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识课【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 工程,短时间内便集聚了大量优质资源。在通识教育中有效 应用这些优质资源,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 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通识教育的教学观念转 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通识教育的水平和 质量。华中师范大学以“学习心理学”这门通识课为例,对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探 索。

“学习心理学”是为华中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开设的 一门通识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学习究竟是什么——对 学习的概念解读;
人是如何学习的——对学习的理论解释;

你是如何学习的——对学习实践的反思;
信息时代的教育变 革与学习文化创新——学习的未来展望,共18个学时,其中 课堂讲授8学时,其他形式的教学(如研讨、汇报、社会实 践等)10学时。学生在选修该通识课之前,需先修心理学基 础课程。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引入了来自“中国大学视 频公开课”的优质资源,把观看视频、教师讲解、学生自学、 师生讨论等多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并在这一过程中对中国大 学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探索。

“学习心理学”视频公开课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 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主讲的,是我国首批向社会公众开放 的20门大学视频公开课之一 [1]。该视频公开课共12讲,每讲半小时左右,总时长387分钟,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的基本 内涵、三类学习(知识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 习)的心理机制、学习动机的分类、六种学习方式(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创新学习、多媒 体学习)的适用条件等,因应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具 体应用中需采用不同模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一、通识课教学中视频公开课应用模式的构想 我们按照“学习心理学”视频公开课在“学习心理学” 通识课教学中应用的时间阶段——课前、课中和课后,构想 了三种基本的应用模式:“翻转课堂式”、“课堂嵌入式” 和“课后拓充式”。它们在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组织 形式、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信息技术应用及视频发挥的功能 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主要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三种应用模式之要素 比较 比较要素 翻转课堂式 课堂嵌入式 课后拓充式 教师角色 课前:学习指导者 课堂:知识答疑者 课堂: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 课 堂:知识传授者 课后:引导反思者 学生角色 课前:主动研究者 课堂:主动研究者 课堂:被动接受者 课堂:被动接受 者课后:主动研究者 教学形式 课前学习+课堂探究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课后 拓充 课堂内容 问题探究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兴趣启发 技术应用 自主学习、交流反思、协作讨论 内容展示 内 容展示、协作交流、自主反思、知识管理 视频功能 提前预习、发现问题 辅助讲授和理解 拓展延 伸、发散思维 1.“翻转课堂式” “翻转课堂式”的核心思想来源于近年来兴起的“翻转 课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 求学生在课前先完成视频公开课的观看,教师在课堂上再予 以讲解,因此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课堂讲授为辅[2]。

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答疑者,学生在 课前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交 流反思和协作讨论,而在课堂上则以问题探究为主,教师针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详细讲解,并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难点 问题。公开课视频在这种应用模式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让学 生提前预习和发现问题。

2.“课堂嵌入式” “课堂嵌入式”采用的则是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学模式, 在这里表现为教师随堂播放视频资源并进行及时讲解。这种 应用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发现为辅,它主张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呈现各种学习资源;
与此同时, 学生只要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即可。少数情况下, 教师也会结合视频公开课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知 识的传授,如课堂研讨、小组合作等方式。但总的来说,技 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内容展示上,公开课 视频的功能则是辅助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

3.“课后拓充式” “课后拓充式”是指“教师课堂讲授知识内容,学生课 后观看视频进行拓展深化”这一应用模式。它与前两种应用 模式的不同,不仅体现在观看公开课视频的时间阶段上,而 且在以下几个方面也有所不同:从教师的角色来说,他既是 课堂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课后反思的引导者;
从学生的 角色来说,就课堂学习而言,主要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而在 课后则是主动的研究者;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的是课堂讲授 和课后拓充相结合的形式;
课堂教学的内容上,教师不仅要 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 顺利地引导其进行有效的课后学习;
在技术的应用上,除了 要提供课堂知识内容的展示工具,还要提供学生课后学习的 协作交流、自主反思和知识管理等工具;
在公开课视频发挥 的功能上,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巩固,更重要的是能 够使课堂内容得到拓展和延伸,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视 野得到开拓等。

