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作文教学的密码
童心作文教学的密码 对儿童来说,作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曾言:“作文不 该看作一种特殊的事情,犹如说话,本来不是一件特殊的事 情。作文又不该看作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 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 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 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而无所谓练习:这就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完全一致了。”多么美好的境界 啊!然而,当下的作文教学,为什么离这样的目标愈来愈 远?为什么一提到作文,不仅孩子们怕写,教师也怕教呢? 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一文中写 道:“童心是儿童发展的密码,当然也应是教育的密码。” 儿童由于富有童心,因而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究的欲望, 充满了离奇的幻想和美好的期望。儿童作文,就是儿童用童 眼观察世界、用童心感受世界、用童言表达世界的一种自然 倾吐的过程。小学作文教学只有回归儿童,回归童心,才能 让儿童习作如说话般自然而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我提出“童心作文”的教学主张,希望用童心开 启作文教学的密码,让儿童习作能够写出童心、童言、童趣、 童思,回归儿童真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一、“童心作文”的内涵厘定 何为童心?《辞海》解释为:“儿童的心情;
孩子气。” 引申为真心、真情实感。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其所著的《童心说》中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在李贽看来,“童心”即天真无瑕的儿童之心。随着时代的 发展,“童心”又有怎样的内涵特质呢?在关于“什么是童 心”的调查问卷中,四年级的孩子们这样描述,“童心是儿 童天真快乐的心灵,充满好奇的念头,相信异想天开。”“童 心就是有一颗纯洁的、善良的、美好的心,一点儿也不复杂。” “一个人,无论年龄多大,只要心地善良,每天都很快乐, 就是有童心的人。”在众多的表述中,“快乐、纯洁、善良、 好奇、关爱、想象”等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也许,这就是 “童心”本来的样子。
所谓“童心作文”,包含两层基本的含义:一是作文教 学姓“童”,即我的作文我做主,释放儿童烂漫的天性,唤 醒儿童习作的灵性,弘扬儿童独特的个性,鼓励儿童自由表 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让儿童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
二是作文 教学姓“心”,即立文先立人,倾听儿童的心灵诉求,关注 儿童生命的自然状态,鼓励儿童说自己的话,说内心真实的 话,努力做到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实现儿童言语和精神的共 成长。
二、“童心作文”的实践路径 (一)知“童心”,让习作“特别定制” 在每一个童心世界里,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玄奥莫测 的世界。习作教学,首先就要走进童心世界,遵循儿童的心 理规律,关注儿童真实的习作需求,为儿童“特别定制”习作训练,让儿童的心灵在习作的世界里健康成长。
1.了解童心的特征 刘晓东在《儿童天书与儿童崇拜》一文中写道:“为什 么儿童好奇和喜欢探究?因为他们是向真的。他们渴望走出 混沌、困惑。为什么儿童喜欢听《卖火柴的小女孩》并常常 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他们是向善的。他们希望世界和平、 人人幸福、快乐。为什么儿童喜欢斑斓的色彩和随心所欲的 涂鸦?因为他们是向美的。”这就是童心,它充满了对真、 善、美的追求,充满了对世界的想象与幻想。习作教学要为 童心松绑,还童心自由,鼓励儿童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 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引导、唤醒、激活儿童习作的兴趣点 和动情点,让童心在真善美中快乐跳跃。
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5为例,教材要求是“植物 王国里有无穷的奥妙。请选择一两种植物,仔细观察,认真 研究,然后把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写下来。”因为要求 比较笼统,很多学生不知道要发现什么,研究什么,于是只 能依葫芦画瓢,仿照例文也写一棵树的发现,但由于缺乏对 树的了解和研究,大多是例文的翻版。针对这样的情况,我 重新设计了教材内容:在住宅小区和校园内外认领一棵树, 为树挂上自已手绘的认领证,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写 作:①了解树的名称、种类、生长习性等相关知识,向同学 们作具体的讲解;
