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在小学高年级管理中的发展路径建设和作用

情感教育在小学高年级管理中的发展路径建设和作用

情感教育在小学高年级管理中的发展路径建设和作用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 时刻,处于心理发展的骤变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明显增 强。他们对父母的要求不再一味顺从,对教师不再像过去那 样崇拜。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教育管理过程中运用情感教育 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情感教育就是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 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 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 全的人格特征。情感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生命教育、生活教育, 是要实现教育关怀人的本质,是教育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非特殊的教育形式。

目前,仍有许多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 视了学生情感教育,只注重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忽视学生 态度、价值观以及品德修养方面,导致学生只关注学习成绩, 集体意识淡漠,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不能积极主动地理解他 人,不能感悟生活的美好。

这些情感缺失表现在班级管理中,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 功能的发挥,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而班级是学校教育的 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个性的重要环境。

将情感教育融入班级管理,探求情感优化班级管理的新策略, 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一、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 市内3所小学六年级学生200人,年龄12~13岁,其中女 生109人,男生91人。

(二)研究工具 结合市教育局已有的问卷自行修订的《小学生情感教育 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学生的基本心理状况;
班级管理中的 师生关系;
学生对班主任的认可程度;
情感管理的具体状 况;
班干部的工作现状;
个人情感状况以及不良情绪宣泄的 方式等。问卷试测两个周后重测,重测信度为0.86,针对问 卷内容对实验班的42名学生进行了观察和访谈,与问卷调查 结果的对照分析表明,有38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与观察和 访谈的结果相一致,说明该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总体心理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拥有好朋友的数量”、“生活幸 福指数”、“学习的愉快心情”以及主动认错的态度均占到 总数的七成以上。虽多是独生子女,但大部分学生的心态还 是比较阳光和健康的,这也为运用情感教育进行班级管理的 实施提供了可能。当然,在“是否离家出走”这一问题上, 有12%的人离家出走过或有过此想法,这个数字应充分引起 家庭以及学校的重视,也说明应加强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高年级小学生之间的友谊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初步形成 了个人的性格以及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但由于意志力还不够坚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待发展之中,所以 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容易灰心、颓丧,或者会出现理智 不能驾驭感情的现象。从调查结果来看,也比较吻合,高年 级小学生的情感还是比较细腻和敏感,虽然有个性偏执的一 面,但主要体现为与人为善、积极向上的品格。

(二)学生基本情绪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九成的学生面对教师误解、生活困境等 情景,表现出移情和正确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当问及“看 到路边乞丐时,你手里恰好有多余的零钱,你会怎样做?” 有78%人赞成提供帮帮助,有20%的人赞成“不给,认为他有 可能是骗子。”有2%的人赞成“不给,跟我没关系”。虽然 只有2%,但也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考虑到社会上确实有许 多骗子,也感觉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这也许是小学高年 级不好管理的一个因素。学生在情绪宣泄方式上,60%的学 生通过移情行为发泄;
31%的学生采取打枕头、打沙袋、狂 打电脑等行为发泄;
9%的学生采取关起房门哭、绝食等无助 的行为发泄。

小学高年级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有所提高, 已经能够正确辨认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但 仍缺乏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和宽慰的能力,易受情绪的影响 或支配。这是促进学生健全发展,适时开展情感教育的良好 时机。

(三)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态度这说明教师的情感教育是不足或欠缺的,对于小学教师 来说,他们的专业水平对学生的影响远远比不上他们的情感 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很多学生之所以喜欢某门课,不是因为 它重要,而是因为他们喜欢该任课教师。朱小蔓[1]认为, 如果说有两个小学教师,一个的知识水平为90分,情感水平 为60分;
另一个的知识水平为60分,情感水平为90分,那么, 后者更有资格上岗任教。小学教师一定是要学生喜欢的教师。

