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赏练笔提升儿童自主阅读效能的积极策略
摘赏练笔提升儿童自主阅读效能的积极策略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会采用摘抄和赏析的形式加强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这种方法将读书这一“口头作业” 有形化、书面化,便于教师检查、评价,不失为推进课外阅 读的一大良策。但是综观学生的摘抄赏析作业,不难发现, 为摘抄而摘抄、赏析不得法等现象俯拾皆是。细究其因,首 先,摘抄与思维分离,目标模糊,以至于摘抄只为抄满一定 字数;其次,操作形式单一,重复的摘、赏流程在学生能够 胜任之后,挑战性降低,成了“小和尚念经”式的无意识行 为;
第三,课文学习挤占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课外阅读的过 程指导缺失,摘抄与赏析成了师生的额外负担,能做已属可 贵,质量只能忽略。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将摘抄与理解、 赏析、评论、创作相结合,以小练笔的形式呈现,根据不同 文本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形式,用书中未解的知识、有趣的 现象、鲜明的人物等去吸引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 中的思维参与度,努力将这一摘赏练笔打造成阅读、分享的 必需,以此提升儿童自主阅读的效能。
一、设计摘赏梯度 1.合理介入的限制 “摘赏练笔”最初只需学生摘抄喜欢的语段,随意写下 感受,可长可短,充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教师评价点定位 在发现学生表达中的优秀之处,少作纠错式评判,给予学生表达的安全感。
当学生胜任经验式的摘赏表达之后,介入一些限制性要 求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增强练笔的挑战性。这种限制性的要 求可以涉及主题内容、表达方式、选文题材等不同方面,可 结合课内习作指导的内容、要点等联合进行,如苏教版四年 级上册习作4要求在习作中用上“象声词”,那么在教学之 前可让学生紧扣有象声词描写的语段展开摘赏练笔。不过最 终还是要将摘赏练笔的选择权还给学生,驱动学生的内在需 求,自主摘赏。
2.逐级提升的模仿 3.辅以有效的建模 摘赏练笔源自于学生的阅读感受,这些基于学生已有认 知、经验的感受,无对错之分,可以是零散、无序、模糊的。
如要形成书面表达,必须使零散无序的感受条理化,使模糊 的印象清晰化。为此,有必要介入一些“表达模型”,使学 生的言语表达更趋规范,推动学生的理解感悟走向深刻。
如在阅读过程中摘录精彩的比喻或拟人句后,学生应对 比喻、拟人这些修辞手法本身的作用熟练掌握,并深入文本 给出在语境中的理解。“本身的作用+语境理解”这一感悟 之法化解为“表达模型”,它可以是这样的: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学生借助这一模型便可直入理解 的重难点之处,表达也更“入格”规范。
当然,“入格”的目的是为了“出格”。“模式化”表达容易使学生个性的感受僵化、消解,而个性的消解是违背 阅读推进的初衷的。摘赏练笔必定要引导学生从“模式化” 表达中跳出来,在持续练笔过程中介入审美情感,实现“去 模式化”表达。
二、提供赏析支持 摘赏练笔不是随意进行的,习得一定的摘赏之法能够帮 助学生更有效地展开阅读,深入积累。
1.表达内容的定位 摘赏练笔是在学生多元感受的基础上来确定赏析表达 的内容的,这也能相应地避免学生摘抄的随意性,“赏什么” 决定着“摘什么”。学生言语发展规律、课标指定的目标内 容,都是确定赏析表达内容的依据。如课标第二学段要求“能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就确定了必须写清所摘录片 段的主要内容这一要求;
课标第三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 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我就确定了 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品词析句的要求。再如,我要求学生通 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的方式表达感受,继而引导学生在阅 读过程中关注生活化的细节描写、入情入境的环境描写等。
这些表达内容的确立,指引着学生不断关注并深入文本、 书籍中的经典语句。反之,对经典语句的有目的的赏析也能 不断丰富表达的内容,将学生的自主阅读推向深入,催生阅 读的乐趣。
2.言语范式的确立言语范式的确立使得个性化的感受得以条理地表达,使 学生能思维清晰,更加深刻地领悟文章内容,继而提升自主 阅读的效能。
