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约到自律高校辅导员职业守则内化与职业人格的完善】辅导员守则

从规约到自律高校辅导员职业守则内化与职业人格的完善

从规约到自律高校辅导员职业守则内化与职业人格的完善 高校辅导员职业守则是对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的职 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职业技能以及与同行、社会 关系等方面的要求,是每一个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必须遵 循的行为标准,它从道义上规定了高校辅导员在从事辅导员 工作时应该以什么样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职 业技能去做好学生辅导工作。辅导员职业守则需要内化为辅 导员的内在道德自律和理想追求,外化为辅导员的自觉行动, 方能真正发挥出职业守则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守则的内在逻辑及其作用 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明确地将高校辅导员职业守则概括为“爱国守 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从其内 在逻辑来看,这20个字的职业守则又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爱国守法”处于第一层次,这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 提。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在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 政治教育,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至关重要。“爱国守法”是 对辅导员最基本的政治要求。坚定的政治信仰、严格的组织 纪律、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和守法、护法的观念意识,是辅 导员职业能力的鲜明特征。

“终身学习”处于第三层次,这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重 要条件。辅导员集教育、科研、管理、服务于一身,岗位职 责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对其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对辅导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要求,意味着 由不同专业背景进入辅导员岗位的年轻人,都要通过系统的 培训和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提高学识水平、科研能力、管 理技巧和服务水准,蕴涵可持续发展的能量与动力。

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职业守则虽然只有短短的20个字, 但却是辅导员政治要求、学识水平、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 的综合体现,是辅导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并且“在辅导 员职业道德的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它是辅 导员在教育工作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根本要求,也是 指导和评价这一职业行为的总的标准。” 与其他的制度规则、职业规范一样,守则是自上而下制 定的职责规约,是“他律”。守则的落实与执行,无法完全 靠行政的力量发挥作用。对辅导员而言,除认真学习和准确 理解守则内涵外,更重要的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把外在 的特定的政治、业务与道德要求,转变为个体内在的学识修 养与道德品质,由制度“他律”,转变为自我约束的“自律”, 依靠个人的道德自律,自觉践行规范要求,担当履责。

二、高校辅导员守则内化的过程与条件 从规约到自律,需要将职业守则转化为辅导员个体的道 德信念与道德行为,使之成为每个辅导员的基本遵循。这一 转化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内化”。“内化”是心理学概 念,一般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变。引申到伦理学领域, 即道德内化。简单说,就是将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等社会道德标准转化为个体内心的道德意识、情感、信念与道 德准则等内在品质,进而升华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和实践。这 是一个由外而内,继而由内向外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遵 循的不是简单的由知到行的理论逻辑,而是教育活动的自身 逻辑:在与其相适应的心里机制上,通过价值体认,外在的 观念与规则被理解、认同、接受和强化,逐渐转化为个体内 在的动机与需求,并形成自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最终 积淀为个体的道德素养。

辅导员经由教育、管理、服务等职业活动,逐步形成对 基本守则的理解认同,自愿将守则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和行 为依据,进而上升为一种职业自觉意识的过程,正是守则内 化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认识、情感、意志、能力等内在品质 的过程。辅导员个体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和道德修养的自我 完善,则是实现职业守则良好内化的重要条件。

1.较强的专业素质是必备条件。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核 心是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基础则是专业理论素养。辅导员 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涵盖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的宽口径知识储备是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之一,较高的 政治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是辅导员从业的必备条件。

不管有着何种专业背景,一旦成为辅导员队伍的一员,必须 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具备较为深厚的马 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在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 时,能够胜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1-2门课程的教学,而专家型辅导员则要具备独立开展思想政治研究的能力。较强的 专业素质是实现辅导员个人发展前提和基础,也是辅导员队 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需要,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保 证,这就意味着辅导员从入职开始,就进入新的学习过程, 对于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而言,则涉及知识结 构的完善或重建。

辅导员守则强调“终身学习”,一方面是基于上述辅导 员专业能力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顺应辅导员职业素 质的高要求。辅导员作为教师,不同于专任教师,除了思想 政治教育专业的宽口径知识储备,还涉及心理健康教育,职 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要求掌握教育学、心理 学、管理学、历史学、职业咨询的专业知识,掌握大学生教 育和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基础知识,以应对工作中随时出 现的新问题、新难题。这是极高的职业素质要求,需要合理 的知识结构和广博的知识视野,因此,唯有坚持不懈,励学 笃行,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与理论水平,才有足够的胜任力。

