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学现况及革新举措|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教学现况及革新举措

宏观经济学教学现况及革新举措 宏观经济学教学现况及革新举措范文 引言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与管理类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 课,在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历来受到重视。普通高等 院校由于自身教学资源和生源情况的限制,必须在教学目标 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 现有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 为以后经济管理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许多 普通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类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关 注的问题。

阮守武认为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像 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最主要的 目的并非是掌握前人的理论和观点,而是要学会经济学的思 考方式,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运用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来进行 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他认为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手 段和方法的依据,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去实现它[1]。方福前认为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主要是教给学 生经济学原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2]。他认为在教学中仅仅 教给学生西方经济学的假设、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是不够的, 在教给学生分析方法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具有研究实际经济 问题的能力。成新华认为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不是仅向学 生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学以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能力[3]。要使宏观经济学研究性教学达到目标, 需以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数据资料为基础,以教学团队 形式和教师的科研来推动实施,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研究经 济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并改变错误的认识, 要关心学生学习并为之提供必要的认知条件。郭南芸认为在 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具有研究能力的学生是高校经济学教学 的培养方向[4]。她在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教学中提出,经济 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专题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演讲、讨论, 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以课程论文培 养学生系统分析的能力。

1 普通高等院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 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一般安排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之 后,以经济和经济管理学科本科生为授课对象的宏观经济学 课时数一般为 50~60,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课时数最多的 院校为 64(渤海大学),最少的为 48(内蒙古工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大部分集中在 50~56 之间。完成微观经 济学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同时宏观 经济学涉及到的一些内容可以经常从媒体上看到相关的报 道。因此,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课程而言,学生学习起来更容 易入门。但是笔者在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难度并不比微观经济学低。这一点从期末考试成 绩情况就能看出来,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期末平均成绩与微观 经济学的平均成绩水平基本相当,通过查阅对比过去 5年的 成绩,笔者发现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和管理学学科每一届学 生的微观经济学平均成绩与宏观经济学平均成绩差距都在 2.5 分之内。

1.1 教材的选用与学生学习能力不匹配 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比重点大学有一定差 距。但是,现在各个普通高等院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都要求 选择各种规划教材,而这些教材往往是重点院校乃至名牌大 学的教师编撰的,编撰之初是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的。

按这样的教材进行教学,要求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掌握教材 所包含的知识点,超过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

1.2 学生对课程模糊的感性认识造成学习困难 由于日常的媒体接触可以了解到一些零散的甚至似是 而非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学生较容易接受基本概念的同时, 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就有了初步的想法,这反而不如学习微 观经济学课程的时候从一张白纸开始更容易展开教学活动。

媒体报道中使用的大量名词,甚至政府报告中使用的各种词 汇,和课本上的叫法大相径庭。学生学习并在实际中印证宏 观经济学知识的时候经常会发生困惑。例如笔者在教学中经 常遇到学生询问这样的问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不是 就是课本上所说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而且,很多学生反映学习过程中对现实越来越看不懂了,原来以为很明白的事情 也不明白了,这些感受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 教师缺乏参与宏观经济学研究和实践的机会 国外高校一般要求教师在毕业后必须有实际工作经验 才能应聘,国内虽然近年也有这个趋势,但仅限于顶尖大学 的个别情况。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学科教师都是 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的,本身缺乏实际经济管理 的工作经验。同时,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也很难有机会像名 牌高校的教师那样成为政府的顾问,从宏观的层面对经济有 所了解。因此给学生传授的宏观经济学知识主要以书本知识 和自己日常的阅读积累为主。从科研促进教学的角度来看, 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申请政府资助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课 题难度很大,一般选择申请区域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 学等领域的比重要大的多。因此,通过这一路径来促进教师 提高教学水平也是有难度的。

1.4 教学条件有限 重点大学依托自身学术、经费等方面的便利条件,经常 可以举办各种讲座和论坛,邀请学术界、企业界和政界的人 士进行演讲并同师生交流。这些活动很大程度弥补了本校教 师在实践方面的不足,对于学生在经济学课程方面的学习有 很大的帮助。但是,普通高等院校受学校经费以及学术环境 的限制,很少有机会举办类似的活动,学生也很难通过这样 的活动来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另外,近年广泛推行的多媒体教学在普通高等院校的使用也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许多 院校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但是往往因为经费原因,教室数 量不足。有些教师难以排上多媒体教室,有时候为了平衡各 个专业对多媒体教室的需求,给同一名教师一周中不同时间 的同一门课程有的安排多媒体教室,有的安排普通教室。更 多的情况是,在多媒体教室建设完成之后没有足够的经费维 护,许多投影仪的灯泡寿命到了之后无法更换。因此使用多 媒体教学,用影像资料来辅助教学等手段在普通高等院校实 现起来也有难度。

