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开放性人才培育研究
工业工程开放性人才培育研究 著名的人才教育专家喜多村和之教授提出了衡量大学 国际化的三条标准,即“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其中对“开放性”的定义为:培养的人才应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
通过具体多样的全球范围内的多层次教育资源,培养 的人才通过对多层次多维度教育资源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 和行为方式批判性吸收,实现在国际环境中生存、发展和协 作。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对工业工程作的定义 如下:工业工程人员是为达到管理者目标(目标的根本含义 是要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且冒最小风险)而贡献出技术的 人。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协助上下各级管理人员,在业务经营 的设想、规划、实施、控制方法等方面从事研究和发明,以 期达到更有效地利用人力与各种经济资源。工业工程人员要 承担工业工程职能范围内的重要任务,因而必须有与之相适 应的资格和素质。
首先,工业工程人员必须具备宽广厚实的科技基础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应付宽广复杂的工业工程业务,增强综合分析 事物的能力。在工业工程、管理、技术三类人员中,对工业 工程人员基础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的要求平均最高;
在工 业专业知识的其他项目方面工业工程人员要比专业工程人 员具有更广的见识;
同时,工业工程人员需要时刻注视工业 的新发展,吸收新知识,要善于根据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平 衡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广度、深度和新度。总而言之,社会及产业的需求层出不穷,社会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专业 技术又能在动态复杂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来的工业管理人 才,这就对工业工程人才的开放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国际知名大学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开放性特点 1.北美工业工程专业开放性人才培养的特点。
国外高等院校中设置工业工程专业的较为普遍,如美国 的MIT、斯坦福、普渡等都设有工业工程系。在美国大学 排名中,工业工程是工程学院的七大学科之一(机械工程、 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计算机、工业工程、航空 工程)。近两年来随着中国工业的日益国际化,在中国,工 业工程日益为工业界所认识,从而带动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 视,主要的重点大学在近期纷纷建立工业工程系,如清华大 学、北航、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都在机械学院成立 工业工程系。北美作为工业工程的起源地,其培养体系经过 了近百年的变革,较成熟完善,其中本科培养体系也经过了 数十年的演进。其本科培养体系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的特点:
(1)重专业基础及方法论的培养。涉及工业工程的基 本课程主要是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等数学原理及 基本方法,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机械、制造、设计、材料 等工程类基础学科以及建模、数据处理、计算机知识等基本 方法。
(2)广博的选课体系。由于工业工程旨在培养工程类的管理人员,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设立多门限选课或任 选课,使学生有充分的空间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 的课程,为向某些专门方向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如密西 根大学通过设立多样的工业工程类或非工业工程类技术课 程,使学生能通过选择某一系列的课程,确立不同的专业方 向,这对日后的择业和后续研究学习很有帮助。
(3)管理和工程技术有机结合。纵观工程本科课程体 系,我们发现每个学校均会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管理 和工程技术结合的课程,较普遍的有人因学、工程经济、质 量工程等管理和工程制造技术的综合课程。
(4)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从调查对象的培养目标来 看,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有实验、现场实践、实习的培养环 节,同时有些学校还会针对发展日新月异的工业工程的变化 和前沿问题,开展不同层次的学术讨论和讲座。
(5)严格而灵活的学分制。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选择 自己的培养模式,密西根大学的五年本硕连读的方式就是一 个很好的例子。
(6)注重实践应用环节。以高级设计、海外实习以及 企业实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给各类以专业现阶段及未来应 用为主题的综合应用环节。如乔治亚理工在其课程体系中, 高级设计(4学分,跨两学期)是一门在现实环境或实验室 模拟环境中进行的必修课,是整个课程培养体系的实践环 节;
它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在最后一学年综合应用,解决实际的问题;
通常也会有指导教师的帮助;
它综合了目前 我国大学课程培养体系中的专业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 计等综合实践环节。而密西根大学对于GPA达到一定分数 的学生提供国外学习或实习,丰富了学生对国际化环境下的 工业工程领域知识与实践的认识。
