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力量的建立策略
关于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力量的建立策略 30多年来,随着新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作为市场经济 大众化产物的独立学院已具有一定规模,正处在提升质量凝 练内涵的发展阶段,自身已成为国家改革开放近30年制度创 新的一个具体体现,对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由于起点低,底子薄,独立学院的发展正面临着来自各方 面的挑战,发展前景令人颇为担忧,尤其是独立学院的教学 质量问题,不仅影响到独立学院的自身生存和进一步发展, 也直接影响到社会对高等教育改革的认同和评价。教育教学 质量是一所学校的命脉,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队伍。根据独 立学院自身发展实际与师资现状,建立独立学院教师资源共 享机制,打造一支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和发展相适应的高素 质师资队伍,将为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提供有利保 障。
1 独立学院师资现状 1.1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来源 目前,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分为专职和兼职两部分:专职 教师一般为:(1)公办高校离退休干部、教师和专业技术 人员;
(2)公办、民办高校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生;
(3)企 事业、科研单位离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
(4)社会上有一 技之长的人员。兼职教师一般为:(1)普通高校在职教师;
(2)在读研究生或博士生;
(3)企事业和科研单位专业技 术人员。1.2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必要补充的独立学院,在经过几十年 的孕育发展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也有了较大提 高,极大满足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需求和民众日益增长 的多元化教育需求。但从当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看, 其发展速度一直较落后于学校的规模扩张和学校持续、科学 发展的速度,成为了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和进一步发展的 “瓶颈”,其普遍存在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 流动性大和教师归属感不强等问题。
1.3 独立学院师资现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长期以来,独立学院教师资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是 制约其教学质量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独立学院的教 师年龄结构上来看,普遍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失衡状 态,以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50岁以上的老年教师居多,中 青年骨干教师较少。老年教师虽有丰富经验,且责任心强, 但上课“带不动”现象普遍,师生间互动性较差,教学质量 难以保证。年青教师知识新、思维活跃、工作热情高,但经 验相对不足,责任心不够强,这种青黄不接的现象,制约了 其课堂教学质量;
从学历层次上来看,独立学院专任教师, 以硕士为主,博士较少,学历相对于公办本科院校教师来说 偏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科研发 展潜力;
从知识构成来看,刚毕业的研究生多,从其他高校、 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调入的教师比例低。这些都不利于教师创新思维发展,也不利于教师间的优势互补,影响到学校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 建立教师资源共享机制是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 力保障 2.1 建立教师资源共享机制有利于整合先进教学管理理 念 独立学院作为对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是新生事物,与 公办高校在生源质量、办学理念和教师要求上有很大不同。
作为有别于公办高校的民办高校,独立学院针对自身办学实 际和发展现状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学生管理等方面也应 自具特色。公办高校办学历史长、办学经验丰富,有一大批 深谙教育规律、纵览古今、横贯中西的专家学者,建立教师 资源共享机制,可以引进凝聚了这批专家学者智慧探索的办 学理念、教学模式和管理理念,吸取精华为我所用;
企事业 单位、科研院所直接面对社会经济发展,面向市场,汇聚了 一大批既懂市场规律,又具有过硬技能的专门人才,他们对 人才培养有更具科学性、实践性和可行性的独到理解和特殊 需求,可以适当吸取他们关于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思想, 从而实现独立学院教学观念理念的最优化整合,为提高教学 质量提供理论上的保障。
2.2 建立教师资源共享资源机制有利于独立学院师资 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独立学院的教师来源决定了其层次和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建立教师资源共享机制,互相引进优质教师资源,为 独立学院注入新鲜“血液”,一方面可以补充独立学院教师 学缘结构上的“空档”,弥补一部分专业领域师资“断层” 现象,改变一些专业青年教师后劲不足的弱势,优化一批较 强专业和领域的师资队伍结构,形成独立学院合理的师资结 构梯队;
