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背景下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探析
和谐社会背景下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探析 一、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概述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人们纷纷关注犯罪人受到什么样的刑事处罚。关于 食品安全犯罪方面的文章很多,纷纷探讨食品犯罪产生的原因,多是从如何惩罚 食品安全犯罪人和如何预防食品安全犯罪发生着手,对于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 关注少之又少。德国犯罪学家汉斯冯亨梯在《论犯罪人与被害人的相互关系》一 文中认为被害人在犯罪发生于犯罪预防过程中不再只是被动的客体,而是一个积 极的主体。被害人影响并塑造了他的罪犯。所以考察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对于我 们预防食品安全犯罪有重要意义。食品安全犯罪的被害人是指遭受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侵害,导致其生命、 身体及财产受到损失或潜在危害的人。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现在已经到了触目惊心 的地步,奶粉事件、苏丹红、红心鸭蛋、瘦肉精、毒火腿、含吊白块的粉丝,消 费者大呼以后还敢吃什么。食品安全问题几乎存在于人们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 这就使得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例如,1996年云南曲靖地 区散装白酒甲醇严重超标引起食物中毒192人中毒,35人死亡,6人伤残;2001年 广东河源市瘦肉精致484人中毒;2003年,辽宁海城学生豆奶中毒,毒倒3000多名 13人死亡;2004年安徽阜阳劣质奶粉造成婴儿死亡12人,重度营养不良28人,中 度营养不良189人。此外,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主体多是社会弱势群体,小孩 和老人由于自身机体对有害食品反应尤为强烈,低收入者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更可 能购买有问题的食品,贫困地区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很容易接触到问题 食品而不自知。
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食品安全犯罪的被害人仅仅得到有限的赔偿,比如 阜阳毒奶粉事件,作为受害人之一的陈某仅得到赔偿款6054.5元。虽然政府对患 儿进行了免费救治,但是对于后续治疗的效果以及有无后遗症也是令家长和社会 关心的问题。目前,社会和媒体更关注案件的犯罪人得到了怎样的处罚,犯罪人 被判刑入狱,公众就认为食品安全秩序得以修复,被害人的权益保障往往被忽视 了,救济渠道也比较单一,诉讼机制也不畅通。
二、和谐社会背景下应重视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犯罪率相对较低、安定有序的社会,是对公民的权利 保护程度相对较高,国家、社会、个人之间动态平衡的社会。被害人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随着被害人学的产生和不断发展,逐渐认识到对被 害人问题的处理不妥会使被害人恶逆变,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就食 品安全犯罪的被害人来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被害人的受众广、死亡率高、 后遗症严重。由于食品安全犯罪对人体机能所造成的危害往往不是即时性的,要 经历一段时间的累积才出现。比如,一些膨化食品中经常加入含铝膨松剂,摄入 微量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但长期服用就会在人体内逐渐沉淀,慢慢就容易发生 骨折和非缺铁性贫血症,且这种危害后果会在人体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比如晚年 引起老年性痴呆,对神经系统、骨骼、肝、肾、心和免疫系统等都会造成不同程 度的损害。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在和谐社会语境下有重要意义。
1.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被害人的人权 保护状况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刑事法治、刑事司法的公正程度,也是对一个国家政 治文明、法治文明水平的反映。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以人为本要求不但要保障犯罪 人的权利,也要保护遭受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精神痛苦和心灵创伤的食品安全 犯罪被害人,使其得到应有的赔偿或补偿,获得理解、援助和支持,平复报复情 绪,心灵得到抚慰。
2.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食品安全犯 罪中的被害人如果感觉国家怠于保护和救济自已遭受的健康以及财产损失,则容 易产生对抗情绪,可能会采取上访、闹访等,甚至去报复犯罪人和其亲属。更甚 者,在得不到国家救助和社会援助情况下,可能参与到食品安全犯罪中,以弥补 自己受到的损失或报复社会。所以,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可以使被破坏的 非正义恢复到正义的状态。
3.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有利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国家和社 会通过对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使全社会都能了解被害人遭受的伤害,增 强社会成员的正义感和同犯罪做斗争的责任感。加强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被害预防, 教育人们不要有贪利心理和侥幸心理避免自己成为犯罪的被害人,进而从防止被 害的角度来实现预防犯罪。