(四)学生对班主任的评价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有七成的学生认可班主任的工作。但对 于“班主任是否经常性、针对性地与学生谈心”、“班会课, 班主任是否都能认真准备,形式多样,效果突出”以及“班 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态度类型”等问题,认为“收效不大”的 占42.5%,认为班主任“工作被动”、“说的多做的少”、 “很少与自己谈心”、“对自己关心一般化”、“对待同学 公平方面一般化”也为数不少,占到总人数的23%~42.5%之 间。说明班级实行情感管理方面还要加强,班主任与学生的 情感关系上还有待改善。

(五)学生对班干部的评价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班干部的认可度并不是太高。对 班干部对班上的管理持否定意见的高达73.5%,这个结果值 得让人反思。50.5%认为自己能胜任班干部,可同意“当干 部要多做事”的却只有4.5%,足见学生只有“官念”,却并 无“实干”的思想,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在班级管理、班干部培养中,应加强“以 人为本”的情感化管理。

班主任把班级管理权长期交于班中少数几位班干部手 中,置大多数学生于“被管理”的被动地位,造成学生班级 地位的差异,引起一些学生不服管而捣乱。学生大多提到班 干部在管理方面不以身作则,好打小报告。同时好使用一点 小特权,如让学生替他做值日,经常庇护与自己关系好的几 个同学等。很明显,这是一种不以学生为中心,不以实现学 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班级管理。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 学生总体心理状况是阳光和健康的,主要体现为与 人为善、积极向上的品格,为运用情感教育进行班级管理的 实施提供了可能。

2. 学生能够移情和正确理解他人情绪,并做出反应。

但仍缺乏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和宽慰的能力,易受情绪的影 响或支配。这阶段是促进学生健全发展,适时开展情感教育 的良好时机。

3. 任课教师情感教育存在不足或理解有偏差。

4. 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关系上还有待改善,在班级管 理应加强情感管理方面的内容。

5. 在班级管理和班干部培养中,应加强“以人为本” 的情感化管理。(二)研究建议 1. 班主任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自身情感与学生情感 的沟通。“身教胜于言教”。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 织者,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影响重大。要想引领学生的情感, 班主任就需要修炼自己的情感。

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养成平和、阳光的心境。

班主任的不健康心理特别是不健康的情绪状态和暴躁的性 格,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

其次,在班级中运用情感的力量,让学生参与管理,自 己维护纪律,自己管理自己。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 生的特长,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了解,增强了互动性,提高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2. 形成情感教育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 的情绪自知力。情绪自知力是指学生能够正确感知和表述自 己正在发生的情绪。小学高年级学生遇事表现出情绪化、易 冲动的特点,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显得很 不成熟。所以,班级要形成情感教育的氛围,培养学生在同 学交往中的情绪自知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任课教师也要借助 教学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要教育学 生树立责任感;
主动对思想上、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同学解疑 释难,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化解矛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 改革学生评价机制,开展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增 强班级成员的凝聚力。班主任应重视调动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各种 活动安排,激活学生的情感潜力。改进班级管理、建立多元 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才能将班级生活变成学生个性发挥和发 展的舞台。

班级情感无疑是凝聚集体向心力的无形纽带。班主任要 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营造团结、合作、互助、彼此信任、 奋发向上的氛围,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激发和增 强班级成员的凝聚力,进而增强班级情感。如,让学生自己 设计班旗、班标,美化自己的班级,创设自己的评比台。通 过这些活动,使班级标志化、统一化,促进班级同学行动的 一致化,通过制定班徽等象征物,使抽象的班集体意识具体 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和增强班级成员的凝聚力。

4. 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情感教育合力作用。学校 应突出情感教育氛围,使老师与学生之间应形成友好信赖的 关系,这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很有帮助的。教学以学生为 中心,教师与学生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交流,提 出建议,树立学生积极进取的自信心,营造和谐、友好的学 习气氛, 这也是建立学生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必要前提。

在学校运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加强与家庭及 社会的合作。一个和谐、互助互爱的家庭氛围,对于培养他 们的情感意识是不可替代的。家庭中父母应帮助子女形成良 好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帮助、指导子女确立正确的交 往目标,端正交往态度。而社会的舆论导向也有责任引导整个社会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视和培养,社会有责任通过媒体、 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把积极向上的情感注入学生心中,让学 生在众多情感合力的影响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