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为中心的高校学科建设的途径探讨
以知识为中心的高校学科建设的途径探讨 学科是隶属于某一科学领域或某一科学分支下且结 构相近的知识子系统的集合。学科建设以学科为建设对象, 是构建、丰 富、发展和创新知识的实践活动。那么学科建设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一、凝练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灵魂 学科或者知识包含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 科学知识等等,知识领域众多,知识更是浩如烟海,作为一 所高校,要发展学科,要构建、丰富、发展和创新知识不可 能做到面面俱到,必须有目标性地选择特定的方向作为突破 对象并对其进行凝练。本文认为学科方向应具有三性,即继 承性、特色性和先进性。继承性是指方向凝练要结合现有的 学科基础和优势条件,是“高原造峰”而不是“另起炉灶”, 这样才能保证在稳定知识结构的情况下对知识进行再创新。
特色性是指“人无我有”,只有“人无我有”时,该方向才 能在众多的方向中脱颖而出,成为丰富知识的一个新领域。
先进性是指“人有我强”,只有“人有我强”时,该方向才 能独占鳌头,成为众多同方向的佼佼者,才能代表该方向知 识发展创新的顶尖水平。本文认为凝练学科方向要遵循以下 原则:一是要融入学科主流、符合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方向 凝练者具备国际学术视野,要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全局进 行观测,如此才能保证该方向在知识上具有再丰富、发展和创新的可能,而不是“边角边料”;
二是要有理论意义或实 用价值,理论意义在于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指导人们从事 纯学术活动,实用价值在于满足国家、社会、行业及企业需 要,指导其从事的专业活动,知识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认识世 界、改造世界和改善人们的生活,如果凝练的学科方向没有 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该方向就是“海市蜃楼”,将失去构 建、丰富、发展和创新的基本动力;
三是要相对稳定,知识 的积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会在一朝一夕之间完成,因 此,相对稳定的学科方向有助于知识从积累到升华再到创新 的全过程,有助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是要重视学科交 叉,原因在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不可能只依赖于某一知识 体系,而大多数人目前从事的恰恰是单学科领域的研究,因 此,在学科交叉领域存在薄弱环节,故在薄弱环节上凝练学 科方向既容易取得突破又能尽可能满足人们对认知世界所 需的知识;
五是要宽窄适度,过大的学科方向容易发散,不 利于集中、尽力尽快形成特色或优势,过小的学科方向又容 易使研究视野过于狭隘,不利于学科内涵的深化和升 华。学科方向凝练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所做的研究能 否对知识产生贡献,因此,学科方向凝练是学科建设的灵魂。
二、汇聚人才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人是知识的创造者、继承发扬者和最终的享有者,因此, 人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前面谈到学科建设是构建、丰富、 发展和创新知识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因此,必须汇聚人才队伍,形成为实现 某一特定目标而不懈奋斗的学科队伍。队伍就应该有队伍结 构和系统分工,本文认为学科队伍应该为“金字塔”式的结 构,并且分为四层,分别为学科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学术 骨干和一般科研人员。学科负责人站在“金字塔”的顶端, 负责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开拓新的学科或研究方向,学科负 责人必须是大师级的领军人物;
学术带头人位于第二层,负 责凝练、稳定学科或研究方向,组织开展高层次项目研究, 指挥落实探索、创新和实践知识的过程;
学术骨干位于第三 层,负责按照规划执行创新研究;
一般科研人员位于底层, 负责协助学术骨干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结构清晰的学科队 伍和纪律严明的运行制度是队伍协同运作的重要保障。是否 具有高水平的领军人物和相当实力的团队是在方向确定后 能否顺利达到既定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汇聚人才队伍 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三、开展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保障 科学研究是在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的探索过程中,利 用科学方法,创造和积累知识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其实质是 利用已有知识对未知的认识并创造新知识。因此,科学研究 是应用既有知识、创造新知识和验证新知识的过程,是以构 建、丰富、发展和创新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保 障。由于科研项目是科学研究的载体,因此,高校教师对开 展项目研究容易产生以下误区:一是“为钱论”,该论调容易使师徒关系、师师关系沦 为雇佣关系,造成学生的论文时间得不到保证,师生关系、 同事关系出现异化、甚至恶化,学科队伍得不到稳固,是本 末倒置的做法;
二是“为成果论”,项目研究的本质要求是 探索方法,归纳经验,演绎知识,方法、经验和知识需要记 载、传承、推广和应用,于是出现论文、专著和专利等科研 成果形式,简单地以成果作为项目研究的目标,论 文、专著和专利等成果形式必须做包装,使简单问题复 杂化,有失成果的朴实性,作为文献,降低文献的易读性, 弱化了文献的传播功能。因此,为成果形式做科研,是急功 近利的做法。
四、抓好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根本 高等学校虽然具有四大功能,但作为教育机构,人才培 养是根本。这里的人才培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年轻 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使高校对知识的构建、丰富、 发展和创新工作后继有人,该类型的人才主要在学科建设的 具体过程中进行培养;
二是对在校学生的培养,使高校创造 和储备的知识得以继承和传播,该类型人才主要在课程课堂 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培养。因为人才培养的特色源于学科的特 色,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因此,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就是为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基 础平台。对于本科生培养而言,学科建设的目的主要是形成 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取得的创新学术成果,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新教材的编著,将教学内容导向学科的前沿并应用于 课堂课程教学,使之具备扎实全面的专门知识结构。对于研 究生培养而言,前沿的、丰富的课程教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科建设实践教授进行知识创新的方法和 意识,也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满足创新型国家战略对 创新人才提出的要求。
五、构建创新平台是学科建设的基础 知识的创新和新知识的验证、转化、应用与推广需要创 新平台作为支撑,这里的创新平台主要指高水平的实验室、 研究(工程)中心、研究基地和其他形式的产学研基地,如:
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 室和其他部委、省级部门的重点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工 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基地、检测中心等,这些 都是支撑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创 新平台。凝练优势特色学科方向、申报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 汇聚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借助高水平的实验手段、开展高水 平的科学研究、实现对高精尖知识的突破和创新、建设高水 平的学科、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一脉相承,因此,构建创 新平台是学科建设的基础。
六、健全的运行机制是学科建设的外驱动 前面提到学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要保证系统工程的顺 利有效实施必须具备健全的运行机制。这里的运行机制包括: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持续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 创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以 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以及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氛 围。只有具备了上述健全的运行机制,学科建设这架马车才 具备了外驱动,才能高效持续运转,才能在构建、丰富、发 展和创新知识的历程上滚滚向前。
学科建设以学科为建设对象,是构建、丰富、发展和创 新知识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凝练学科方向、汇聚 人才队伍、开展科学研究、抓好人才培养、构建创新基地和 健全运行机制,其中凝练学科方向是灵魂、汇聚人才队伍是 关键、科学研究是保障、人才培养是根本、创新平台是基础、 运行机制是外驱动。
参考文献:
[1]汲培文.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定义与含义界定 [J].科学学研究,2000,18(3):24-27. [2]袁小鹏,陈中文.对学科和学科建设的再认识[J].襄 樊学院学报,2006(4). [3]陆军,宋筱平,陆叔云.关于学科、学科建设等相关 概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6).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 点课题“云南特色重点学科专业布局规划研究”(编号:
Z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