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与教育心理学
小学英语与教育心理学 近年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们都在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 学方式,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拓展能力等作为教学的 主要目标。那么如何创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深思。首先,我们需要分析的是传统教学存在着的很多误区,如教学观念的 误区,教学方法的误区,以及学习评价的误区。其次,需要明确的是小学英语的 课堂教学和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相比是有其特殊性的。小学英语注重的 是听说读写能力,语言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堂的情境,课后的练习督促也要注重。
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创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研究方向也是科学化多元化的。
笔者接下来就一点而谈,那就是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
一、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 励,唤醒,鼓舞。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这句话也在提示我们,在小学英 语课堂教学时,要适时地鼓励学生,消除其害怕出错,害羞,胆怯的心理,调动 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当学生由于害怕出错而不敢大胆举手发言时, 我们教师便可以说:don’t be nervous!或者 Take it easy !或者 It doesn’t matter wether your answer is right or wrong !之类鼓励的语言,并伴随眼神的交流。对于 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老师一句肯定的话是有很多正能量的。又或者,当一个学 生做得很好的时候,比如发音很标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除了给学生 自己有很多的鼓励,对周围其他同学也起到一个好的榜样作用。另外,每个班不 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想表现但怕出错的胆小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就要遵 循其心理规律,多夸赞,多鼓励。
二、重视教学心理中方法论的探讨 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服务,20世纪60 年代,由教育家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他认为要将教学心理与教学课堂形式 相结合。教师只是一个“使学习变得更方便的人”。如巴普洛夫的联想-反射理论 以及列昂杰夫与加里培林的学习活动理论。他们常常把教育与教学作为儿童年龄 发展的一个因素。
无论理论多么完善,那也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为八个阶段,其中6~12岁 的儿童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本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小学阶段的学校学习,开 始体会到持之以恒的能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开始形成一种成功感。本阶段的儿 童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他们力求保持一种平衡,以 至于形成一种压力,同伴的相互作用变得越来越大,儿童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 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增强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困难 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勤奋 给予鼓励是必要的。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对儿童自我概念有重要影响。例如, 在人教版小学英语二年级教材Unit1 lesson2 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功能句 型:who is he or who is she学习目标主要是简单介绍自己的家人。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更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儿童积极的评价,巧设创 新探索机会,促进学生自立探究习惯的养成,如利用学生自带的家庭成员照片开 展游戏,进行问答练习:who is hemy dad !who is she My sister。通过这种练习游 戏既巩固了知识,又促进了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 学生知道这是叔叔,但却一下子想不起来叔叔的英语表达,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 鼓励引导学生回忆。
三、遵循儿童兴趣发展原则 通过教师对教学环节的创新,从而给学生提供创新发展的机会,达到 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教师除了要将教材吃透,创设语言环境。更要知道兴趣是 学习的内动力,是入门的向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 式和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另外,有 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也有利于发散思维。总之,一切都应以激发儿 童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主体。
“学习教育创新”是学校教育主体,通过新的创新构想,新的思维和行 为方式,新的教育和技术手段,对原来不合理的观点思想方法、技术手段突破和 超越。在学校变革与发展中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的创造性活动。
作者:王兰花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