2.其他国家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开放性人才培养的特点。
对于英、德、日等国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发 现除了重基础和方法培养之外,还各自具备一些开放性特 点:
(1)英国。其工业工程专业多是工程学院与商学院联 合培养,学生多半在前半段学习工程类的专门学科,多以机 械制造为主;
到后半学习段则转入商学院学习一些偏管理的 课程,当然在此期间一些学校如利物浦大学、华威大学会有 一定学时数的实习、现场实践和讲座,同时辅之一定学时数 的自学实践,让学生充分涉猎感兴趣的管理类课程和其他工 程类应用课程。这种培养模式需要学生自身将工程技术类课 程与管理类课程通过实践或自我学习有机结合;
相对于美国 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其课程的有机综合程度要差一些,对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再加工的能力的要求要高一些。
(2)德国。其课程体系有两大重要特点:一是注重实 践环节;
二是注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以德国亚琛技术大学 为例,在头两年着重工程技术、经济等基础课程的培养;
第 三年学生开始在一家德国公司实习,通过实践不断修正所学的知识,细化所学的方向;
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必须在一个海 外公司完成一项独立的毕业设计,熟悉该领域在国际环境中 的现实动态。
(3)日本。其课程培养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现 实工业体系中的各个环节都集成到课程教学中。以早稻田大 学为例,其课程包揽了设计、开发、制造、维护、管理体系 的升级和产品―分销―信息系统的工程制造行业管理的各 方面的基本问题,并通过讲座、实验室实践将这些基本方法 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课程培养体系本身十分强调计算 机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实验室计算机仿真技术,达到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二、开放性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模型 广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包含“目标、制度、过程与方式” 等教育要素的抽象体现,它受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受一定 的社会需要及办学条件的影响,并受社会评价的反馈调节。
因此我们可以将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定义为:根据社会与学 生的需要及学校与学生的条件,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人才培养目标、制度、过程的组合。其产品即毕业生要接受 社会及学校的检验与评价,反馈信息可对模式本身进行调节。
图1为工业工程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1.教育系统观。
教育虽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仍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 系统,故教育与社会要素之间必然存在互动关系,一定社会的教育思想及社会、学校、学生的需要和条件成为学校人才 培养模式的前提,而且教育的最终产品―――人才―――会 受到社会及学校的评价与检验,其反馈信息又对人才培养模 式起调节作用,故人才培养模式是动态的、发展的。这是关 于教育的基本哲学观点。开放性教育理念―――以相互联系、 开放、发展的系统观念、生态观念、全息观念为依据,利用 多种方式、渠道和机会与国外的大学、企业、机构、团体、 个人进行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以将国 外先进的教育资源(思想、理念、制度、课程、方法、技术、 评价认证指标体系)整合到我们自己的高教体系中来,培养 出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开放性人 才。开放性教育理念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素 质教育。人的素质,包括先天遗传与后天培养相结合的人的 身心特点的综合的、内在的、整体的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就 是指利用遗传和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 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 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里 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其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第二,人 才可持续性发展。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指 当前的发展不以破坏环境、后续的发展、后代人的发展为代 价,不应着眼于眼前、局部,而应着眼于未来、整体,以实 现与环境协调适应的长远的、持续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教 育理念在当代表现为以下三种教育理念:教育终身化―――时间上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
教育网络化―――时空一体 化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
教育开放性―――系统生态环境 上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第三,人本理念。以教师为依靠、 核心、主导、关键,以学生为中心。
2.培养模式。
