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报舆论监督弱化的思考】 什么是党报

地方党报舆论监督弱化的思考

地方党报舆论监督弱化的思考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特别是主流媒体更 是体现出自己的社会责任,新闻舆论监督力度之大更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让我 们感受最深的是,十八大以来,中央级媒体和各级电视台舆论监督工作在加强, 可以说是风生水起。比如央视曝光的奶粉问题、炒坟地问题,3 月28 日央视《每 周质量报告》曝光美素丽儿奶粉掺杂过期奶粉问题。

与此同时,有的地方党报舆论监督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新闻报舆 论监督工作也在加强,开辟了一些专栏,出了一些精品,通过舆论监督解决了一 些问题,在读者中产生很好的影响,报纸的公信力大大增强。但是,我们也应当 看到,对于很多地方党报而言,新闻舆论监督正在弱化,其表现为:一是舆论监 督缺失、缺位。有的地方党报好人好事充斥版面,对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绕着走, 对违法违规行政更是视而不见,不敢面对矛盾和问题,对于某一个具体的案例不 敢接手调查,更谈不上见报或写内参。他们监督的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且这 些事情也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供暖问题、下水道问题等,见报的稿件也是泛泛而 谈,不能具化为具体单位和个人,使新闻监督苍白无力;二是拍住苍蝇放走老虎。

长期从事新闻行业的人都知道,地方党报的舆论监督是很有限的,在新闻实践中, 地市级党报只能监督到乡镇一级,省级党报也只能监督县市一级,这不是什么规 定,而是约定俗成的。即便如此,也要看监督对象的情况怎么样而决定是否监督。

因此,往往是挑小单位、社会影响不大的事情去监督,而社会影响大的、触犯群 众利益大的事件不敢去监督;三是有的党报基本废去监督职能。有的地方党报在 机构设置上,将原来设置多年的群众工作部合并到别的部门里,有的干脆就取消。

群众工作部是党报联系读者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职能是接待群众来信来 访、对上访群众的事件进行调查、培训通讯员等,这个机构不存在就意味着报社 割断与群众的联系,更谈不上监督了。在报纸版面设置上,过去报社都有群众之 声、读者来信等类似的专版、专栏,但目前很多地方党报已经取消这样的专版、 专栏,有的将此类版面转化民生类的版面。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推进民主政治和反腐败斗争任务繁重,作为地方党 报,不仅不能弱化舆论监督,还要积极探索正确的舆论监督模式,担负起党报的 社会责任和使命。

第一,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舆论监督工作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党和国家特别重视舆论监督工作,《党内监督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也规定: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 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推动和改进工作。在这样好的舆论生态环境下, 作为地方党报,有理由去争取地方领导地支持。首先,要让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认 识到,舆论监督不是帮倒忙,而是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今年吉林省德惠 6.3特大火灾的发生就令人深思,整个车间有四个安全出口,但该企业却关上三 个门,只留一个门进出,发生火灾时人们无法逃生,结果造成121 人死亡,多名 地方领导受到处理。假如事故发生前有新闻舆论对此进行监督,企业改进安全设 施,即使发生火灾也不至于造成这么多人的死亡。其次,很多地方主要领导政策 水平很高,只是忙于整个地区的大事,无暇顾及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这就要求新 闻单位领导要多与当地主要领导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这是做好舆论监督工作 的重要前提。很多时候,不一定就是当地主要领导不让进行舆论监督,而是新闻 单位本身在没有很好与当地领导沟通的前提下,自己揣摩领导的意思,而不敢进 行舆论监督。

第二,要积极争取法律法规、有关条例的保护。正确的舆论监督必须在法 律法规、有关条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破解舆论监督难的问题,首先要找到依据。

《宪法》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2005 年3 月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分 六个部分,分别是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作用、坚持舆论监督工作的原则 要求、把握当前舆论监督的重点、支持新闻媒体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强化新闻媒 体在舆论监督中的社会责任、加强对舆论监督工作的领导。此后,很多地区根据 《意见》制定了适合本地情况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对舆论监督工作提 出了很多具体的原则,使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新闻媒体进 行舆论监督的抓手和保护伞。第三,新闻媒体要加强自身建设,打铁还须自身硬。

首先,新闻媒体负责人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上去认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认识提高 了,就能形成舆论监督的自觉性。其次,记者要强化法制观念。进行舆论监督的 记者要懂法、守法、依法办事,要分清什么事件可以监督,什么事件不可以监督。

在监督的过程中,要掌握好火候,什么时间段可以监督,什么时间段不可以监督, 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再次,记者要掌握好舆论监督的本领。进行舆论监督和正常 报道有很大区别,记者在确定题目时,要制定好采访方案,进行调查时要搜集好 证据,而且要有具备法律效应的证据,并对采访的事件细节进行核实,以备为被 告上法庭时用。四是记者要有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记者要处于 公心,立足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以此要挟被采访者。作为正义的化身,记者在 实际调查中要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党报的代言人,而不是自己,其立场、观点都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内核,秉持大义,不失小节,依法进行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