②仔细观察树的干、枝、叶、花的形状及 其颜色,做好观察日记;
③给认领的树木浇水、松土,经常关注它的成长状况,记录自己和树共成长的故事。
“特别定制”的习作要求,离儿童的生活更近了,与他 们的心灵贴得更紧了,在广阔的时空里,儿童的习作五彩缤 纷,童趣盎然,平凡的生活也因儿童的发现和研究弥漫出了 沁人心脾的清香。
2.了解习作的需求 每一次习作,儿童积淀了怎样的情感基础,奠定了哪些 知识基础,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基础,又有着怎样的实践基础 等,教师都要了然于胸。只有了解并满足了儿童的习作需求, 才能拓宽习作教学渠道,开发最契合儿童习作需求的习作课 程,满足儿童的生命成长。教学五年级《写一个印象深刻的 场面》时,我这样调查并了解了学生对于场面描写的习作需 求:
场面描写,学生并不生疏。中年段,学生接触过几篇有 “场面描写”的课文,如《我给江主席献花》《虎门销烟》 《天鹅的故事》等。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初步知道 了什么是场面描写,大概了解了场面描写的方法,也练写过 几次“场面描写”,但因为缺少方法的迁移运用,写作效果 并不理想。到了五年级,教材中“写人记事”的文章出现场 面描写的频率较高,加之教学中渗透了“读写结合”的方法, 关注了方法结构的迁移,大多数学生再写“场面描写”,能 做到有序表达、语句通顺。但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本班52 名学生,只有14人在“场面描写”时,能较好地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突出场面的氛围。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 不清楚“点面结合”的用法及作用,多数学生把大量的笔墨 花在“面”的描述上,忽略了“点”的具体描写,致使文章 重点不突出,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本次习作 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明确场面描写的内涵,习得写好 场面中的“点”的方法,通过“一面带多点”“多面带一点” 等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进行场面描写的能 力。
像这样,通过细致的调查了解,清晰了学生的习作需求, 设定了科学的习作目标,习作教学就能有的放矢,儿童的习 作水平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二)顺“童心”,让习作“自然流淌” 童心是纯真的,他们追求快乐,热爱幻想;
童趣是丰富 的,它们有自己的快乐王国、生活的情趣。作文教学只有顺 应童心,尊重天性,才能开启儿童心扉,激发儿童的习作兴 趣,让儿童的写作变得简单而快乐。
1.“玩”中写。儿童是伴随着游戏长大的,动作游戏、 实验游戏、体育游戏、益智游戏、角色扮演类游戏等,孩子 百玩不厌。把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作文教学,可以激活 儿童观察、思维和表达的潜能,帮助儿童获得真切的认识和 体验,使儿童不用挖空心思搜索写作的内容,让儿童易于动 笔,乐于表达。
三年级,我上了一节《饼干咬画》习作课,一个孩子这样描写那游戏的场景:
我拿出饼干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先咬个简单的,就咬一 弯新月吧。我先把饼干的四个角给咬掉了,原本一张标准的 国字脸饼干一下子就变成圆脸的了,我很开心。再看看同学 们,一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估计跟我一样第一步都成功了 吧。我信心满满地开始第二步,在圆饼干中间咬了下去,准 备咬一个弧形,本以为能一步到位,可是只听“咔嚓”一声, 饼干碎了。看着散落的碎饼干,我的心也跟着“碎”了。为 了安慰自己,我毫不犹豫地把这些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碎饼干, 给吃——掉——了! 在玩乐中作文,和作文一起玩乐,玩中学写,写中再现 玩趣,作文也就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了。
2.“真”中写。习作源于真实的生活,真实是习作的生 命。新课程强调,写作教学应:“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 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童心作文”把习作放 在儿童生命成长的背景下,鼓励儿童无论是写实还是写虚, 都应该用真素材,说真心话,抒真情感,表真思考,让真实 的作文在儿童的心中安营扎寨。教学中,一要引导儿童寻找 真实的生活体验。可以鼓励儿童在家中养养鱼,种种花,遛 遛小狗,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从真实的生活体验中积累素 材。二要营造写作的各种真实语境,让孩子们体验到习作在 自己真实生活中的交际价值。一个孩子这样诉说自己的烦 恼:我最大的烦心事就是学弹琵琶。一说起“弹琵琶”这三 个字,我就开始头疼、脚疼、浑身疼。每一次去学弹琵琶, 对我来说都是天长日久。有时候我真希望自己能得一场大病, 那样就可以住进医院,也就可以不用去弹琵琶了。可是天上 的神仙好像并不同意我这个主意,每次弹琵琶都让我健健康 康地去,再平平安安地回来。
