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复习课需接地气]

古诗词复习课需接地气

古诗词复习课需接地气 马桂华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高级中学,211504) 摘要:古诗词复习课需“接地气”,具体的教学路径为:
充分预设,巧妙呈现目标;
依据学情,确定复习重点;
生生 互动,开展合作探究;
自主判分,实施精准评价。基本原则 为:尊重学生学习需求,精选典型试题材料,讲究课堂表现 形式。

高三古诗词复习课的常态是“练习—讲评”,且不少题 目都是随意选取的,这样的复习课形式固化、枯燥乏味,很 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古诗词复习课需“接地气”, 即依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呈现目标,确定重点,选择教 法,实施评价。下面以一节复习课为例,阐述让课堂“接地 气”的路径及原则。

一、“接地气”的教学路径 (一)充分预设,巧妙呈现目标 “接地气”的课堂,教师应充分预设,通过巧妙的教学 设计,让学生自主发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发学习兴趣。

【片段1】 师请大家交流讨论:下列试题和答案有什么共性?猜一 猜:这节课我们会一起学习什么内容? (出示试题和答案,见图1。) 1.“钟鼎山林”分别指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2016年南京市二模试题,赏析辛弃疾的《临江仙·送 佑之弟归浮梁》) 参考答案:①做官,退隐;
②借代。

2.赏析“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的妙处。(4 分)(2016年南京市 二模试题,赏析辛弃疾的《临江仙·送佑之弟归浮梁》) 3.请简析本诗颔联运用的手法及其妙处。(4分)(2016 年南京市一模试题,赏析韩偓的《避地寒食》)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表达孤馆独坐之愁;
上联以浓春 盛景反衬,下联以斜日空园之景烘托。

图1 生修辞、妙处、手法,都是关于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模 考试题都有涉及,我们这节课是复习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吧? 师对,我们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它们之间还有什 么共性? 生这些答案有相似点,都是围绕诗词的具体内容分析写 作手法及其作用,且总是和诗人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有关, 老师是想告诉我们这一类型的题目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吧? 师老师在大家面前一点秘密都没有了!(学生笑)这节 课的学习目标也明确了,大家说说做这类题有什么困惑吧。

…… 因为是自己熟悉的试题,学生按照我的设想很快“入戏”,获得了发现学习的成就感。可见,让学生自己从教师呈现的 内容中发现学习目标,比教师机械地呈现学习目标,更为有 效。

(二)依据学情,确定复习重点 古诗词鉴赏考察表达技巧,是常见的高考题,此类题学 生失分严重,所以,弄清学生失分的原因,应是古诗词复习 的重点。

【片段2】 师表达技巧是由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 技巧等构成的复杂的知识网络,其中,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请大家说一说自己做题时对修辞手法和 表现手法的困惑—— (学生翻看讲义,眉头紧锁。) 生有时候分不清比喻和拟人、夸张和借代,老师跟我们 说说修辞手法吧! 师“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三百叠的青 山,快马轻衫一闪而过,这是夸张,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 夸大事实。那么,“你的心眼有针眼那么小”,这是什么修 辞? 生(齐答)夸张! 师夸张有把事物夸大和缩小两种形式。大家要注意, 这同时也是比喻,把“心眼”比作“针眼”,突出“小”。

比喻的特征是把抽象的事物或道理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表达出来,两者必须有共同点。“惟见孤萤自开阖”中的“孤萤” 和诗人自己有相似点,就是比喻。

生那么,“绿肥红瘦”是比喻吗? 师把海棠花比作红色,把芭蕉树比作绿色,讲得通不? (生答:讲不通) 所以这不是比喻,是借代,用花和 树的颜色特征代替整体。“光头”“戴眼镜的”是用部 分借代整体;
“钟鼎”指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 盛各种食品,用奢侈的生活方式借代做官;
“山林”是隐者 生活的环境,用来借代退隐生活。

(学生似有所悟。) 师刚才大家说的比喻、拟人、夸张、借代都是描述性修 辞。还有对偶、排比、反复,这些是结构性修辞,设问、反 问是语气性修辞,这样分类,修辞手法就一目了然了。还有 什么问题吗? …… 如此,解决了记叙、抒情、议论、描写等是表达方式, 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想象、象征、对比、衬托、用典等是 表现手法,过渡、照应、点题等是结构技巧等概念性问题。

这里,我把复杂的表达技巧指向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明确 本节课教学重点。学生从做过的试题中反思自己做这类题的 障碍, 这为我了解学情提供了便利。子曰:“不悱不启,不启不发。”在学生想不出、说不出的时候,教师的启发才是最 有效的。

(三)生生互动,开展合作探究 高三复习课,为了赶进度,教师多用讲授的形式处理习 题,实际课堂效果并不好。教师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往往事半功倍。

