 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对班级常规管理实施统一要求,以好带差,以优促劣。

实施分层教学后,对各层次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及纪律、 卫生、活动采取统一的标准,按照学院的制度和学生守则严 格要求。虽然第三层次的学生纪律较松散,自我约束能力较 差,过错行为较多,但为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统一的 纪律、卫生、活动考评是固然不变的,也是不分层次的。因 为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保证。如果在 纪律上对第三层次学生有所放松,就会使他们放任自流。因 此这对第三层次班主任工作就提出了更高要求。

五、分层教学改革的考核与评价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和“多边”过程,学生是主体, 教师为主导。教学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分层次教 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层次都应配备精通业务、富有经验、勇于 探索、甘于奉献的教师。特别是对于所谓的“慢班”,我们 更应配备在教学上强的教师,因为此群体属于重点提高的部 分。教师队伍的配备是分层次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要 求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专业团队建设,做好课程带头人,这 也将作为教授考核的标准之一。

实施分层教学后,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注会班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对于普通班学生,既为其找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
对于考 证班学生,采取表扬性评价,及时寻找其闪光点,促其消除 自卑,加强自我约束。有些分在第三层次上课的学生,认为 自己学习不好,甚至自暴自弃、惹是生非。这给班主任工作 带来很大的难度,不少教师对当第三层次学生的班主任心生 畏惧。因此,在班主任聘用方面,对第三层次要严格选拔, 提高待遇,建议在原有班主任津贴的基础上翻倍。

进入注会班的学生,普遍成绩优秀,竞争力、压力也更 大,按原有的助学金、奖学金政策,在各层次班级中平均分 配奖助学金指标明显是不够合理的。因此建议按专业整体设 置奖助学金名额。

参考文献 [1] 贾玉凤,王昂.高职分层教学策略研究[J].济南职 业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2] 张紫娟.高职院校实施分层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 质教育,2015年01期. [3] 田忠.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考核评价实践与探索[J].新校园,2015年10期. [4] 孔国军.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育研究[J].会计之友, 201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