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的结合探讨]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的结合探讨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的结合探讨 阅读与写作一直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 部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的加入写作的指导,在阅 读中提高写作,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

摘 要: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
结合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是古人 在阅读与写作上的经验之谈,形象的描述出了预读与写作之 间的关系,即阅读是用来吸收,写作是用来表达。总所周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巩固掌握字词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还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而写作则是将阅读 过程中所获得的语言、词汇、知识调动出来,以表达自己的 真情实感。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 联系、互相促进的。这二者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 一,因此,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等方面进 行论述。

1 增加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阅读层面,提高阅读质 量。

写作的完成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的劳动,需要借助大量 的阅读老灵活大脑,发展思维的逻辑性、形象性和创造性。

在小学学习期间,小学生们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 的,尽管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发展,小学的阅读教学已经有了 更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改变,但是毕竟在整个阅读的内容量和质量上还是有狭窄的方面。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小学生 写作水平的提高与发挥[1]。当今社会的小学语文老师的教 学责任就不单单是抓好课内的阅读教学,同时要注重课外阅 读的训练,尽可能的拓宽小学生的阅读量。

第一,选择从已有的教学材料入手,将每单元教学中设 计到的作家,作品介绍给同学们,可以作为一些课外作业, 将其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通过这 样的方法将课堂上涉及到的阅读延伸到课堂外,从而降低课 堂教学上的局限性,并且还能加深学生对单元教学中的文章 进一步理解,真正的一举两得。

第三,选择鼓励同学们订阅和借读一些国内高质量的文 学刊物,加大对报章杂志的欣赏,这也是提高小学生阅读水 平的一种有效的途径。这些正在发行中的刊物不同于读物有 其自身的特点,这些读物往往具有很强烈的时代气息,语言 的表达充满了生命力,反映的是当代学生、当代社会的特点。

2 科学的指导小学生的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根据不同 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当今社会许多学校的教育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小学生 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课外还要接受家长安排的大量补习 课程,根本没有大量的时间能够用在阅读上,所以选择一种 有效的阅读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采用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能有效的提高阅读 效率。泛读, 指的是读的多,不但阅读量大面广, 而且是不分文体的阅读, 其目的是博采众家之所长。鲁迅先生曾经说 过,不要专看一个人的作品, 以防被束缚住, 必须博采众长。

精读,是指对于文章中的精彩段落、精彩词句必须仔细阅读、 读熟、读透、读明白了。

3 增设阅读欣赏课程,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常规的语文课 与作文课外,要增加一门阅读欣赏课程,将其与其他两项相 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作文水平。阅 读欣赏课程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实施:
第一,自我欣赏法。可以让同学自己选取创作的比较满 意文章, 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 并介绍自己的写作历程、写 作目的、写作方法和想要表达的思想等。这种方法可以有效 的增强自身的写作信心, 有利于训练和增强同学们思维能力 [3]。

第二,推荐欣赏法。这种方法是让学生在自己所阅读的 文章中选择自身认为最有借鉴价值的优秀文章介绍给同学 们, 同时详细的分析一下自己所理解的这篇作品的立意、构 思、语言等。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更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而 且能加强学生在阅读作品中的鉴赏能力,等够使阅读效率增 加。

第三,质疑欣赏法。锻炼学生在读懂作品的基础上锻炼 提出质疑的能力,是同学们在学会在质疑中进行反思,学会 在反思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使同学们能够克服对作文恐 惧的心理状态,轻松的面对写作的挑战。小学时期是一个学生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多 注重对阅读训练的培养,加大对精品文章,名著的阅读量, 增加对名句,名段的记忆量,通过背诵提高行文下笔的能力 是很有帮助的。小学生的写作培养是这个学生学习生涯的关 键时间,在这一阶段对写作培养出兴趣,就能够避免在初中高中对写作出现厌恶心理,产生消极态度。只有良好的结合 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学生才能很好的做到下笔有物可写, 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化万. 切实提升读写结合中“写”的品质.小学 语文教师,2008,(06) [2] 张祥华.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中国教研交流,2009,(4). [3] 杨再隋,夏家发,刘中林, 等.语文课程建设的理论 与实践[M].语文出版社,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