二、三种应用模式的具体实践及效果分析针对构想的上述三种应用模式,我们以网络学习平台为 支撑,在“学习心理学”通识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其逐一进 行了实践,对公开课视频在通识课中应用的具体过程及其方 法进行了发展和完善,根据不同应用模式在实践中应用的具 体效果,提出了一个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应用的总体 框架。

1.“翻转课堂式”的具体实践与应用效果 “翻转课堂式”的应用模式颠覆了“课堂知识传授+课 后练习巩固”的教学过程,形成了“课前知识传授+课堂问 题解答”这一新的教学过程模式。在学习“学习究竟是什么” 这一专题时,我们对“翻转课堂式”这一应用模式进行了实 践探索。它分为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个阶段:在课前学习 阶段,学生通过观看“学习心理学”视频公开课的第一讲“什 么是学习”,完成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布置的相应练习, 发现并记录下自己难以或无法解答的问题,从而为有效的课 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在课堂学习阶段,教师重点针对学生 共同存在的问题和知识难点开展活动学习,结合自主探究和 协作学习两种方式,引导学生共同进行问题探讨和成果交流, 最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给予点评,并对学生存有 争议的地方和遗漏的关键内容进行补充和总结。

为了解“翻转课堂式”应用模式的教学效果,我们设计 了五道测试题对学生的知识习得情况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学生的答对题数主要集中在0—1和4—5上,分别占30.10%和56.90%,而答对2—3题的学生仅占13.00%。由此可见:学生 的正答题数呈现出两级分化的特征。进一步调查发现,学生 的知识习得率与其心理学基础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密切相 关。我们通过对照分析得出,那些错误率较高的学生的心理 学基础知识都相对薄弱,而且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较 差;
相反,那些错误率较低的学生不仅心理学基础知识扎实, 其自主学习、自我监控的能力也相对较强。由此我们可以认 为:“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自主学 习能力正相关,即学生的基础知识越高或自主学习能力越强, “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效果越好。

2.“课堂嵌入式”的具体实践与应用效果 “课堂嵌入式”是这三种应用模式中相对简单、轻松的 模式,特别是对学生来说,其无需做相应的课前准备工作, 也没有繁重的课后学习任务,只要尽可能多地吸收和消化教 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内容即可。在学习“人是如何学习的” 这一专题时,我们对这一模式进行了“课堂嵌入式”的试用, 它主要分为预备、讲授、练习和总结四个阶段。在预备阶段, 教师要向学生呈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并明确学习任务,让 学生能够在清楚重难点的前提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讲授 阶段,采用则是穿插播放视频公开课(庞维国“学习心理学” 视频公开课:智力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 习、学习动机)的方式,用于辅助教师对某一知识内容的讲 解,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领会和把握教学重难点。在练习阶段,主要是检验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效果,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的方式可根据练习的性质及自身特点自主选择独立探究或 小组合作的形式。最后,教师要对本堂课的知识脉络进行简 单梳理,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准确解析。

我们对“课堂嵌入式”的教学效果也进行了相应调查, 包括心理学知识技能测验和情感态度问卷调查。测验结果显 示,学生在心理学知识技能上没有显著变化;
但问卷调查结 果显示,学生在情感态度上有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 对“学习心理学”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提高,73%的学生认为 “学习心理学”这门课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 作用,而在前期调查中,对这一问题持肯定态度仅占51%;

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增强,通过对学生每周观看“学习心理 学”相关视频公开课的平均时间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 学生在第三周和第四周观看视频公开课的时间上升最快,而 这正处于专题二的教学阶段。

3.“课后拓充式”的具体实践与应用效果 “课后拓充式”教学主要是利用学生的课堂时间和课后 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应用模式。

