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马虎现象浅析】马虎对

初中数学马虎现象浅析

初中数学马虎现象浅析 很多人都认为“马虎”和个人性格相关,以为性格大大 咧咧的人更容易马虎,所以,觉得除非性格改变,否则“马 虎”问题就不得解决。其实不然,“马虎”问题的呈现方式 有多种,而每种现象都有其不同原因。找到原因,对“马虎” 有更透彻的了解,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学生的 学习更轻松,更有信心。笔者针对初中生做数学题常出现的 “马虎”现象,分别从“典型现象”、“原因分析”和“解 决办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广大的初中数学学 习爱好者尤其是初中毕业班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读题出错 典型现象:原题:……求阴影部分周长。

误读:……求阴影部分面积。

原因分析:为了节省答题时间,学生一边读题,一边“猜” 题。

为了节省答题时间,很多同学在审题的时候一目十行。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获取了题目的部分信息,同时大脑不 自觉地将以往的做题经验糅合到题中,自动变为题的“新的 已知条件”。如上面的例题,学生以前做的大多数是“求阴 影部分面积”,所以遇到“阴影部分”,自然就想到“面积”。

因为已形成思维定势,所以,哪怕看到“周长”二字,往往 也会视而不见,而直接转化为“面积”。

解决办法:做题前将头脑清空,把所有的题都当做新的题目来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题目有可能会是有改动的。

事实上,各地中考试题,尤其是长春市中考试题,不可能有 学生做过的原题出现,所以,仔细读题,从头到尾读题很重 要。

笔者曾经做过实验:将一套长春市数学试卷以极慢的速 度极认真地读完,和一目十行快速读完所用时间相比,大约 差4 ~ 5 分钟。如果考生读题很快,他在答题时内心就会 很不稳定,一边做题一边担心自己读题出问题,注意力集中 程度就低。这样不仅增加出错率,也会使做题效率降低。所 以,快读和慢读相差的这几分钟,是非常值得学生认真对待 的,不应急于求成。更何况对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来讲,未必 能差那么长时间。所以,认真将题读完,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的事。实际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指读”题目要求,即学 生用笔指着字句读题,必要时将重要条件或易忽视条件用笔 圈起。这样能够使视觉感受和大脑信息结合,在学生的头脑 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有时题干中的字或已知条件特别多,就没有必要 全部认真读完,因为即使读完,也未必完全记得住。只要大 致浏览题中的已知条件,然后再根据问题要求,从题干中寻 找解决问题所需的部分条件即可。这样的题目往往由多个小 问组成,并且通常前两个问都是为下几面几个问题设置台阶。

所以,一边做题一边熟悉已知条件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

当然,这种策略一般适用于综合性较强、已知条件较多的题目。

二、落笔出错或者抄错题 典型现象:明明记得自己选中的答案是A,可是卷子发 下来,发现自己居然选的是B。有时抄错题,将“+”号抄成 “-”号,或将“65”写成“56”。

原因分析:学生在做题时,某道题的答案已经在头脑中 成型,只差落笔写出来,尽管解题过程还没有完全结束,但 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这道题已经解决,所以注意力就已经在 下一题上了,如果恰好被下一题的B答案吸引,手头就会不 由自主地写下“B”。学生在做题时有“无意识溜号”现象, 这种溜号自己不知道,往往是在做题的同时想了一些其他的 事,这种想法往往只是一闪而过,学生会很快回到做题状态 中,但在这一短暂的失神过程中,笔已经下意识地“脱离了 航向”。如果回想出现这样问题的同学的日常表现,会发现 平时他们的思维转换一般都很快,跳跃性强,不擅长做按部 就班的事情,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要解决写错答案的问题,应该要求学生在做题时,一定 在要将一道题完完全全做完之后,再去看下一道题。而抄错 题的问题,则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做题的过程中注意训练 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首先,在学习之前,将身边影响注意力 的东西拿开,如手机、玩具、小食品等,保证自己能不受干 扰地学习;
其次,通过其他学习培养自己注意力的集中,如 学习一种乐器,或参加一种专业的注意力集中训练课程;
另外,可以在学习时给自己下达单位时间内的学习任务,这样 能增强平时学习和做题的紧迫感,让自己没有时间去分神, 久而久之,无意识溜号的现象就会大为改观。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由一种心理状态决定的,即焦虑。学 生害怕自己不能按时完成试卷,或在遇到稍有难度的题时就 开始犹豫彷徨,甚至在遇到简单的题时也会有很多不良的心 理暗示,导致无法心无旁骛地解决问题。情绪不稳定时工作 效率会降低,影响注意力集中,导致出错率增高。最好的解 决办法是加强自己的自信及内心稳定,不轻易否定自己,不 左右彷徨。