随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推进, 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培训业已系统化规范化日常化, 分层递进的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基本完备,科学规范 的基地管理机制也已建立。由被动接受培训到主动学习研究, 辅导员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增强了胜任力,胜任力则能够强 化职业信仰。高校辅导员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他们期望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又有着价值选择、理想信念的迷惘和困惑。面对日趋严重的就业压力,不同专业背景的年轻人, 人职前选择这个职业,更多的是找份工作,有个“饭碗”, 将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辅导员职业可 能只是作为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或过渡阶段,职业认同感不 高,职业情感淡漠,遑论专注与坚持。随着专业素养提升和 胜任力增强,辅导员逐步融人其职业角色,能够把自己当下 的工作与未来的职业目标统一起来,将辅导员职业视为最值 得投入最富有责任感的存在,由认知到认同,由观念更新到 信仰确立,爱岗敬业,不断走向职业生涯的高处,实现人生 价值与理想追求。

2.深厚的文化修养是重要条件。辅导员身兼教育、管 理与服务多重职责,既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也 是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等学校辅导员 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要求辅导员“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 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 力等”。所谓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能力由素 质转化而来,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素质的高低。对于辅导员而 言,职业能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专业素质的厚薄,更取决于 文化素养的高低,组织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 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等,映照出辅导员的全部 文化修养,任何一种孤立的要素都难以形成其职业能力,无 法完成其职业活动。修养源于知识的内化与升华,词汇的丰 俭多寡不仅关涉语言、文字表达的感染力,更影响思考领域之大小高低;
人文素养的深浅决定着眼界、生活态度与品味 的雅俗优劣,也能深刻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的格局与发展, 正所谓:“知识愈丰富,审辨愈精当,胸襟也愈恢阔。”就 能够在丁作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创造力。

辅导员与学生交往密切,接触最多。辅导员的学识修养、 审美品位,以至于个人风采,都会直接影响着其班级成员的 生活基调与精神风貌,有着显著的导向价值和激励价值。辅 导员要“学为人师”,就要有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修养,尽 力做一个对中国文化各方面都具有睿识的通人,用丰厚的学 问修饰心灵,提升心智;
注重理想的依托和风雅的陶铸,着 眼于性情人格的提升和高尚品质的传承。面对纷繁复杂的社 会现象和五光十色的诱惑,辅导员能够胸襟澄然,执着如 一;
能够自律自审、从容自信与正确抉择。辅导员的这种精 神期求与文化气质,会极大地感染学生,带动他们从传统文 化中获得滋养,储知蓄理,扩充眼界,增添智慧。由辅导员 所带动和营造的学院、班级共同体的文化气质、文化环境, 润物无声,涓涓人心,将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观念和意识, 引导着学生的精神成长。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完善和提升 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毋庸置疑的是, 德性修养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根基。占人云:“德者事业之 基,未有基不同而栋宇坚久者。”辅导员守则重在立德。“爱 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五项守则,融进了理想信仰、职业情感、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 着眼于塑造辅导员的高尚人格。因之,以德修身,完善职业 人格,是辅导员职业守则内化的源头性工程。

人格是使用比较宽泛的一个词,不同学科有不同理解和 定义,通常指人的脾气习性与后天道德实践活动所形成的道 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在生活中所表现 出的为人的品格和操守。可以说,教师的职业责任决定了其 人格的高尚性。辅导员要在全部工作中坚持“育人为本”, 守护这份美好初心,须凭借自己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 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身心素质。可以说,完满的人格是 构成其职业道德内在本质的精神力量。

自律是约束内心的一种能力,是严格要求自己和自觉规 范自己的一种意识和行为。由于道德行为根植于内心的道德 观念,难免与各种欲念相冲突,自律需要极大的意志力,意 志活动起着方向性、稳定性、持续性上的保障作用。辅导员 职业守则的良好内化,同样离不开严格自律。辅导员对守则 的认知认同到转化成内在信念与需求,并最终支配其外在行 为,不仅取决于辅导员的修养、能力与理想追求,更取决于 自律自省。自律,就会拥有强大的内心,不会为外物所役;

自省才能自知,品格上许多亏缺都可以免除。当辅导员按照 守则要求对自己的观念意识进行自我认知与评判,对自己的 行为进行反思和检讨时,才有可能进行自我匡正、自我砥砺 与自我完善,将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心中的道德自律,并借南行为传递,升华为道德实践。

辅导员肩负着学生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双重角色。而 有资格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必须学问、能力、品格,件件 都经得起衡量。辅导员丰厚的学养,出色的能力,高尚的品 格,共同淬炼出“为人师表”的人格特质。作为学生的知心 朋友,辅导员的道德风范、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因素,也 会持久地熏染、感化着学生,与学生朝夕相处,辅导员良好 的人格示范,是无言之教.无教之教,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学 生在芜杂的价值倾向系统中正确抉择,由“利益追求”回归 “精神家同”。与此同时,在陪伴呵护学生成长的过程中, 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芟除意识形态荒原中的杂草, 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在丰富华严的 世界中随处吸收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养成冲和豁达 的心境和镇定安详的风度,获得最沉稳的生命安顿。

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守则内化是必需的、可能的,也是 可行的,它对于优化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加快高校辅导员 职业能力建设、持续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都具有持久而 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