因为真实与自由,儿童才能享受到抒发真情实感的快乐, 作文教学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苏教版三下习作3是写“我的发现”,我布置了两项作 前准备:一是提前一周,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 寻找自己的发现;
二是在家庭作业中布置一小题,为“我的 发现”,鼓励学生每天用一两句话写下自己的发现,做到每 日更新。在细致的观察下,每个孩子都有了一双发现的眼睛。
“柳树上鼓起了一个个发青的小芽包,凑上去闻一闻, 一种只有春天才有的气息直往你的鼻子里钻。” “水池边的大石头与冬天也‘判若两人’了,在春天的 阳光下,它‘醒’了过来,原先的灰白色变成了灰橙色,用 手摸一摸,比冬天更水润、更光滑。把脸贴上去,那冰凉中 带着温暖的感觉很舒服。” 与自然相融,和生活贴近,习作便内化为儿童生命的一 部分,实现了“心动”和“行动”的完美结合、“内在体验” 与“外在行为”的有机统一。
(三)启“童心”,让习作“落地生根”小学阶段是儿童进入写作的初始阶段,也是激发儿童写 作兴趣、培养儿童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时期, 从儿童出发,顺应习作的本质属性,顺应儿童的习作心理, 精心指导,启迪童慧,让儿童习作“落地生根”。
1.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儿童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儿童从阅读中找到习作 的生长点:①仿写式。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学习语 言的基本途径之一,指导儿童进行句式仿写、段落仿写、篇 章仿写等,由仿到创,实现从“阅读”到“领悟”再到“创 造”的高效迁移。②改写式。比如,教学《雪儿》一课,可 以让儿童从雪儿的角度来改写这个故事。通过改变顺序,改 变人称,改变表达方式,甚至改变故事结局等,在改写、改 编中激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③拓展式。结合文本提供 的信息进行拓展描写,比如《荷花》中“看看这一朵,很美;
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一句,到底怎样美呢?课文没有写, 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画面写具体。④推想式。由文本 提供的信息推演结局,比如《花瓣飘香》一课,“我从集市 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 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第二天,母亲或者小女孩看到了窗 台上的月季花,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 写一写。⑤创作式。给文本中的人物以新的任务,比如《水 上飞机》中水上飞机又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务……亦读亦写, 亦写亦读,读写结合,读写共进,这是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统整的核心价值。
3.学会凝视。儿童的写作不仅仅要着眼于技巧的训练, 更要触及儿童的心灵,在习作中逐步培养儿童对生活的热爱 和美好的情感,培养儿童对自然的感受力、对自我的认知力、 对社会的思考力和对未来的想象力,要做到这些,需要培养 儿童拥有一颗细腻的心、一双敏锐的眼和一支细致的笔。曹 文轩说:“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他意在告诉孩 子们,身边虽然有足够的材料可供书写,但还需要具备“凝 视”的能力,只有认真观察生活的人,才能写出生活的美好 和与众不同。花园的花开了,要引导儿童看看花的颜色,闻 闻花的香味,感受花的触感,读读花的故事;
河里游过一群 鱼,可以数数有几条,想象一下它们在水底自由嬉戏的快乐 ……习作的“大地”是“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 我们要引导儿童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 官来参与,来体验,在凝视中感受世界的精彩和习作的乐趣。
(四)润“童心”,让习作“扬帆远航”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让我们重温自己的童 年时代吧,让我们再做回儿童吧。只有永远和儿童在一起, 才会永葆童心,充满生命的活力,永远会懂你的——儿童, 我们的孩子们。”让我们记住先生的教诲,重温自己的童年 时代吧,在作文教学中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 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如李吉林老师一般,做一个长大的儿童,去开启习作教学的密码,让习作成为儿童心灵的放歌。
参考文献:
[1]顾琴.童心语文:教学本源的应然回归[J].语文 知识,2016,(7). [2]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J].人民教 育,2007,(23).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