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生成精彩数学课堂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生成精彩数学课堂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其形象直 观的思维特点往往与直观认识、感性经验相联系。因此,在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 的动手实践与综合运用能力。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思维特 点,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给 学生舞台,才能生成精彩的数学教学课堂。一、开发活动效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数学学科内涵丰富,与生活紧密相连。学数学,最根本 的还是需要用数学,只有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 活中去,才是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具体体现。教学中,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科 学地“塞”进一些有趣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 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实践,从而不断积累数学经验。在活 动中,尽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必须发挥好教师的主 导作用,这样的活动才能真正富有实效。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在导人环节,就 有学生指出“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是1800’,这时,我紧紧 抓住这一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提问:“你非常聪明,能够 敏锐地观察到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那么,我们再认真 想想,其他任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 这个话题抛出后引发了学生持久的讨论。在学生各抒己见后, 我又接着追问:“你有没有一些比较独特的方法用来验证呢?”学生纷纷用量角器来测量课前早已准备的各种三角形 纸片。这时我没有制止,而是进一步提问:“除了量,有没 有更好的办法呢?”有个学生想了一会儿,说:“可以把直 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剪下来拼一拼。”我邀请他上讲台展示。
在剪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两个三角形,为了更好地区分,提 醒学生给剪的角标上序号。接着,有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发现 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那么,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样的引导最大限度地激 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使课堂精彩不断。
数学概念的内在规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需要有 效地探究、推理才能获得真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根 据操作要领,彰显出求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在规律,从而有效 建构了“任何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总是1800°’的数学规 律,让数学课堂更为高效。
二、唤醒活动体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往往是无序的、漫无目标的,每个人 的思维是不同的,思考方法以及过程也是不同的。但是,数 学教学的内容是一致的,预设的效果也是一致的,这就需要 教师在课堂上把握方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活 动有序开展。
比如,《分米、毫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了让学生 对“分米与厘米”的知识有更直观的理解,我设计了如下活 动。导问:“同学们,请认真思考一下,1分米究竟有多长?”这时立刻有学生抢答:“10厘米。”我又进一步追问:“那 么,你们能不能在尺子上找出来呢?”小组活动,交流,然 后汇报。有的小组找的是从刻度0到刻度10,也有学生是从 刻度10到刻度0。紧接着,我通过课件来呈现刻度尺,并通 过动态展示从刻度0到刻度10,表示这之间的线段长度就是1 分米。接着在刻度尺下面出示:1分米=10厘米。这个过程形 象直观,学生很快就能建构起1分米的空间概念。从本课内 容来看,帮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认识”是这一课的重点。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讲解1分米的长度是多少, 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小组交流,并 且在刻度尺上找出1分米的具体长度是多少。在这过程中, 学生很快会发现,刻度尺上从0到10的长度就是1分米。接着, 教师可以追问“有没有其他方法”,或者“假如有一把残尺, 刻度从5开始,有没有办法确定1分米是多少”,等等。这样 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从而把握1分 米=10厘米的概念知识。这个过程,学生足以享受成功的体 验,这归功于依托原有经验,在动手思考中进行学习。这不 仅有效活跃了课堂,生成了精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 学习主动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 相机诱导。”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对新时期教师角色定 位的精准理解。学生有了困惑或进入“认知冲突”时,教师 需要做的就是引导,指引学生走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这种指引告诉了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或提示 了一个思考的方法,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扫除思维障碍,唤醒 活动体验。
三、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文本的趣味性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在数学实践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素材,从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这样的体验过程,其实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在玩中学,学 中玩”的过程,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 还是把数学引向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 为了服务生活”,从而增加数学的实用性。同样,在数学教 学中,大量引用生活中的素材,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让 数学更具有时代精神,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用数学问题解决生 活问题的思维理念。
比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课时,为了增加数学内容 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我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 很多人身边都有的“魔方”作为本节课的活动素材。一开始, 对学生提问:“今天老师来得匆忙,忘记带正方体了,你们 看怎么办?”这时就有学生说,“老师,我这里有魔方”。
接着笔者就要求各合作小组按照题目要求用魔方摆弄不同 的图形。当我出示了第一个要求后,有的学生不太适应,摆 来摆去总是摆不合适,有点手忙脚乱了。有学生摆完后就马 上跑到台前展示给大家看,这个展示完,那个又奔上来了, 各小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这样热烈的氛围中,题目中要求的各种摆法,都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被迅速摆出来 了。这节课中,教师没有讲解多少,而学生收获却很多。既 对物体的形状建立了更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让自己的抽象思 维有了一个提炼的体验。这一课,一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 生活经验,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另一方面不断丰富教 学内容,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富有童趣,从而给学生营造了 良好的氛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小学生的思维是不停地向前发展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给学生设置活动 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比较、体验、验证,从中培养概 括、推理的能力,最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 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多搞活动,通过活动来激发思维。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 容,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使得学生 的思维在由感知到抽象的过程中获得不断的发展。
[www. DyLW.net/yuwen/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 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做法,以 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发 展与课堂活动有效对接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 实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重发掘教材中潜 在的教学资源,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 让学生的数学之路且行且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