三、保护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措施 (一)加强食品安全犯罪的被害预防 1.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目前仅有食品监管 机关内部的信息通报制度,应该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布食品安全信息,经常曝光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向公众说明食品安全犯罪的危害、实施的 手段以及如何预防,让群众及时知晓,避免成为潜在被害人。把食品安全知识列 入大、中、小学生的教育课,引导学生不在街头摊贩处随意购买无证小食品,教 育公众掌握简单的食品质量识别方法。此外,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 能购买明显低于正常价格和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的食品,不能盲目相信品牌食品, 消费时要仔细甄别食品外包装以及生产日期,保留购买凭证,一旦有纠纷时保存 证据。
2.构建食品犯罪被害预防体系。食品安全知识和检测有其专业性,普通消 费者一般很难知晓,从国家层面采取措施,针对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特征以及 产生原因,从现实国情出发,构建食品犯罪被害预防体系堵塞其管理漏洞,减少 犯罪机会,增加犯罪风险。首先,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建设。如建立食品安 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其 次,规范食品市场、维护经济秩序,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 行为坚决查处,符合犯罪标准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最后,推进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的监管协调机构。笔者赞同成立一个全国统一的 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一一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和协调工 作。
(二)加强食品安全犯罪的被害救济 1.完善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赔偿制度。
(1)完善国家赔偿。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有些遭受严重的机体损伤甚至死 亡,有些受到严重的财产损失,由于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大多来自经济收入不太 好的家庭,就更迫切需要经济补偿来支付被害人重伤后巨额的医疗费,对于被害 人死亡后家属的抚养费、赡养进行医疗救治或弥补损失,而当前救助金相对较低 且都是一次性支付。在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中,资金不足是突出问题。
各地财政收入不一致导致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得到的赔偿也不一样。当务之急是 建立救助基金以长效保障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国家救助机制。尤其在经济欠发 达地区,资金不足难以为继的问题更加突出。鉴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水 平,单纯依靠国家拨款还难以实现,因此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救助基金应采取以 政府拨款为基础,企业缴款和社会捐赠为辅的模式。救助对象的被害人应符合以 下条件:对自己被损害的结果无过错或者承担很小的过错;无法从犯罪人哪里获得 赔偿;生活极度困难,陷入困境;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追究犯罪。精神损害的赔偿应 排除在赔偿范围之外。应综合考虑被害人的实际情况、被害人的过错、被害情况和当地的经济水平等因素来确定最终的金额。
(2)完善诉讼渠道。食品安全案件涉及的被害人众多,在诉讼上完善代表 人诉讼制度,使多个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通过诉讼代表人集中实施诉讼行为,避 免直接参与诉讼带来的问题。改革诉讼保全制度,适当提前债权清偿的顺序,使 得被害人能够及时地得到赔偿。对于经济困难的被害人可以适当地予以减免诉讼 费用。
2.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社会援助。
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国家和政府是 不够的,它依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被害人社会援助体 系,我国还需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对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开展社会援助,营造关 注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保护的社会氛围。(1)法律援助。为受害者提供有关诉讼 问题的所有信息的齐询,如诉讼程序、被害人的法律权利、保险理赔等。提供法 律服务,如被害情况调查、保险理赔等。在诉讼过程中,详细告知被害人在诉讼 过程跟中的权利与义务、法庭审判程序、被害人在法庭上可能遇到的询问。要完 善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2)心理援助。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也使被害人成为新闻媒体的焦点,尤其有些涉及当事人隐私,如自2013年至2014 年7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发布通报称,共办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82 件86人,其中生产销售含有有毒、有害成分的壮阳保健食品占95%以上,但被害 人羞于报案。新闻机构应遵守职业道德,尊重被害人的隐私和情感,有节制地报 道案件,不当的新闻报道有可能会造成被害人心理上的反复受伤。可以成立食品 安全犯罪被害人保护协会开展心理创伤康复活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快速介入 为被害人及其家属提供危机处理和心理治疗。(3)医疗服务。对于食品安全犯罪 被害人,医疗机构要及时有效的予以治疗,医药费用交不上的可暂缓缴纳以免进 一步加深被害人的心理创伤,使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顺利回归社会。(4)建立食 品安全犯罪被害人服务机构。美国有近万个被害人援助组织,英国有专门针对特 殊类型被害人的援助团体。从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各种被害人援助机构先后 成立,通过实施不同形式的援助活动使被害人体会到社会的关怀和国家的关注, 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对生活的信心。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机构,很有必要建立这样 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