三、看不到已知条件 典型现象:某个题目做了很多次都不得其要领,经人提 醒,发现是题中的某个已知条件自己没有看到。

原因分析:一方面是由于考生读题太快,另一方面可能 是在读题时的无意识分神。如上一条所述:学生在读到某已 知条件时突然有那么几秒的分神——被别人翻卷子的声音 吸引,或者突然想到自己如果考好或考不好了会如何,或其 他的情绪。这种分神完全是无意识的,很快学生会将注意力 转回到试卷上,但这句话已经被错过了。所以,在做题时就 会对某个已知条件一点印象没有,导致做题时因缺失了该条 件而做不出来。当然,也有可能是题中已知条件太多,导致 考生忽视了某个条件。

此类问题的解决办法非常简单,当某题做不出来时,回头再读一遍题目,看是否是某个条件被忽略掉了。数学题的 特点是无过剩条件,每个条件都缺一不可,所以,当缺了某 一条件时,此题势必不可解或丢解。若是几何题,当做不出 来时,可以根据已知条件重新画一遍图,当图中某个点或某 条线找不到怎么画时,即是被忽视的已知条件了,再读题, 这个条件就能被找出来。

四、低级计算错误 典型现象:去括号时忘了变号;
去分母时忘了将整式项 乘以最简公分母;
求三角形面积忘记除以2等。

原因分析:通过数学学习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细致性也 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每个知识点都有自己的易错点:有 理数计算时的符号;
移项变号;
不等式两边乘除负数时不等 号方向要改变;
解方程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以最简公分母 等。出现问题的同学往往对法则或解题方法都掌握得很好, 但由于落笔习惯不好,或对自己的错误不在意,导致低级错 误越来越多,到最后反而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去改变这一问题 了。这类学生往往没有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差不多就行” 是这些同学潜意识中对自己的要求。

要解决这一问题,学生最好是从初一开始对每一个知识 点扎实掌握,而不是似是而非,会理论而不会操作。若已经 是初三的学生,则可以在日常的各种练习中寻找自己的出错 点,通常每个出错点都代表一个知识漏洞或习惯问题,学生 将这些问题整理到自己的改错本上,注明错误原因及解决办法,日积月累,错误就会越来越少。对经常犯低级错误的同 学来说,错题是他们最好的礼物,珍惜错误,分析错误并解 决错误,就能让自己逐步强大。

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对哪个知识点可能会出现什么 样的错误心中有数,并能找到有效的办法避免自己出错。如 为避免有理数计算出现符号错误,在计算时就分两步:第一 步定符号,第二步算绝对值。而有些同学觉得过于麻烦,在 初学伊始应该扎实地落实基础时,偷漏一些步骤,导致计算 不准。

五、自检不出错误 典型现象:题目做错,自己却怎么也检查不出来,可一 旦老师给打了错号,马上知道自己错在何处并能改正过来。

原因分析: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思维定势,第一遍怎么 错的,第二遍还会如此。如第一遍计算2+3=6,第二遍可能 还会这样算。所以,有很多同学尽管检查了很多遍,仍无法 检查出自己的错误,就是因为每一次检查都是用同一种方法 将题重新做了一遍,在出错的环节,反复用错误方法来解答。

若此时有人指点一下,则马上能改正错误。

发现错误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既然不能用原来的方法做, 自然需要换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所以,用另一种方式将题 做一遍,当答案不同时再回头检查到底是哪一种答案出了问 题,此时带着“挑刺”的态度去审视答案,问题就容易被发 现了。所以一题多解不仅是开启思维灵活性、多样性的良好途径,同时也是检查错误的有力工具。

另外,读题时所有的题一定要从头读到尾,尤其是选择 题的选项,后面的选项往往有提示作用,若发现有的选项是 多个答案,也许就能引发考生思考另一种或另几种情况了。

除此之外,若考试之前很长时间不做题,就会有“手生”的 感觉。“手生”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几天没有做题,到考试时 心里会觉得发虚,自信心减弱;
另一方面,几天不做题,对 题的熟练感和知识整合程度就会降低,影响考试水平的发挥, 当然,还会有个别同学会犯一些更加低级的错误,如答窜题 (将第一题的答案写到第二题的位置上)等,只要做题时稍 加注意就可以解决。通常情况下,如果身边有一名熟悉的同 学犯过此类的错误,则会提醒其他同学引以为戒。

六、结语 马虎现象有很多种,笔者列出的仅仅是其中几种。多数 情况下,学生对所有错题情况都归为一种——“马虎”,并 对此问题束手无策。凡事必有其原因,找到最根本的原因即 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重视这一现象是解决问题的 前提,在重视的基础上,及时总结自己出现的马虎现象的类 型,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长此以往,必能使马虎的频率大 大降低。在和“马虎”斗争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严谨、细 致思考问题的习惯,能提高学生在做题和生活中关注细节、 溯本求源的意识,也能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 激发学习兴趣。[参考文献] [1]王艳“. 马虎”现象的认知结构分析及矫正方法 [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06). [2]包二萍.对初中生做题粗心现状的研究[J].新课 程(中旬),2013(10). [3]范贺彬.教师和家长该怎样帮助孩子纠正马虎问题 [J].学苑教育,2010(16). [4]王芳.普通高中学生数学解题“马虎”现象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2014. [5]柴改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河 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