【片段3】 师准确判断古诗词所用的表达技巧是我们复习时需要 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判断复杂的表达技巧,还需找 到规范答题的“套路”,这样,在同等水平下就可以尽 可能多得分。下面两个题干有什么不同? (出示两道题,见图2。)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011年江苏卷) 图2 生“何种”只能答一种,“哪些”需要答两种或两种以 上。

生审清题干要求是答题的基础,怎么问怎么答,“哪种” “何种”“最主要”都只能答一个,如果有几个同时满足, 则要选最常用、最主要的,才可确保稳拿分;
如果题干中有 “哪些”“多种”等字眼,就可以多写,但答案不能矛盾、 对立。题干没有明确要求的,可视为多写。

(掌声响起。)师那么,下列题干有什么区别,答题的方式一样吗? (出示三道题,见图3。学生小组交流。) 2.请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2014年江 苏卷) 3.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2014年新课标Ⅱ卷) 图3 生分析、赏析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并且一定要答出此 手法的表达效果。

生如果题干只是要求说出哪种手法,简单答出手法就行, 不需要具体分析。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我要提醒一下,如果没有特别说 明,我们可以根据分值判定答案怎么写。

高三学生已经过多次实践演练,所以,这部分我基本放 手,由学生自问自答;
或者学生提问,其他学生作答;
或者 小组讨论,我只是适当指导。我发现,这样放手更能激发学 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四)自主判分,实施精准评价 古诗词鉴赏题不仅要知道答什么,还要知道怎么答,更 要知道答案能得多少分。用判分来评价比用对错来评价更具 针对性、直观性,对于学生掌握答题规范有重要作用。

【片段4】 师看来,怎么答,是有讲究的。分析下列答案,寻找完整的答题步骤。

(出示参考答案,见图4。) 1. 诗人骑快马着青衫,在三百叠的群山中一闪而过, 用夸张的手法传达了轻松愉悦之情。

2. 上片实写雪中月之梅,以清冷之景衬忧伤之情;
下 片虚写去年探梅往事,今昔对照,引出下文的感伤。

3. “庐山南坠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运用夸张, 想象奇特,表现友人豪迈的胸襟。

图4 生(交流讨论后明确)完整的答题步骤包括三步:第一 步,指出手法是什么;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 用这种手法的;
第三步,阐明此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大多和 诗人情感有关。

师掌握完整的答题步骤,以不变应万变,审题干,辨分 值,确定最终答题内容。

以南京市二模试题为例,以下是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答案,大家交流一下,试试判分,并 给出理由。

(教师出示答案1:运用夸张手法,写出青山之多,骑 马之快,表达了诗人前往野人舍路途上的愉悦和轻松。) 生这位考生 完成了完整的答题步骤,可以得3分。

(教师出示答案2:夸张、借代,表达一种轻松、闲适之情。) 生这位考生 的答题步骤缺少了结合诗句分析这个步骤,可以得2分。

生这位考生虽然答出了完整的步骤,但是手法判断错误, 不得分。

教师先出示参考答案,让学生根据参考答案琢磨得分要 领,学生一边琢磨一边领悟答题规范;
随后出示学生自己的 答案,让他们根据答题要领进行自主判分,学生敏锐地发现 了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自主判分,精准评价,让学生在真切 体验中逐步掌握答题规范。

二、“接地气”的基本原则 “接地气”的古诗词复习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尊重学生学习需求 奥苏泊尔的认知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有意义的学习必须 具备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二是学生 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材料的原有知识;
三是学生具有有意 义学习的心向。最后一条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讲授学生想知道的知识, 他们才会有听的兴趣。片段3如果改用课件一张一张播 放诗歌表达技巧,学生就很难产生解决学习困惑的学习需求。

设计让学生提出做题过程中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方面 的困惑,他们就会反思自己做题过程中的实际障碍,在此基 础上,教师分析和讲解的针对性增强,而学生带着需求学习,学习目的性就会增强,主动性也就显现出来了。

(二)精选典型试题材料 高三复习阶段,各种教辅资料铺天盖地。而学生的复习 时间有限,这就需要教师精选练习题——题目必须参照江苏 高考考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设计。唯有精选典型试题,方能 让复习更有侧重。片段1、片段4用的是南京市的三次模考试 题,片段3用的是近几年的各地高考题。唯一不足的是,因 为课堂容量有限,不能涵盖诗歌中所有可能的表达技巧类型。

(三)讲究课堂表现形式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教师讲授的 知识是死的,学生的不同反应是活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对 学生而言,同伴的影响超过成人对他们的影响。因此,互助、 竞争、合作、讨论都 是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片段3、片段4的交流讨论 环节,学生特别积极和配合, 因为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做题和答题的方法,大家也 都有了一定的收获。在学生互动交流时,教师的及时引导、 鼓励, 也使得学生增强了信心,给学生指明了方向。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在这节复习课中体现出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