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过渡期,初 中历史教学需要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找到适合本学科的 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历史知识的特点 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 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促进高效教学的 进行。历史教学是一门艺术,历史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一定的艺术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 过不断学习、钻研、总结、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要 深入探究新课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材内容进行合 理整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积极探究,加深他们对 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策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为了激 发学生学历史的情趣,教学语言要适当加工,使其生活化, 趣味化。以通俗形象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抽象的历 史事件鲜活起来,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从而给学生以深刻 的印象。例如,学习《美国的诞生》一课时,依据教材内容 用带点“评书味”的方法,我给学生讲了华盛顿童年时,砍 掉樱桃树的故事,并故意说:“父亲为什么没有责备华盛顿? 因为他手里拿着斧子。”学生在笑声中,体味着做人的道理。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这一课的学习情趣。教学中,我经常结合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表演历史小话剧,使学生深入历史情境, 通过角色转换,培养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例如,在学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我们组织学生表演话剧《草地 亲情》,班长演老炊事员,面对扮演伤员的同学大喊:“我 是炊事员,听我的,你们先吃……”学生如身临其境,深受 感动,有效的达成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趣。在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后,为了让学生能更全面、 深刻地理解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导游”, 并在活动开始前讲明“游戏的规则”:①了解并掌握导游的 基本常识;
②每个学习小组都针对某一长征路上的重要地点 撰写导游词和安排旅游路线;
③每个小组的表现时间在5~8 分钟左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此项游戏,不仅锻炼了 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在活动中建立了合作的意识, 提高了合作能力。学生不仅对历史学习产生了学习兴趣,也 加深了对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体会和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艰 难曲折的认知。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和创新,学生对 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为激发学生产生 学习历史的兴趣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策略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摒弃 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式,变 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轻松一刻”,“课 堂小辩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在讲课中适当插进 一些与历史有关的传说或笑话,有时针对某些历史问题把学 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课堂小辩论。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 的气氛,而且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 们用更全面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并且在小组合作中锻炼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导学——展示 ——反馈”教学模式。首先,导入要开好头。精彩的引言是 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三国 鼎立局面的形成》这课时,由于学生平时玩很多关于三国的 游戏,对于这段历史较为熟悉。因此,讲课之前笔者先让他 们收集三国的小故事,以学生讲解历史小故事的方式导入, 从而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其次,拿出10到15分钟的时间给学 生展示收集到的故事,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做适当的引导,将 故事和课本上的知识有效结合起来。最后,进行课堂知识的 反馈和总结。这样,既可以避免死记硬背,又可以培养学生 的综合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实现有效课堂教学。“任务——目 标”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先把教学的目标分解 成一个个细化的子目标,包括重难点在内都一一明确到位, 再把这些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或者用PPT展示出来,以 使每个学生都非常明确这一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目标知识 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哪些需要重点掌握等。明确了学习目的,学生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有的放矢地去获取有关的 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策略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 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 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 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 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例如,运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接感知。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对于汉 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学习;
近代史中,对于国共两党进行的三 大战役的学习等,我就借助路线挂图进行教学,变抽象为直 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感性认 识。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利用多媒体兼容性高的特点, 把图片、影片、录像等史料重现,通过历史的原貌的重现, 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进一步加强对历史知识的领悟、理解 和掌握。在讲授“开国大典”时,我给学生放映了中国悲壮 的近代历史简评,放映了第一届领导集体走上天安门城楼宣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场景。当时,全班的学生都震撼了, 他们更理解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中古时代的欧 洲》课件制作前,通过精心研究教材、大量地搜集资料以及 耐心、细致地筛选,笔者首先编纂出了详尽的教案,将这节 课所涉及的内容比作一部浩繁的史书,教材中天然的四个子 目就化为史书的四则篇章,以此为主线,带领学生逐次展开对“骑士、教会、城市、拜占庭”四部分内容的学习。相应 的,课件的主体也分为四个部分即“西欧·骑士篇、西欧· 教会篇、西欧·城市篇、西欧·拜占庭”。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在进行内容教授前,分别展现相应的幻灯片,有助于学 生把握这堂课的总体框架和基本脉络,有助于知识整体性的 构建。再如,在新课导入部分,教案设计为由教师向学生介 绍有关欧洲的相关知识后,在师生互动中引领学生回顾罗马 帝国分裂的相关史实:师:让我们首先把时间定格在公元395 年,那一年,辉煌一时的罗马帝国发生了怎样的沧桑巨变? 生: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师:首都分别为什么?生:君 士坦丁堡和罗马。师:此后,东西两个罗马沿着不同的轨迹 前行,西罗马的命运如何?生:476年,在日耳曼人的入侵 和本国人人民起义的双重打击下灭亡。师:此后,西欧步入 了封建社会,即中世纪,也叫中古时代……根据这段文字, 笔者设计了如下两张幻灯片,上面均绘有古代罗马地图。其 中,东西罗马的分界线,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两座城市,以及 “中古时代”字样和具体的起止年月,均在师生活动中依照 相关语句经点击,以动画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在课堂上, 课件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契合,表现为师生互动的水乳交融, 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优化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青华.《课程教育研究》,2014(6):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