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课程教学【化学课程教学扮演】

化学课程教学扮演

化学课程教学扮演 “角色扮演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个真实的、 涉及价值争论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对出现的矛盾进行分析, 并且让他们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 题,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解决各种价值冲突,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念,并且养成良好社会行为的教学过程[1]。在此模 式下,学生被置于具体的认知情境中,实现了从“局外人” (outstander)到“剧中人”(rolepla yer)的角色换位[2],三维目标则易于达成。

1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教师最易具体把握的教 学目标,很多教师在达成此目标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实用的 教学模式,而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很少被提及。在化学教学过 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或原理,此时,打比方 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其中很多拟人的手段就暗含了角色 扮演的成分。

1.1抽象知识具体化人教版《化学1(必修)》第一 章中的“气体摩尔体积”是学生认知跨度较大的抽象知识。

学生理解最大的困难在于对气体分子的运动缺乏直观的认 识,从而气体体积的决定因素是学生认识该问题的瓶颈。有 一定基础的学生会认为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其体积应由气 体分子自身大小、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及气体分子数目3者共 同决定,而对分子自身大小与分子间距的相对大小缺乏认识。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画图、模型等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但 对于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效果不是太好,很容易因此打 消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积极性,而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很容 易将这个抽象知识具体化。[案例1]学生扮演“分子”。

A组学生扮演气体分子:4名大个子男同学分别位于教室的 4个角落,4个小个子女同学也分别位于教室的4个角落, 比较他们围成矩形面积的大小―――几乎一样!B组学生 扮演固体或液体分子:4名大个子男同学围成一个矩形,相 互之间保持约10cm的距离,4个小个子女同学同样,比 较他们围成矩形面积的大小―――男生“分子”围成的面积 明显大于女生!学生通过形象的角色扮演在游戏中掌握了 抽象的知识―――气体体积与分子自身大小几乎无关,相同 数目分子的体积取决于分子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再介绍气 体摩尔体积必然水到渠成。

1.2疑难知识形象化教师经常埋怨讲过多遍的知识点 在作业、考试中学生还是反复出错,这里有学生的能力和态 度问题,但也不全然如此。有些疑难知识点教师若选择合理 的教学模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高分子化合 物”的单体、链节[3]的书写中,聚乙烯的掌握情况往往 较好,但若换成聚丙烯、聚氯乙烯或聚苯乙烯时就会错误百 出。问题的症结在哪?学生对单体发生加聚时成键位置模糊 不清。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案例2] 学生扮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A组:4~6个学生站成一排,间距约40cm。第一步,每位同学两手指平举(类 似出操时第一排学生的抬手方式)―――单体中双键打开;

第二步,手拉手(边缘同学除外)―――形成高分子。B组:
4~6个学生站成一排,间距约40cm,每位同学的右肩 挎一个单肩书包。其他动作同A组。教师带领其他学生观察 2组同学形成的高分子片断并提问:(1)B组同学的单肩 书包相当于高分子化合物的哪部分原子(团)?(2)有的 同学将聚氯乙烯的链节写成“―CH2―CH―Cl―”, B组同学应如何表演?(B组同学配合表演,部分学生“手 牵书包”―――学生大笑!)通过以上简单的角色扮演,学 生很易认识聚丙烯、聚氯乙烯或聚苯乙烯中双键碳原子上各 自的取代基团都相当于学生背的单肩包,不会出现在链节中 的主链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高分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对 此疑难知识点的学习不仅印象深刻,同时激发了自身内在的 学习热情。

