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结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 法: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对118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

结果:涉及不良反应药品46种。抗感染药物居 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100例(84.7%);药品不良反应 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

结 论: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统计;分析;合理用药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利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数据库检索 统计功能,以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和通过2006年~2010年8月国内公开 发行的30余种医药学期刊,收集有关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利用检索到药品不良 反应126例。按照药物不良反应判断标准进行检查,符合标准的118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别对118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 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涉及药品种类以及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发 生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对上述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和评价。

2结果 2.1一般情况:
1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62例(52.5%),女 性患者56例(47.5%),患者年龄最小的10个月,最大的85岁,年龄以﹥60岁者居 多占39.8%,其他为40~59占28%。详见表1 3讨论与分析 3.1性别、年龄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 从表1的数据来看,年龄构成 比显示,1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患者年龄最小为10个月,最大为85岁,药品 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比例较女性高,60岁以上年龄组的构成比最高,占39.8% , 18岁以下年龄组占10.2%。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用药群体,人体器官功能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衰退,肾脏的排泄功能、肝脏的代谢功能及血浆蛋白含量均降低,血 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力下降,且一般都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有合并多种用药情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对老年人的用药监测将成为药品不良反应重点,应尽可能做到个体化给药。因此临床用药时需慎重评估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谨慎选 择药物及用法用量。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和敏感性, 稍有用药不当就可能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所以,医生在治疗时应考虑年龄因素对 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剂型、剂量等,保证用药安全。

提示中老年 患者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对象之一。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机会和程度必 然高于其它年龄段。因此,中老年患者用药,应适当调整剂量,尽量减少合并用 药的数量,并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及时作出处理, 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

3.2给药途径与药品不良反应: 从表2可看出,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主 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118例药品不良反应中,静脉注射引起的有48例,占40.7%。

静脉给药途径相对其它途径给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频率最高。首先,这是由 于静脉滴注时药物直接进入人体,无首过效应,作用及不良反应较口服迅速而强 烈。其次,静脉注射液的浓度,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均可成为引发药 品不良反应的因素。同时,药物配制、药物的浓度、药液放置时间、滴速等也是 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病情,遵循“能够口服不肌注, 能够肌注不静滴”的原则, 充分考虑患者年龄、体质、用药史,尽量避免使用静 脉滴注给药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静脉给药时要密切观察,一旦发生药品 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尽可能减少静脉给药方式,减 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使用注射剂时,应注意进行正确的操作,避免因药 液配伍不当、浓度高、配置的液体放置时间过长、滴速过快等引起不良反应。

3.3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 药品不良反应引起各系 统器官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有49例次(41.5%),临床表现以皮疹和 皮肤瘙痒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这可能由于皮肤损害的临床表现易 于观察和诊断,而且不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另外,各种药疹主要为变态反应所 致,目前临床常用药物有的为全抗原或半抗原,进入人体后较易引起变态反应。

消化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也较多,分别为18例次(15.3%)、8例次(6.8%)。

3.4联合用药在本次调查中占58.5%. 各种药物单独作用于人体,可产 生各自药理效应。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也可使药效 减弱或出现不应有的毒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 用药种类多,发生率越高,因此,必须重视药物相互作用问题。[5] 4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医、药、护三者密切配合,认真执行药品 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时上报,通过加强药品不良反 应监测及评价分析,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警惕性,减少和预防严重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