2 普通高等院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在普通高等院 校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与同属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微观经 济学有所不同。

2.1 帮助学生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从第一门经济学课程开始,向学生传授经济学知识的同 时,也传授分析方法,但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培养学生以经济 学家的方式来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按照斯蒂格利茨《经济 学》的说法,这就是教会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像经济 学家一样思考是指遇到问题做出理性决策的 4 个步骤,这 4 个步骤依次是:明确机会集合;
确定取舍关系;
把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和边际成本考虑在内,正确的计算成本;
根据成本 和预期收益,做出决策。

1)明确机会集合其实就是明确什么是可能的,找出面对问题的可行解的集合。例如从北京去西安,可以乘火车、 乘飞机、乘坐长途客运汽车,也可以自驾,乃至骑自行车甚 至步行,但是不能坐船,因为坐船不是一个可行解,而前面 几种就是这个问题所面对的机会集合。

2)确定取舍关系就是明确不同选择之间的替代关系, 由于任何决定的执行都面临着预算约束和时间约束的限制, 所以在机会集合中选择一个选项意味着放弃其它一个或者 几个选项。例如上述从北京去西安的各种选择中,选择坐火 车就意味着放弃坐飞机,在做出决策之前必须明确每一个选 项和其它选项之间的取舍关系。

3)正确计算成本。正确计算成本要求将机会成本、沉 没成本和边际成本考虑在内。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 某种用途时,可供选择的次优用途可以带来的收益,这是一 种资源使用的最真实的成本。例如,一个大学生上大学的成 本并不仅是在大学中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支出,还应 该计算上如果这个学生没上大学而去工作了,这 4 年可以 获得的收入。沉没成本是指一项开支付出之后,不管做出什 么样的选择都不能收回的成本,这种成本在决策的时候应该 不予考虑。例如,花 50 元买了一张电影票,电影开演了发 现非常难看。此时是否离开的决定不应该考虑 50 元的电影 票,因为无论离开与否都不能收回了,此时仅仅需要考虑电 影本身是否能够带来愉悦。边际成本是指专门为做某件事付 出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是用来和边际收益相比较的,也就是说有些选择必须要做出,只是说做到什么程度而已。例如 一个人需要买一辆汽车,如果决定了要买,那么选择贵一点 的汽车比选择便宜的汽车所付出的额外成本就是边际成本。

是否应该付出这部分成本要看所获得的边际收益是否能够 弥补边际成本。所以正确计算成本的方式是计算机会成本、 忽略沉没成本,将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进行比较,最终得到 支持这一决策的成本因素。

4)根据前面计算出来的各种可行解的成本对比决策可 能获得的预期收益,做出最终的决策。这 4 个步骤是经济 学家面对问题做出理性判断的思维方式,也是帮助学生运用 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的一个良好习惯。

2.2 通过分析宏观经济问题来巩固使用经济学的方法分 析问题的习惯 从微观经济学课程开始培养学生使用经济学的分析方 法来分析问题,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应该对经济学的分析 范式比较熟悉了。此时,再通过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进 一步巩固这种分析方法在分析经济学问题中的应用,就可以 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例如在货 币政策内容的教学中,针对 2010 年下半年开始的物价上涨, 引导学生在现有经济环境下对央行可能采取的货币政策以 及原因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前述 4 个步 骤阐述。2.3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经济学专业的兴趣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经济学入门的几门课程中尤其重要。只有在学习经济学之初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 趣,才不至于让学生在后面难度较大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的学习中畏惧困难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

3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措施 针对上面提出的教学目标和前述分析的普通高等院校 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 4条宏观经济学教学 改革的实践措施。

