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摘要】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展现学生 的个性和学习潜能,教师要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 得到了开启,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问题和任务成为学生 探究的目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 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通过不断地自主探究和 合作探究,就会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 提高能力。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了“填鸭式”或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和 分析,想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学知识,可是往往事与愿违。
教师讲的越多反而越使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枯 燥、无聊,不想学习。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就需要让 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 主体,实现“生本课堂”,促进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一、教师指导学生明确目标,自主思考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为了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师 就要让学生明确目标,知道课堂上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课堂上就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 效率。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让 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分析,促进课堂学习效 率的提高。学生知道了课堂的学习目标,就会全力以赴,积 极进行研究。
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课的 学习内容是分数乘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 学习和思考,掌握分数乘法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生 活中的例子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比如一张圆圆的披萨,小 明吃了2/9,小红也吃了2/9,小强又吃了2/9,他们一共吃 了多少披萨呢?学生通过以往学习过的知识会把3个2/9相 加从而得出2/3。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着用乘法来 表达和计算,这才是本课学习的重点。通过探究,学生会想 到3个2/9是不是就可以表示为3×2/9=2/3呢?在教师的引 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就知道了多个相同分数相 加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从而产生了分数乘整数的探究兴 趣。教师的引导和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了通过学习需要 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交流,提高能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 彼此互动、相互启发,提出合理的问题和疑问,并且找到解 决方案,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共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合 作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促进学生进行思考 和探究,体现了课程的广泛参与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作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而 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 呈现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使学生在交流中畅所欲言,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比例》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合作讨论教材上给出来的三幅图片,分析 它们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教师给学生提供讨论的内容, 激发了学生讨论和沟通的积极性,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 点。在沟通中学生会发现广场上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5:
10/3=3/2;操场上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2.4:1.6=3/2;教室 里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60:40=3/2,它们的比值是相等的。
也就是说国旗的大小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比例。
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分析,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并 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合作交流中,学生认识到了像这样表 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了,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课 堂效率。三、教师设置科学问题探究,学生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对问 题的思考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教 师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可以不断地探 索,促进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例如在学习《圆》时,为 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心,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车轴安装 的地方是一个点,那么车轴应该安装在哪里呢?问题是激发 学生思考的最好“催化剂”,它可以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起来,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驱动学生思维的快速运转,让学生 形成质疑,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任务驱动学生参与课堂,提高效率 课堂上学生有事可做就会积极地进行思考,教师要通过 任务的驱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地进 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的一剂良药,有了任务,学生也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 习方向。
【参考文献】[1]王福华.《论正确数学观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 中国教师2012.05 [2]苗润.《浅谈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 应用》[J]中国教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