由于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涉及目标、制度和过程,因此可 将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归纳为目标模式、制度模式及过程模式 三种类型。人们使用模式的概念最早指的是目标模式,如德 国的专才模式,工程本科培养文凭工程师;
而美国是通才模 式,培养前专业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自然、社会与工程科 学基础;
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复合型人才模式,即学生具备 一主一辅两个专业的基础知识。对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类型, 还分为工程科学型、工程应用型、工程管理型等几种类型。
制度模式如产学合作模式,有人认为这种模式只限于培养工 程应用人才。另外如学分制、学年制模式,实施学分制被视 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经过学分制在我国高校的几起几 落,人们已经意识到,实施学分制的初衷―――使学生主动 自由地学习―――并不因教学制度层面的调整而实现。实际 上,真正能使学生得以掌握学习主动权的,是课程体系、教 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师生观念全面系统的改革。另外还有本硕 连培模式。过程模式主要包括教学模式及潜在课程,如在教 学内容、课程体系方面,有学科课程论、结构课程论、综合 课程论、活动课程论等;
在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方面,有讲述法、问题法、发现法、讨论法等;
从教学课程任务来看, 现在已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训练转变,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自主性和探究性。培养模式的概念可在不同的层面上 使用,但其本质特征是它的操作性,别外它还有多样性和发 展性特征,它不是各个孤立成份的组合,而是实现策略目标 的有机体系,因此新的培养模式就要求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 全面改革和整体优化。
(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指人才培养的素质的规定性, 即培养的类型、标准及规范。它受到教育思想、社会对人才 的类型和规格的需要与学生基础条件以及全面发展要求的 共同制约。培养目标是培养模式的决定性因素,是培养模式 的核心。一般说来,相对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就要有与之相 适应的某种制度、过程来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开放性的工业 工程专业人才应该考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超越 单纯的培养专家的视野,更重视人的综合素质、全面教养和 发展潜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有国际文化素养和交流能 力的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及宽才、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人才 等,总之,培养具有更强的国际适应力和创造性的工程人才。
(2)培养制度。以“宽进严出”为基础,实现弹性的 学分制管理。具体表现为:①学分制。既是一种教学评价制 度,更是一种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其核心在于通识教育课 程体系基础上的选课制。②教师管理。通过建立英语教学、 开设课程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通过培训班、科研项目、课题提高其开放性的水平;
遣送有水平有潜力的教师 去国外留学进修;
聘请外国大学、企业和其他学术团体组织 的专家学者来任教、讲学和指导工作。③学生管理。利用开 放性的课程及相应实施方式(开放性教材、教法、学法、全 英语或双语授课、技术)进行培养;
与国外联合培养;
本- 硕-博连培;
引导鼓励学生出国留学;
吸引招收外国留学生, 采用汉英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教学。英语虽然在世界上使用的 人口并非最多,但却是使用最普遍的语言,是国际会议、国 际学术交流的主要语言,所以掌握英语是进行国际交往和学 术交流、实现高教开放性的基本条件;
另外,英语还是西方 文化的体现,包含有西方的逻辑分析式思维习惯,掌握英语 可融合中西文化和思维,这是开放性人才必备的素质。应利 用强化英语培训班、英语教学考核奖励等方式促进师生的英 语热情,开发英语学习软件并利用计算机室、实验室、办公 室尽力为师生上网提供方便,利用研究项目、课题及资助、 贷款等多种方式为贫困生配置电脑,使英语学习网络化、自 主化、经常化以及视听读说写一体化,利用信息网络这一现 代化的手段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时效。④教育方式途径。由 单纯学校教育走向企校合作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由一次性 的学校学习走向终身教育。通过与国内外大学、企业、机构 团体的合作以达到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
(3)培养过程。培养过程是指教师、学生为实现培养 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的规定,运用教材、实验、实践设施等中介手段,相互配合以一定方式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人才 培养过程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过程,其中体现模式特征的 主要是师生对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的选择。也就是 对课程体系的选择和运用。人才培养过程是人才培养模式的 关键。因为任何好的思想、目标,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教育 实践、培养过程、课程体系上,否则思想、目标就只能停留 在纸上,成为概念化的东西,就会落空;