3.1 详尽讲解“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决策步骤 要想真正贯彻斯蒂格利茨提出的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的决策步骤,必须理解很多专业的经济学词汇,了解一些相 应的理论背景。大部分的内容在国内流行的西方经济学教科 书中都是难以见到的,或者不做详细描述的,例如理性经济 人的概念、稀缺的概念、沉没成本的概念等等。但是这部分 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习惯非常重要,因此对 于这些概念,在课程教学开始的阶段,笔者坚持安排 4 课 时的时间来详细讲解“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相关理论和 知识背景,并且通过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来向学生解 释这种决策方法的理念,并让学生通过进行课堂案例分析 (如前述的一个本科生上大学的成本分析)加深对相关概念 的理解。这一做法固然会挤占原来的授课时间,甚至有可能 减少原定的授课内容。但是,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 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学生掌握经济学的 思维方式不仅比多学习一些经济学经典理论更加重要,同时也对以后学习更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有促进作用。所以 这样的调整对实现教学目标是有益的。

3.2 在教学分析中坚持使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并习惯于使用经济学的分析 方法,是经济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 学目的之一。让学生学会并习惯使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从假 设到经济原理的运用分析以及得出结论等都使用规范的经 济学分析方法。学生这种习惯的养成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引 导来完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每一次分析经济案例,不论 是教科书上的例子,还是教师准备的实际案例,都坚持采取 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来和学生一起分析。在一次次的分析 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将这套分析方法固化为自己 的使用习惯。3.3 使用最新的现实案例进行案例教学现在学 生生活在信息时代,特别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比较活跃也 关注现实经济问题。教科书上提到的经济案例大多发生时间 久远,和他们生活脱节比较严重,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最近发生的热点经济事件和正在 发生的经济事件作为案例来进行案例教学和案例讨论。这种 做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当前 经济问题,推动学生学以致用。这种采取最新的现实案例进 行教学的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 师本身关注热点经济问题,注重新的经济资料的收集;
另一 方面,要求教师自己能够对经济问题有比较深入的分析,这样才能在分析中引导学生。此外,这种案例教学必须仍然使 用“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决策步骤和规范的经济学分析 方法进行,这在没有现成材料可用的情况下对教师也提出了 新的要求。例如笔者在 2011 年春学期开始之前对宏观经济 学教学案例进行更新,将我国 2010 年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 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写成案例,加入了教学内容。在讲 授奥肯定律的内容时,将美国出现的“无就业增长的经济复 苏”作为新出现的情况加以分析,将这部分内容和经济增长 理论中提到的“偏向资本的经济增长”进行联系解释。

3.4 鼓励学生用公开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一些初步的研 究活动 有目的的研究、有目的的收集数据和分析是应用经济学 知识进行实际工作的一个良好的练习。学生在对真实数据的 搜集和分析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已经学过的经济学理论到底 是如何从现实中总结出来的,也能够理解政府采取的各种经 济政策背后都有哪些依据。虽然作为刚刚入门的经济管理类 专业学生也许不能得到比较深入的结论,但是对于他们的学 习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为了让自己能够尽早完全理解 这些现象,也更加有动力去学习新的理论和知识。在宏观经 济学教学中一直使用的让学生分析的问题是计算国民经济 各个组成部门在 GDP 中的比例以及变化趋势。要求学生运 用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据和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网站提 供的数据进行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的结果使学生非常容易理解为什么许多经济学家提出的要提高消费在国 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为什么政府近年来一再强调要扩大内 需增加居民消费等问题。必须要注意的是,这种研究性活动 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就很容易流于形式,而且现在信 息技术发达,学生提交的结果有很大可能是互联网上得来的 甚至复制或者简单修改别人的作业得来的。因此,对于这种 作业的区别需要教师花比较大的精力。更加理想的方式是教 师一定程度上参与到指导学生的研究性活动中来,例如笔者 近年将以往习题课上一起做课后题的做法改变成了和学生 在课堂一起进行计算和分析。由于笔记本电脑的普及率在学 生中不断提高,以往在课堂仅有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演 示的情况现在已经转变成了近一半的学生用携带的笔记本 电脑和老师一起进行计算。教学实践中出现新问题的原因是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Excel 使用能力欠缺,不会使用函数和画 图等功能,教会学生使用这两项功能往往要占据 0.5 课时。

4 结束语 笔者在以往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上述的 4 种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实践。实践证明该措施大大提高了学 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下讨论经济学问题时也能 够比较普遍的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进行比较规范的分析。

但是必须承认上面4种方法中第4种对于大部分普通高等院 校的二、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相当难度的,课时占用和教 师精力投入也比较多。如何在以后的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是笔者以后教学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