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高效的课堂是一直追寻的目标,也是每一个教师的教 学理想。可是,当遇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不能如 愿。这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加之, 新课程改革以后,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标对于教师 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多样化的教材,面对新课 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越发显得不足。为此,要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必须付出艰辛,必须在 教学理念、自身素质、教学水平诸方面有新的突破。那么, 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呢? 一、提高自身素质,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一)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与才学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得有长流水。只有教师知识 的渊博,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丰厚,只有教师知识之水长流不 息,才会有学生心田的滋润。数学知识涉及的面较广,不单 单是数学知识,它与语文常识多有关联,与自然科学密不可 分,它与各科知识都息息相关。所以,数学教师应该是一个 多面手,对各科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如此,教师在课堂 上才能对知识灵活运用,放得开,收得拢,能够轻松自如的 驾驭课堂。只有教师具备了渊博的知识,有了丰厚的知识积累,学生才会喜欢老师,也才会喜欢教师的课。
(二)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信息的来源广泛,新鲜事物, 新的名词、概念不断涌入师生的视野,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作为教师,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思 维,主动、积极把新鲜的信息和事物传达给学生,并自觉运 用到课堂当中。让学生时时感到扑面而来的新思想、新思维 的清风,不断感到凉风习习,滋润着自己的心田。只有教师 思想的进步,才会有学生思想的超越,只有教师情感的沟通, 才会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与学生有了共同语言,师生之间 的距离才能拉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和谐,师生才能 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教学相长。作为教师就是要给学生浇灌 智慧,让学生享受教师新的思想、新的营养,能够充分在学 习的大舞台上尽情驰骋,获得有价值的教育。
(三)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充满幽默与智慧 对于小学生数学课堂,不应该是习题课,应该是智慧课 堂,更应该是轻松愉悦的课堂。小学数学课堂的氛围应该是 灵动的、活泼的,让学生在幽默与智慧的学习氛围中得到熏 陶。但在现实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只是注意知识的传授,很少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总担心学生走神,影响课堂教学 效果,这样的课堂往往导致一潭死水。所以数学课堂必须充 满着智慧,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 趣,激活学生的灵感,触动他们的思维。教师要通过自己的 语言,通过自己智慧的行为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二、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 师只有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 教学活动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精心设 计教学情境,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教师要为学生 学习新的知识提供学习的背景,创设学习的环境,营造学习 新知识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 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唤醒他们求知的欲望,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提出一个问题让 学生去思考和回答,而是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在具体的 问题情境当中去发现数学新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吨”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一个苹果的重量是150( );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5( );
一卡车苹果的重量是4( )。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 质量单位。学生很快便在前两个括号里分别填上了克、千克,但是在解答第三题时便遇到了“障碍”。克与千克都是学生 已经学过的知识,但是很明显,填在第三个括号里都不适合。
此时,学生便会发现并提出这样的问题:有没有比千克更大 的质量单位呢?4吨究竟是多重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 去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能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诱发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是学好各门课程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 内在动力,教师要注重师生互动,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 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学生的兴趣需要长久保 持,这是学习效果不断提升的重要条件,同时,教师要改进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在课堂上把数 学知识之美展现在学生面前,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 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比如,为 了增加课堂的内容,教师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延伸到生活 和社会中去。教师可以把问题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课下 通过探究,找到答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 动手、去操作,在具体做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趣味,也可以 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比如故事演讲比赛、一题多解竞赛,等 等。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乐学、会学、善学的 舞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努力使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 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