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手段让品德与社会课生动起来
创新教学手段让品德与社会课生动起来 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在小学生看来是很不起眼的学 科,一是它不同于语数英学科,不需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二是它没有技艺类学科那么生动有趣;
三是这门学科涵盖的 知识面较广,有些方面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枯燥。那什么样 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才能显得有 效又有趣呢?这就需要创设一种既活跃又和谐的教学氛围, 也就离不开各种不同形式的介入。那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既能 够让课堂动起来,又能很好地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服务呢?下 面我就谈一下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点实践和体会。
一、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都是来自政治、经济、文化和 学生自身的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而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 较简单,很难获得生活上的多种体验,思考问题的深度也远 远不够,有些生活化的素材用简单的语言也很难表达。在教 学中,创设生动的情境就不失为良策。
(1)为丰富体验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 真实的生活感受,可激发他们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进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例如,六年级下册《战争何时了》 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以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的孩子从未经历过战争,如 果只凭教材上的文字和图片,仅仅通过言语向学生灌输战争 是怎么回事,当然不能引起学生在认识对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上产生的共鸣。此时,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链 接课内外教学素材,创设“战争”情境,重回“战争”岁月。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将反映战争残酷的图片及 战争题材的电影、战争年代的生活纪录片段等影像资料展现 给学生,给予他们图、文、声、像、影并茂的视觉和听觉刺 激,从而立体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危害。
(2)为加深理解创设情境 在《金字塔下留个影》一课中,为了能让学生饶有兴趣 地认识尼罗河,并理解为什么它是埃及的母亲河,那必须从 它的走向、注入的海洋,以及它对埃及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 了解。于是,教师在课前搜集了有关尼罗河和埃及的文字资 料、风光图片、影像记录等,并制成多媒体给学生观看。让 原本枯燥而又生疏的知识点,借助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展示, 使学生很“愉悦”地走近了尼罗河,很“乐意”地理解了埃 及人民的生息繁衍为什么离不开尼罗河的哺育,并真正明白 了“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这句话的意义。二、组织开展小组辩论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 相关,更有一些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热门话题。有效的辩论 活动,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增强了学生的 自信。班中有很多学生,尽管他的考试成绩不咋样,但其他 方面的知识知道得并不比别人少。特别是品德与社会学科, 由于它贴近生活,所以在辩论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也会说出 很多独特的见解,而当他们的见解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后, 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既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同时通过辩论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应变思辨能力。
(1)立足生活设疑置问组织辩论 在讲到《网络连接你我他》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做 了一些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比如去了解网络与我们的生活 和学习有哪些联系,以及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等。课堂讨论时,以“网络为什么是双刃剑”为主题,组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辩论,学生的积极性一 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由于课前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在辩论 时,学生围绕网络既能发挥有利作用,也可能导致负面的不 良影响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如网络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学习带来种种便利,但同时网络上也存在着种种“陷 阱”等。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纷纷发表观点,在每个观点上 又有有力的依据作为支撑,这让辩论赛显得既有血又有肉。
学生通过这场辩论赛之后,都认识到只有正确、合理地利用 网络,才能将网络的长处发挥得更好,让网络真正为我所用, 才有助于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2)创设条件确立主题进行辩论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中有一个环节讲到了要不要克隆 人这一话题,由于克隆技术较为尖端,也较为生僻,很多学 生仅仅是听说而已。为了能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克隆”是 怎么一回事,与我们的生活究竟有什么关系,我特意安排学 生观看了有关克隆人的科幻电影,之后再组织学生对“要不 要克隆人”这一观点进行辩论。选定辩论双方,明确观点, 分别阐述理由,看哪方更有说服力。学生通过辩论之后能一 分为二地看待克隆技术,认识到这种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不 仅仅是喜悦,也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甚至忧虑,进而达 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巧妙进行角色表演 在教学中,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品德与社会与其他学科有相通性,许多教 学内容可以通过创设一些小品表演、相声片段来强化学生对 知识点的理解。小学生单纯可爱,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让 学生通过表演参与到教学中来,寓教于乐,既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又让学生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得到锻炼,教学任 务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
(1)通过组织竞赛,让角色演绎更生动 在《不和烟酒交朋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演绎 了一段“醉酒”的小品(在课文中有小品内容)。但为了让 学生能够演出醉酒者的可笑神态,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改编,然后由小组推荐两人进行表演,比一比哪一组更 形象生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积极参与,精心准备, 生动表演。教室里一阵阵笑声和掌声告诉我们这一活动设计 的成功。学生在活动中参与、思考、体验,从活动中认识了 酗酒的危害,并学会抵制一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行为, 最终实现了课程目标。
(2)通过引入情境,让角色表演更自然 如在《从世界看中国》一课的教学时,由于地理知识对 学生来说既缺乏又枯燥,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其他中国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创设了新课导人情境。我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导游袁晓光 和瑞士小朋友迈克,相互自我介绍,说明目的,各自介绍自 己的国家所在大洲的位置。由迈克提出问题“中国在哪里” 导人新课,为中国地理位置知识学习做了必要的铺垫。
(3)通过角色互换,让角色表演更有效 又如,在《网络连接你我他》中,根据一些学生的反映, 我们知道不少家长不支持孩子上网。为了能帮助学生找到家 长支持自己上网的理由,教师请几名同学分别扮演孩子和家 长的角色,表演短剧。表演结束,再进行角色互换,充分说 出内心想说的话。表演时,扮演家长的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考 虑,说出不支持孩子上网的理由,如多上网会上瘾、网上有 很多少儿不宜的内容等。扮演孩子的同样要以充足的理由, 如上网有助于我们学习、查阅资料等,说服家长支持自己上 网。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与家长进行合理的沟通,力图达成 共识。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其中,在活动中 充分表现自我,感受也因此变得深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 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比较明显。但如果表演时主题不突出, 表演就会失败,学生也会感到失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表演内容的选择要恰当,教师要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 事半功倍。
四、小组合作的适时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以上几种教学形式的应用之外,最 常用的活动形式还有小组合作。小组活动可以与情境活动、 小组辩论、角色表演进行整合,也可以单独用于学生间的讨 论交流。合作的形式可以是将整班学生分成几个大组,也可 以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还可以是同桌间的两人小组。合作的 内容也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交流,也可以 是合作完成一件作品。比如,《害人的邪教》最后要求学生 完成一次反邪教倡议活动,为了体现形式的多样性,也为了 让学生对邪教造成的危害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让学生课后 自由组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或进行撰写倡议书稿,或进 行漫画绘制,或进行小品表演,让学生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 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更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反邪教宣传 员的作用。
当然,让品德与社会上得生动起来,还有很多教学形式 和手段。我想,只要是对教与学有帮助的,能促进学生掌握 教学内容的就是最好的教学形式。教学中切忌为了“华丽课 堂”而生搬硬套,因为课堂中的形式只是一个载体,一切都是为了圆满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而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