专题三“你是如何学习的”采用的就是这种应用模式。在课 堂学习阶段,我们选择了教师讲授和活动学习相结合的方 式:一方面,教师向学生讲述不同学习策略的相关案例;
另 一方面,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等进行基于案 例的活动学习。在课后学习阶段,教师通过给学生指定一系列相关的视频公开课(庞维国“学习心理学”视频公开课第 7至12讲),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 探究性学习,其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并加深其 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每一个主题的视频公开课在网络学 习平台上都配有对应的练习,用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然 而,课后学习阶段最为关键的是学生是否能够在视频学习和 练习实践中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因此教师要适时启发和引 导学生进行反思性的学习。

我们通过查看学生的学习日志发现,多数学生反映“课 后拓充式”的应用模式让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 方法。一位学生在日志上这样写道:“通过课后视频公开课 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新的学习方式,根据它们的适用条 件,对照自己的学习风格,我觉得我更适合自主学习。在平 时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我通常是选择向老师请教, 主要原因在于我很难找到可用的学习资源,要进一步提高自 己自主学习的效率,我认为要从提高自己的资源获取能力着 手……”另外,不少学生还谈到自己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相关 知识与理论分析其他同学的学习风格,帮助他们找到影响其 学习效果的关键原因。由此可见,学生不仅能够应用所学心 理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还能为提高他人的学习效率 提供建议。

三、三种应用模式适用的知识领域 我们构想的这种应用模式在实践中的效果取决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首要的是教学内容所从属的知识领 域和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布卢姆(Benjamin Bloom)等人 认为,学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基本领域:认知、情感和动作 技能[3]。由于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不同应用模式 具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选择通识课教学模式时, 除了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现有视频公开课的相关 特点,更重要的是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翻转课堂”应用模式更适用于认知领域 认知领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陈述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在通识课教学中,这两种知识的习得过程常被学生认为是枯 燥乏味的,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教学方式的呆板和无趣。“翻转课堂式” 这种应用模式,不但有助于解决通识课课时紧张、学生个体 差异偏大等问题,还有助于学生逐步向更高层级的认知目标 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翻转课堂式”这一应用模式下,较低 级的认知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公开课来实 现的,特别是对于先行知识较弱的学生来说,视频公开课的 学习为其高效率的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将视频公开课的学 习置于课前,除了能够帮助教师创设课堂教学境脉,开展基 于问题的学习活动;
还可以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有针 对性地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因此,在课堂 教学阶段,教师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学生高级认知目标的达成 提供指导和帮助。2.“课堂嵌入”应用模式更适用于情感领域 克拉斯沃尔(David R. Krathwohl)等人依据价值内化 的程度,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五个亚领域:接受 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4]。然而,在通识课教学中,人们往往将学生在认知领域 的发展放在首位,而忽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这不仅与情感 定义的模糊性、情感领域的宽泛性以及情感测量的困难性有 关,还与教学过程缺乏体验密切相关。埃克森(Ackerson C.) 也指出,情感教学与学生在学校中的体验有着广泛联系[5]。

因此,在通识课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体验性有助于促进 学生在情感领域的发展。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 使用视频公开课有助于激发、深化和升华学生的情感。由于 视频公开课的播放时间相对较长,要想使其在有限的课堂时 间内高效率地发挥教学作用,教师首先应该将其切割成一些 相对较小、较完整且相互关联的知识单元,并结合真实课堂 情境选择性地播放一些能够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和情感体验 的视频。同时,教师要根据视频公开课的内容设置相应的问 题情境或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 而引导其在思考、讨论和体验中逐渐实现价值与价值体系的 性格化。

3.“课后拓充”应用模式更适用于动作技能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也被分为多级,辛普森 (Simpson E. J.)等人认为它包括感知、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行为、适应、创新等 [6]。众 所周知,动作技能的习得是需要示范、指导和练习的;
且从 长期迁移上来看,分布式训练的效果要比集中式训练好[7]。

