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教学能力考查研究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教学能力考查研究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改革项目之一,教育部 于2011年下半年首先在浙江、湖北两省进行改革试点。截至 2014年年底,参加改革试点的省份达到13个。中学语文“学 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申请认定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者的笔试 科目之一,2012年下半年至2014年下半年累计报考71083人, 是考生较多的考试科目。本文试图通过具体试题分析如何有 效考查语文学科教学能力,为提高命题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一、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能力涵盖的内容 根据语文教育和教学活动实施过程的规律,教师资格考 试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查语文学科知识 教学运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基本能力。
语文学科知识教学运用能力主要考查考生是否掌握汉 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否在语文 教学中灵活运用;
是否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能 否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
能否准确理解中学国家课 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并用以指导 自己的教学。
语文教学设计能力主要考查考生能否依据中学国家课 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 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能否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能否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能否在 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语文教学实施能力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掌握中学语文教 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否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 节;
是否熟悉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否依据语文学 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 总结提升;
是否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否依据教学需要恰当 选用教学媒体。
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主要考查考生是否了解语文教学评 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是否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
能否以中 学国家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 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能否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语文学科知识教学运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 价等基本能力,密切相关,相互衔接,相辅相成。可通过不 同题型试题考核同一种学科教学能力,同一题型试题也可考 核语文学科教学能力的不同方面。
二、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能力考查实例分析 1.学科知识教学运用能力 为考查语文学科知识教学运用能力,试题以鲜活的教学 情境呈现,体现了语文课程作为实践性课程的特点。例如, 为了考查考生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五个模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 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的分类和熟悉情况,试题不是单刀直 入地发问,而是创设了一个“某教师想要为《感悟鲁迅、走 进鲁迅》专题进行备课”的情境(2013年上半年考试高中第 3题),设问中考查考生能否将这一专题准确归类到“文化 论著研读”模块当中。教学目的已超越了一般性文学作品阅 读,而已上升为研究性阅读。又如,在考查考生对教材的熟 悉程度时,试题往往采用如下情境:
例1(2014年下半年考试初中第2题):
教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时,教师打算向学生 推荐其他咏史诗,下列诗歌适合的是 A.杜牧《赤壁》 B.杜甫《春望》 C.文天祥《过零丁洋》 D.曹操《观沧海》 此题既考查了考生对“咏史诗”这一文学概念的定义与 辨别能力,又考查了其辨别历史作为诗歌抒情背景与作为诗 歌论述对象差别的能力。试题引导考生了解著名历史人物作 品与咏史诗的区别,了解即使被称为“诗史”的诗人作品亦 有抒发幽怀之作。对考生在未来教学中积极拓展学生阅读视 野、拓宽学习空间有着积极导向作用。
例2(2013年下半年考试高中第4题):
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奥 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和《小狗包弟》。下列选项中,对这 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A.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深入挖掘课文思想意义 B.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和写作的联系,扩大学习领域 C.三篇文章主题的对比点模糊,拓展阅读的价值不高 此题比较深入地考查考生运用学科知识组织教学的能 力。从表面看,三篇文章的文体形式各异,分属杂文、新闻 和回忆散文,而且分别涉及“左联”五烈士、“二战”纳粹 屠杀犹太人、“文革”三个不同史实。考生必须在了解这些 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把握三篇文章的共性,才能认识到上述 教学做法的合理之处。
2.教学设计能力 试题对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考查,力求实现《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贴 近现实生活,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注重书本学 习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的要求。
例3(2013年上半年考试高中第8题):
国外某教材在《有趣的故事》一课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 动:设计一个好莱坞版《有趣的故事》的海报。下列选项中, 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任务设计整合多种能力,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B.任务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紧密,易于激发学生 的兴趣 C.要求以海报的形式呈现故事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 创新能力D.任务要求聚焦于文本细节,体现了读写结合、以写促 读的原则 此题考查考生对这国外一优秀教学案例的理解。题目设 计为否定式提问,通过三个正确选项传达给考生这一案例的 优点:比如该任务设计整合了多种能力,体现了语文学习的 综合性;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紧密,易于激发学生的兴 趣;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等。错误选项提示考生该类 任务实际进行中经常存在的误区。冀望于对考生未来教学设 计的实践形成积极引导。
WWw.dYLw.NEt 目前教学设计题给予考生的信息包括文本、课文介绍、 单元介绍、学生情况、课时时长和教学条件等。此外,还将 相关的课程标准呈现给考生。比如2013年上半年高中语文试 卷中考查《张衡传》一课的教学设计,试题给出了《普通高 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 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 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用现 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这一信息的给出有助于考生更好地设计教学目标,确定 重点、难点。课程标准有助于考生更好地把握教学设计方向, 更好地在教学设计中将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与情感、 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进行融汇整合。教学方案的构建必须建立在其中一个或多个教学目标 基础之上,教学目标是具体教学方案的基础,因此教学目标 的确立是教学设计能力考查的重要环节。对教学目标的设计 能力的考查,主要着眼于考生能否设计出符合该学段学生认 知规律的教学目标,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内容(主要根 据难度、容量、切入点等因素进行衡量)。对教学设计的陈 述要求准确、规范,检验是否“规范”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 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应为学生;