2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淡忘,而探求知识的过程 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却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在处理一些具有真实问题情境的化学问题中有助于过程与 方法目标的实现。例如,人教版《化学1(必修)》第三章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一节,其知识点较少,但却是培养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契机,下面以教材中 “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制饮料罐”[4]问题为例简单说明。[案例3]学生扮演生产、使用、处理铝制饮料罐的多重角 色。第1步:角色分配角色A:铝制饮料罐开发研究人员角 色B:“可乐”类铝制饮料罐销售代表角色C:酷爱“可乐” 等易拉罐饮料的消费者角色D:社会环保人士角色E:垃圾 处理人员……第2步:学生获取、加工相关信息(提前布置, 课前完成)第3步:现场交流、辩论,就角色特点发表各自 观点第4步:师生共同小结,教师给予适当评价在案例3的 真实情境下,学生通过多重角色的扮演一方面培养了获取信 息、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如对饮料罐 材料的组成、性质等资料的提取加工,小组分工等);
同时 在课后材料准备、课堂交流辩论等过程中发挥了他们各自的 特长(如小组合作交流,易拉罐成分实验探究及陈述观点等), 让一些化学基础即使不太好的学生找到了归属感。通过类似 具有真实情境的角色扮演,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显得水到 渠成(图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 方法(虚线方框),在化学教学中,尤其会涉及到多种科学 方法,如图表文字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如案例3中角色D对 铝制饮料罐对环境危害的相关证据的收集等)、实验探究(如 案例3中角色A的扮演者可以探究多种合金材料的性能优 劣)等。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分工协作、结 论梳理等传统教学模式下碰不到的问题。学生不仅学到了知 识(问题解决),同时还体验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 了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科学方法(虚线方框以下),这些是比知识(问题解决)本身更上位的东西,也是教师更希望学 生掌握的“渔”。

3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 的作用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最难把握的,但最体现教师教学魅力之所在。在新 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越来越 被重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现呢?事实上,现代化学对人 类文明的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化学与生活、生产及其他应用 学科的联系使之必然成为一门“中心学科”[5];
但人们 对化学更多的认识却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食品安全隐患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最真切的一面?这不正 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良机吗?下面以“合成氨条件选 择[6]”为例谈谈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达成中的作用。[案例4]“合成氨条件的选择”中科 研人员、工厂投资方等角色扮演(表1)。合成氨条件的选 择是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的应用的重要课题,也是关乎全球粮食问题的民生问题,传 统教学模式为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上举步维 艰?师生把目光全部集中在了反应原理上,忽略了课题本身 的实用价值。学生扮演工厂安全负责人时,自然会考虑安全 第一,从而不会对“20~50MPa”[7]毫无概念;

扮演的催化剂开发人员、投资方代表及城市规划机构代表等 角色就会站在各自角度把该问题的商榷推向高潮,化学的独特魅力就此产生;
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当地居民角度考虑问 题时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样的模式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不再空洞渺茫。

4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实施时的几个要点 4.1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适用条件任何教学模式在表 现其独特魅力的同时也都会有其局限性,教师必须依据具体 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模式适用的 教学内容,一类是抽象难懂,通过嫁接到角色扮演转化成直 观明了的知识点;
另外就是更加广泛意义的具有真实问题情 境的教学内容。高中2个必修模块和化学与生活等选修模块 中[8]的教学内容适用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见表2。除需 要考虑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以外,教师的教学习惯、协调启 发等教学技能及学生的认知习惯、语言表达等均应成为教学 模式选择时的参考依据。

4.2与其他教学模式的融合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教 学时,教师、学生均需花大量时间进行课前准备(角色分配 后的资料准备、实验探究等),而课堂上的交流、讨论一旦 进入“状态”也较为耗时,所以,教师需要针对教学目标做 大量的前期分析,考虑教学实效,这就需要融合多种教学模 式。例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一节可以先由教师引领学 生在回顾初中化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金材料性能的讲授, 帮助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再就“是否应该 停止使用铝制饮料罐”这一命题进行相关角色扮演。这节课并不会因为前半段的知识讲授、归纳而冲淡主题,相反2种 模式均为教学目标达成做出了贡献,2者相得益彰。成功的 教学模式不应有唯一性和排他性,且需在目标达成中具有可 行性和高效性,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还 有较大的探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