另一方面通过优质教师资源的引进,既能帮助独立 学院解决自建的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后劲不足、成长缓慢等 问题,也可以带动和扶持独立学院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学术梯队”,从而提升教师 整体素质,为独立学院教学质量锻造有力的“精兵强将”。
2.3 建立教师资源共享机制有利于独立学院的学科专业 建设 独立学院由于办学历史短,基础相对薄弱,学科专业建 设往往处在“起步”阶段,或正处在由量变到质变进而特色 化的跨越式阶段。通过教师资源共享机制,在高校学科带头 人和企业、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等“智库”的共同推动下, 不仅可以在借鉴公办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 基础下,逐步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还可以通过企业、科研院所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联系,科学设 置学科专业,并在借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方法、新工艺、新 流程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可行 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专业,不断优化学科 专业,将专业做大做强,从根本上推动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建立独立学院教师资源共享机制的对策研究 3.1 发挥体制灵活性特点,建立开放性的人才共享理念 实现教师资源共享的首要任务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不再 把优秀教师当作学校独有的“资源”,而是全社会共享的“公 共财富”,对人才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断开拓视野, 打破行业界限。不但从其他高校,而且可以从企事业、科研 单位广泛吸纳所需人才,以开放性胸怀和兼容性心态充分利 用社会上可利用人才资源。同时,在人才聘用形式、人才选 用标准等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真正做到有标准但不 拘一格,有制度但不墨守陈规,以实现不同背景教师相互学 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资源的最优化整合效率。
3.2 打破“院墙约束”,实现校际、校企间人才资源最 大利用 打破高校间、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社会的“院墙约束”, 实现人才资源跨地域、跨单位、跨制度的自由、有序、适时 流动。通过校际间互聘和联聘,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可以采 用联聘形式,到重点高校和名牌高校聘请专家学者担任兼职 教授或客座教授,给予一定教学科研任务,定期到学校给学 生授课,举办学术讲座、指导青年教师等;
二是加强同类型 院校间优秀教师互聘,加强校际合作。通过“经验交流会”、 “一帮一”、“结对子”等形式互相取长补短,成长进步, 促进一批自有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三是在自愿和互利基础上,与周边大型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合作,实现教师和技 术人员的双边互动,加强校企合作。
3.3 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人才资源共享库 3.4 建立灵活的人才评价机制 针对独立学院教师资源来源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以及学 校与教师特有的权利关系,建立相对灵活多元的人才评价机 制,不以职称、学历等单一标准和模式来衡量人才、评价人 才,依据教师不同类型、各类人员的不同岗位特点,分别制 定考核标准,实施另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在执行过程中严格 按照相应的标准执行,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并建立考 核工作的监督机制,增加考核的透明度。
“民办教育对于中国将来教育体制的改革起促进作用, 因为民办学校一般来讲比公办学校更具有自主性和活力,所 以活动空间和余地也就更大,可以突破一些原来的体制性障 碍。”如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所说,建立独立 学院教师资源共享机制正是根据其灵活性、自主空间大和市 场联系紧密的特点,用共享来激活存量,既防止了重复投资 的浪费,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是其制度创新的具体体现。
有利于教学资源和结构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实现教育资 源效益的最大发挥,为独立学院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素质应用 型人才锻造了“精兵强将”,为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提高提 供了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1] 周彩霞,刘庆珊,李山,张丽芳.民办高校师资队 员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11). [2] 张娟.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环境建设[J].新乡师 范高等专科学院报,2006(5). [3] 饶敏.抓住“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契机实现高校教 师资源共享[J].高教探索,2005(1). [4] 杨甜甜.我国高校教师资源共享机制初探[J].周口 师范学院学报,2008(4). [5] 李炜巍.对高校教师资源共享的冷思考[J].武汉科 技学院学报,2008(12). [6] 陈伟鸿.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及其保障问题[J].教育 发展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