因此,在通识课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动作技能,光靠教师 在课堂上讲解示范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学生在课后有计 划地进行自我训练。视频公开课在指导学生的课后实践上发 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操作示范型的视频公开课,为促进学 生复杂动作技能的掌握提供了极大支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在遗忘相关动作时可通过查看视频公 开课得以继续;
其次,学生可通过控制视频公开课的播放速 度来分解或细化复杂技能,促进技能自动化的形成;
第三, 有层次感的视频公开课还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和启发作用, 引导其实现动作技能的创新与迁移。由此可见,“课后拓充 式”的应用模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动作技能。

四、对三种应用模式之约束性条件的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视频公开课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突破时空限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锻 炼学生学习能力等上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并不是每一次 使用视频公开课都能取得上述效果,使用不当只会适得其反。

目前,我国视频公开课多用于课后学生自学,教师在课堂结 束时常常会建议学生去观看一些与本次课相关的视频公开 课,但其效果却并不理想。一是因为学生缺乏较强的自我约 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若没有硬性要求或学习任务,基本不会去看;
二是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和引导 帮助,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容易产生挫败感 并失去信心。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教师没有真正认 识和掌握公开课视频的使用面临的约束性条件,无法结合具 体情境合理选择相应的视频公开课应用模式。为提高视频公 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效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并充分 掌握每一种应用模式的约束性条件。教师在选择视频公开课 的应用模式时,除了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属性,即所偏向的目 标领域;
还要从视频公开课的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 的教学技能及其所能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 分析,充分发挥不同应用模式的优势。

表2对这三种应用模式各自的约束性条件进行了对比, 星号的多少代表了某一因素对这三种应用模式约束性程度 的高低。“翻转课堂式”这一应用模式对视频公开课质量、 学习者学习能力和学习支持服务的要求都较高,其主要原因 在于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必然需要学习者具 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而高质量的视频公开课能够在减轻学习 者外在认知负荷的前提下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效率,较好 的学习支持服务则可以正确引导学习者快速解决难点问题。

由于“课堂嵌入式”这一应用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因此, 它对视频公开课质量、学习者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支持服务的 要求相对较低。然而,要带动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 教学任务,并达到教学目标,无疑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对于“课后拓充式”这一应用模式来说,则需要学习 者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尤其是自我调整和自我监控的 能力,同时,它还需要视频公开课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的课 后学习需求,但最为关键的是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持。

表2 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三种应用模式 之约束性条件 约束性因素 翻转课堂式 课堂嵌入式 课后拓充式 视频公开 课质量 学习者 学习能力 教师教 学技能 学习支 持服务 随着视频公开课的不断发展及其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 观看视频公开课日益成为学习者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通识 课教学中,视频公开课不仅可以作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基 础教程,还可以作为辅助教师课堂讲授的重要补充,或者作 为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拓展资源。而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 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不但对提高通识课的教学质量具有重 要意义,对改善其他课程性质的教学现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 借鉴价值。参考文献:
[1] 佚名. 促进文化传承 共享优质资源——首批试点 建设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线[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11):
95. [2] TUCKER B. The flipped classroom [J]. Education Next, 2012, 12(1):
82-83. [3] FOREHAND M. Bloom’s taxonomy [J]. Emerging 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teaching, and technology, 2010:
41-47. [4] KRATHWOHL D R, MASIA B B.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Book 2:
Affective domain [M]. Massachusetts, Boston:
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5] ACKERSON C. Affective objectives:
A discussion of some controversies [J].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s, 1992, 3(1):
7-11. [6] SIMPSON E J.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in the Psychomotor Domain [M]. Washington, DC:
Gryphon House, 1972. [7] HEDEEN T, RAINES S S, BARTON A B. Foundations of Mediation Training:
A Literature Review of Adul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Design [J]. Conflict Resolution Quarterly, 2010, 28(2):
15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