如五年级学生在摘抄《城南旧事》语段之后,写下赏析:
“这段话主要讲了英子发现妞儿就是疯子秀贞的女儿。我从 连续两个‘可不是’中感觉到英子一开始就猜到妞儿的真实 身份,现在是得到了证实。我从‘浑身都抖起来’感觉到英 子知道这个消息后很兴奋,她要马上带妞儿去跟秀贞相认。
我觉得妞儿很可怜,她的养父一直打她,她得不到爸爸妈妈 的爱,跟秀贞相认挺好的,秀贞一定会对她好的。” 3.优秀资源的分享 摘赏练笔篇幅短小,辅以范式的参考之后,更易于被学 生所掌握,同时,也为他们突破范式、去模式化的表达提供 可能。
如六年级学生在阅读《青铜葵花》中对芦苇荡的一段描 写之后,写下赏析:“葵花被青铜救了,坐在船头的她不再 惊恐,眼前就是这片迷人的景色。此时的芦苇荡与以前葵花 跟爸爸看的芦苇荡大不相同,那时虽然也是‘整个世界全是 芦苇荡’,但那是满眼的孤独寂寞,现在‘云、阳光、水与 一望无际的芦苇,无穷无尽地变幻着,将葵花迷得定定的’, 我想这个‘定定的’一定是‘定心’的‘定’,因为葵花的 生活中出现了青铜这样一个好哥哥。真的是好哥哥,为葵花 做项链、藏好吃的、举着让她看戏……如果我也有这样一个哥哥多好,嘻嘻。” 这段模糊了“三段式”的赏析表达中包含着学生上下文 贯通对比理解的思维深度、对书本主旨情感的细腻把握、透 视文字直击画面的独到的审美体验等,多方融合、意蕴悠长。
教学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一定难度,但可以通过伙伴分享的方 式推进,让学生自主意会,互相影响,久而久之,也能取得 不错的效果。
三、丰富赏读形式 摘赏练笔是阅读反馈的一种形式,考查的是学生自主阅 读的投入度、理解力、感受力等,因此,“摘抄+赏析”并 不是唯一的练笔形式。针对不同体裁、不同主题、不同目的 的阅读,应设计不同的练笔形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历练表 达中挑战优秀读物,收获阅读乐趣。
1.信息检索 【现场】 问:背叛许云峰等共产党 人的是谁? 答:甫志高。
问:成岗被捕前做了一件 什么事来通知地下党他被捕的消息? 答:在窗口挂了把扫帚。
问:书中写到的三个集中 关押共产党政治犯的地方是哪儿?答:“渣滓洞”“白公馆”“梅园”。
这是学生们在读了《红岩》之后开展的“信息对垒”。
像《红岩》这样情节性强的小说类书籍可以采用略读、浏览 等方式推进,通过“问答式”的练笔,提取书中重要信息即 可,培养的是学生的速读能力。在信息的检索、提取中,小 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代表性话语、特殊地点、道具等都 能有所呈现,同时,也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评价,来思考怎样 的问题才有价值,怎样的信息才值得重视。
2.人物素描 这是一种以感知、解读人物为主要目的的阅读反馈形式, 呈现的是人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惯、特殊爱好、气质特点 等。一篇好的“人物素描”练笔,包含着学生对该人物表层 信息的扫描提取、日常习惯等的敏锐捕捉,以及品质气质等 的总结凝练。经常开展此种练笔,有助于提升学生遣词造句 的凝练性和精准性,并在人物形象的清晰化闪现中,使学生 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文本内涵。
这种“人物素描”式练笔也是推进诗歌阅读的一个好方 法。如学生在阅读金子美铃的儿童诗《橙花》后写下“人物 素描”: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长得娇娇弱弱,有一双忧 郁的眼睛,卷卷的头发垂在肩上,时常穿一条白色镶有蕾丝 花边的连衣裙。她朋友很少,经常蹲在院墙边哭泣。她喜欢 橙花,在她的心中,橙花有着伤心的味道。
3.事件短评许多经典的书本中都藏着指向“真”“善”“美”的核 心价值观,因此我们的阅读指导也应努力聚焦书本中的“真” “善”“美”,让学生“浸润在爱、责任、友情等人类文化 的伟大母题中”,获得生命的发展。“事件短评”式的练笔 就是将学生阅读引向事件背后的核心价值,通过对事件的评 论,表达对社会、生活、成长等的理解。
《年轻的国旗》这篇文章讲述了五个中国姑娘历经艰难, 让国旗在异国小镇举办的国际街坊节上升起的故事。学生在 阅读之后展开短评式练笔:国际街坊节上不见中国国旗,这 是对我们国家的不尊重!五个中国姑娘联系校长,寻找国旗, 骑行9个小时终于取回国旗,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事情啊! 为她们的行为点赞!她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爱国就在我 们身边。
4.趣味交际 【现场】 一生手拿纸巾不停擦泪。大家一阵大笑,脱口而出:是 林黛玉。虽然她演得不像,但林黛玉的哭太经典了,全班学 生无一例外地都猜中了。一生一边呵呵地笑,一边拉过旁边 的同学,拍着同学的背,笑说:“宝玉呀,我的心肝。”大 家也异口同声地答:贾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