而课程体系的核心 和关键是教材(课本及其他材料)和实施方法―――教法、 学法。本研究认为开放性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过程应包含以 下几个方面:①课程方面,人文素质、管理素质、科技素质 和谐发展,由各门课分门别类自我完善转为强调综合性、系 统性、整体性,强调课程体系的开放性、知识结构的重组和 整体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上,则要逐渐打破以单一课程为单 位的教学基层组织,走向按学科领域来建构,以课群或者按 功能来组织教学机构。知识能力结构上,由过度专门狭窄向 厚基础、宽口径和理工管的有机结合渗透上发展。②教材方 面,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并实现本土化,在现有教材中加入新 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内容,开发采用有关国际化的教材。③教 学方法方面,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课堂灌输、死 记硬背、考试中心、划一管理的方式。重视教学过程的柔性 与灵活性,重视课内外结合及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教学与 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主动 学习,重视能力和创造性培养。④手段方面,充分开发、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积极推进国际远程电化教育的进程,加 强硬、软件建设,以实现国内外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 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益。
3.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指一定的组织、学术团体依据一定的指标体 系对教育产品以及教育其他方面的评估、估价。组织团体既 可以是学校内部的,也可以是社会上的及国际上的;
指标体 系依据不同的对象和要求标准也不尽相同;
评价对象一般是 教育产品―――人才,也可以是教育的其他方面和环节,如 教育思想、制度、过程(课程、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手 段、教学语言)等。它通过评审、认证等方式来实现,并对 教育的各方面起反馈调节的作用。
三、工业工程开放性人才培养的实践 基于图1所示的工业工程开放性人才模式,依托现有的 资源,从培养方案、教学方法作了如下的尝试,并卓有成效。
1.建立了面向工业的开放性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以“培 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教育评价”四位一体的工业 工程人才开放性培养模式为中心,形成了一套“重视基础、 扩展专业口径、丰富实践”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继承 了原有的利于创新的通识教育的课程;
在基础课的设置上注 重基础方法;
在专业课的设置上以宽口径为指导思想,开设 物流和制造两个方向的专业课供学生自主选择,并为加强实 践环节而增设了专题讲座、加大了课程设计和企业实践环节的学分。
2.国际交流的实践平台。旨在“既能锻炼学生动手解 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为各地企业带来管理方面的分析咨询、 企业国际化建议”,在中美两地,中美学生组成咨询小组深 入企业进行咨询、考察,最终以咨询报告的形式为企业参与 全球竞争提供建议,得到企业的高度欢迎。在合作中,学生 既了解了国际商务操作惯例,又增进了对中美文化教育和商 业交流差异的理解。
3.适应开放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通过 从语言技能到思维方式全方位的交流技能的培养、多手段的 知识讲解过程、国际经典教材与教师讲义结合的学习教材组 合、注重应用的考核办法等等,以此提高学生进行国际交流 的技巧,锻炼学生独立应用能力,丰富学生专业视野。
4.面向终身教育,实行了多层次、分阶段的培养模式。
针对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本着“注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 重塑管理价值观和管理风格”的目的,以与华威大学的合作 作为实践平台,在国际交流沟通能力、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 方法方面进行培训,并提供国外学习机会,使学员通过亲身 体验参观,提升管理认识,深入了解国际竞争环境,变革管 理风格;
针对企业中低层管理人员,本着“立足实际需求, 提升管理技巧”的目的,联合企业,立足企业实际需求,开 设了一系列适于企业实际的实用课程,已在诸如富士康这一 类国际知名企业中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创新型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验体系。工业工程课程 的实验特点是具有想象力、创造力,还需要大量的数字信息, 我们突破传统的教学实验体系的建立方法,以仿真为核心建 立了一个实用性强、高起点、投资相对少并适应多门课程要 求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验体系。根据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 验体系的设计功能和目标,将整个实验体系分为四大模块, 分别为虚拟工厂模块、人因工程模块、物流工程模块、先进 制造模块。该体系为多层次人才提供了一个锻炼动手能力和 综合利用专业知识的实践平台。
总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防止 工程教育理论脱离实际,要面向工程、回归工程,加强工程 意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要 做大量艰苦的具体工作,要处理纷繁复杂的实践性、操作性 问题,并要有一系列配套改革,才能造就相应的政策环境, 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才能有效保证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 建立、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