(2)“行为动词” 尽量可操作、可检测;
(3)“行为条件”要具体、明确;
(4)“表现程度”要恰当。
从2014年下半年考试开始,教学设计能力试题不再要求 考生设计完整的课堂教学方案,而是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个教 学目标进行设计。从材料文体看,由于案例分析题的材料多 为现代文,出于文体平衡考虑,教学设计题材料采用文言文 居多。
3.教学实施能力 对考生教学实施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根据不 同教学内容和语文学习不同课型(如讲读课、自读课、活动 课)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指导学生的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
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 方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 程中形成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整 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例4(2014年上半年考试高中第15题):
师:我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文章的第一段做了一 些改动——“当代伟大的思想家停止心跳了。让他一个人留 在房间里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 上逝世了。”大家比较课文,思考修改后的表达效果有什么 变化? 生2: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删去了“最”,就削 弱了马克思的影响。把“停止思想了”改为“停止心跳了”, 不能照应思想家,也不能表现马克思一生不断探索不停思考 的特点。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仔细,理解得很深刻。课文中还有 很多语句很有表现力,请大家默读全文,找出自己体会最深 刻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下列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分析,正确的是 B.以语言学习为重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 C.借助教师改动后的文字,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主题的深 刻性 D.引导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严密,丰富学生品读语言的 经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主要特点为语言精确, 结构严谨。故该教学实施情境的选取也紧密围绕这一特点进 行,并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他们敏锐且自觉的 思考与表达,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 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要求。选项A 的设计力求告知考生教学实施除了品味语言,还应注重从文 章整体上把握文本思路、厘清感情脉络。选项B促使考生自 主判断材料是否注重培养思维能力。选项C提醒考生仅仅单 纯地品读精确的语言和恩格斯的哀悼之情,还不足以令学生 充分了解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指导和对社会科学 理论的发现两个伟大功绩,体会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 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感受马克思作为伟人的人格魅力,这 些有赖于在教学中进一步实现。正确选项D则强化了考生对 “掌握语言严密性”这一教学目标的认识,更深刻体会这篇 悼词所蕴含的无产阶级伟大深切的同志友情。在实测中,有 54.1%的考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教学实施内容。
案例分析题也是集中考查教学实施能力的题目,目前共 设置两道题目,第一题为教学实录分析,第二题为学生习作 的批评修改。从历年的试题看,教学实录分析涵盖了朗读指 导、阅读教学、诗歌形象感知、比兴手法运用、品味语言等 多项内容,可以考查考生在教学实施中多方面的素质,是整 套试卷中最富于变化的题型。
教学实录的选择以一线教学中实际发生的鲜活优秀的 教学案例为主。试题试图引导考生不将教材视为传授知识的 中间工具,而是探究该案例内在的优点,对其深入认知和分 析。在阅读中,考生兼具教学实施者和评价者的身份,从而获得更为敏锐的眼光,深层次理解教材,对不同教学实施方 案进行比较、理解、评价甚至批判。更加注重对教学实施的 细节研究,并针对不同教学实况从不同视角进行研读和引导。
2012年初中试卷中给出了A、B两位教师在教学朱自清《背影》 时的不同案例,要求考生指出这两位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方面 各自存在的问题。其中,教师A最明显的问题在于用多媒体 代替了文本,教师B最明显的问题在于过度运用多媒体,导 致课堂缺乏真正的教学对话。题目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醒考生 思考并回答两个问题:“多媒体材料能否代替对文本的形象 感悟?”“教师的身份定位应该是课件放映员还是引导启发 者?”这两个问题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试题用意并 非否定多媒体教学,而是引领考生在未来的教学实施中,从 文本本身出发,综合运用诵读、品味、鉴赏等教学实施方式, 在课堂上建立师生沟通的桥梁。避免将思考的问题、品味的 语句,以及问题的答案、赏析的结论等全部搬到幻灯片中, 让学生按照预设的“既定”流程学习,无法与文本展开真正 的对话。
4.教学评价能力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要求高中教师在 教学评价领域应做到“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 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思路”。国家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 的全面提高”的理念。考试基于上述理念,引导考生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时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在教学中综 合运用形成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等不同类型的评价方法, 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检查、 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 生了解自身语文学习的状况,调整学习策略;
并且通过分析 评价自己的教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 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能力。考试主要通过客观题和案例 分析题中的作文分析考查该项能力。
例5(2014年下半年考试高中第8题):
某教师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既有课堂学习活动的测评, 也有课外活动的参与态度、表现、效果的记录,对这一做法 分析正确的是 A.综合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B.增加课外活动的测评,有效地评价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C.课内测评与课外活动结合,准确判断了学生的发展需 求 D.评价主体单一,不能保证实现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水 平 该题考查考生对“多元评价主体”的正确理解。强调教 师需要综合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成 长。提醒考生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的判断,需要综合 考量,不能依赖单一的评价方式来实现。
教学评价能力的考查还通过作文评析题呈现。除了要求考生指出某段落中的错别字和病句并进行修订以外,试题还 要求考生能够针对整篇作文进行评价,指出其优缺点,并密 切联系作文本身进行具体分析,有时还要求考生写出明确的 修改和指导建议。
三、关于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WWw.dYL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