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制教学之艺术教育论文|论文工作室

工作室制教学之艺术教育论文

工作室制教学之艺术教育论文 一、艺术教育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 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要求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始终贯彻 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实行以 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培养技能与专业理论知 识兼备的人才。“工作室制”教育模式的出现是为了给学生 模拟以及创造工作实践的岗位,进一步拉近学校教育和职业 工作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教育模式中,由教师引入社会实践 项目或是模拟实践类别的活动项目,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 结合起来,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目的。

(一)实践教学――集中转向分散 首先,应从建立导师制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在艺术教育实 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中实现由集中转向分散,可行的办法是以 导师为核心,成立各个专业的“艺术团”或“工作室”等实 践教学机构。工作室制的教学团队由学科带头人和所属专业 的优秀教师构成。教学团队承担部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带 领学生共同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及时地从工作 室了解到新的艺术动态,掌握新的艺术创作技巧,熟悉职业 工作的形式和过程。各教师将依据自身所长参与到相应的实 践教学指导环节中来,从而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自主、 实践为主、教学为辅”的双方结合、师生互动的实践教学模 式。其次,应从时间变化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如何在艺术教育 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中实现由集中转向分散。以往的艺术实践活动通常集中在学生毕业实习阶段,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 管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飞跃,三年一次 的实践活动远远无法满足学生掌握艺术技能的要求。艺术活 动应该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为了保证学生从入学开 始一直可以得到实践活动的锻炼,教师有必要在考虑各年级 学习进度和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水平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艺 术实践活动。以舞蹈教学为例,在大一到大二阶段,学生理 论知识的学习任务较重,这时教师应把实践教学的重心放在 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两方面,通过设置课堂知识竞 赛、民间文艺采风、剧场舞蹈剧目欣赏和各艺术院系学习成 果交流展览等活动启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在大三以后,学生 同社会的距离更接近了,此时的教学重心应转移到培养学生 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这两方面,教师要从宏观上理解不断 发展的教育理念,控制专业发展方向,通过组织社区文化辅 导、社会文艺调查、舞蹈团队下乡和社会实践成果交流会等 活动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理念――单一转向全面 传统的艺术教育定位于艺术知识的认知与训练,在教学 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忽略学生对艺术活动全面、 立体的理解和认知,也忽略了艺术教育的主旨与人才培养目 标的要求。全面、立体的艺术教育应包括对学生几个方面能 力的培养――组织能力、与社会各种团体的合作能力、艺术 教学的职业能力、艺术产品的营销能力,以及艺术活动的策划能力、艺术活动的报道及写作能力等。以舞蹈教学为例, 为提高学生组织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生 会以及舞蹈类的学生社团。从培养合作能力的方面出发,教 师可以负责联系校内或校外的学生团体,让学习编导的学生 应委托方要求,结合各种舞蹈类型的比赛设计编导出相应的 作品。为了培养学生艺术教学的职业能力,教师可以在课程 中设置专门课程,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模拟教学活动。

当学生中出现了出色的编导人才和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由 教师引导工作室内的学生形成小组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宣传 和推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营销能力、策划能力和写作能力 等方面技能的目的。

(三)教育目标――“实践能力+理论掌握” 教学应确立人文视域中的艺术教育实践观,不再仅视技 能展现为唯一的教学活动,而是把与艺术有关的一切组织策 划活动都纳入课程教学的体系,如艺术教学、比赛、策划与 营销活动等。让学生通过提高动手能力引导性平台,在宽松、 自由的思维环境中扩大想象空间,达成“实践能力+理论掌 握”的教学目标。同样以舞蹈教学为例,教师不应只重视肢 体技巧和舞蹈理论的教学,而是应该在课后积极开展以民族 民间舞、古典舞等不同类型的舞蹈为主的舞台表演或比赛。

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从宏观的活动布局出发设计各种创新 环节,从局部节目的板块出发,把握细节的提升和优化。通 过这种方式,学生浸染在艺术舞蹈创作的自由氛围里,不仅能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还能在整体的表演中将课堂中学来 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四)教学方案――“多元、自主、一体” 艺术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塑造和传递情感。通过艺术 实践课有效的组织,单一而枯燥的课堂教学可转变为充满挑 战性的技能训练,不仅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还能在调动 学生学习热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和心态调整的能 力,进而培养学生全面的艺术素养,使高校艺术人才更容易 得到社会认可。主张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强调自由艺术精 神的工作室制教育模式是艺术实践课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在具体构建工作室制艺术教育模式时,“小课题”的研究战 略更符合课程多元化,学习自主化、管理一体化的原则。在 操作中,我们可以实行分级分流、规定学分、自主选课、发 展个性的教学方案。下面,同样以舞蹈教学为例,具体说明 如何应用“工作室制”模式开展高校的艺术实践课。教师舞 蹈工作室在建立之初,根据当代舞、现代舞等分支设置不同 的群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自由选择。在课堂实践中, 教师不仅要讲授舞台表演元素的运用,还应该讲解节目设计 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根据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独舞、双人 舞和舞剧等各种类型的舞蹈节目。在期末考核中,为学生提 供舞台实践的机会,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到校内的舞台实践。

通过制定相关教学政策作为总方针,明确规定每个学生参加 校内艺术实践的次数,组织学生参与到由个人、组合和学生团体形成的不同级别的艺术活动。由校内到校外,社会艺术 实践是“工作室”制艺术教育模式的重要构成部分。主张“多 元、自主、一体”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适应社会 发展的桥梁。学生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找到更多锻炼和工作的 机会,不仅能在表演中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还增长了见识, 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工作室制”教育模式的教学意义――实用有效、 可持续发展 基于对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2年9月1 日)的理解与执行,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高校本科艺术 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对传统的艺术教育框架进行突破。

工作室制教育模式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 力为宗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具体方法和实施过程 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可操作性。

(一)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精”而“博”的专业 技能 (二)因“需”施教,解决“毕业即失业”的就业难问 题 当前社会需要具备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人 才。工作室制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团队协作、信息分析 和执行等方面的能力,学生有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

可以说,工作室成为了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窗口。同 社会各团体组织的交流,使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成果能够面对市场和大众的考验,从而减少了学校教育与职业工作之间 的距离,有利于缩短学生的职业适应期,提高就业率。

(三)因“势”施教,提升艺术教育价值空间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出现,从几个方面提升了艺术教育 价值的空间。首先,工作室制模式把优质的社会资源引进课 堂,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观察、感悟、思考、实践和表现的 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其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 充分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及创造美想象力及有关思维能 力得到了充分锻炼;
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过程能够调节学生的 情绪,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也能够促进其个性心理素质 的提高;
最后,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蕴涵着 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高校艺术工作室的出现有助于传承 和发展优良的传统文化。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