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方法建设
中学心理健康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方法建设 一、研究背景 十几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增强中学生 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 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各校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水平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如校领导是否 重视,办学理念及学校各项工作安排等因素导致开展水平的 差距非常大。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顶峰,生理发育已成熟,而心理 发育处于风起云涌的状态:对于独立与自由的渴望与管理严 格的校园、父母的唠叨成鲜明对立,渴求友情、爱情,却时 时处于高考的重压之下。人际关系问题、生涯决策问题、强 迫性思维问题甚至抑郁症、焦虑症在现代学生中层出不穷, 他们对心理、心理健康有着不同侧重的需求。而中学校园里 的心理健康教育,却远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
教师开发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择, 不仅能让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固定下 来,而我们心理教师们也能不再被挪为他用,专业性得到保 障。更能让学生接受系统而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学 生不同层面的心理需求,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足发展。
二、研究主要内容 (一)关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类选修课课程设计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一般分为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称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程或显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是学校列入课程计划并通过 显性课程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心理健 康施加影响的一类课程。本项目研究所设计开发的课程均属 此类课程范畴,故而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此不作叙述。
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常又可分为两种类型模式:
一是学科课程模式,即较为系统地传授心理健康基础知 识的一种课程形式,这种模式的课程具有知识性、基础性和 问题逻辑性等性质,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的 基础部分。
二是活动课程模式,即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 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原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地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旨在提高学 生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的一种课程形式, 具有活动性、主体性、互动性、体验性和感悟性等性质。
(二)关于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类选修课课程设计的 原则与目标 1.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课程设计的原则 国家教育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修订)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结合我校实际与学生心理需要, 我们拟定心理健康类选修课程的原则是:发展性原则、体验 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2.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课程设计的目标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可按照基础性目标、 矫正性目标、发展性目标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基础性目标:通过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课程,让 每一位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意义,理解和掌握必须掌 握的心理健康知识,具备自我心理保健和调适的基本能力, 从而预防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的初级目标。
矫正性目标: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应面向特殊群体学 生开设矫正性课程,从而对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群体学生实 施危机干预,达到矫正的目标。此类课程对心理辅导老师的 要求极高。
发展性目标:中学生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对自己的成长、 潜能的开发有着更为强烈的渴望和追求。因此,我们要实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性目标,帮助学生加强对人生、 学业的心理认知,从而积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主动发展, 最终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完善的人格,这是心理健康教育 的最终目标。
这三个层次的目标,是一个从近期目标到远期目标的发 展过程,也是从低级目标向高级目标发展的过程。只有学生 的心理素质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心理问题的出 现,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心理健 康教育的最高目标也才最终实现。(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课程的组织 1.改革心理健康类选修课课程的教学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位的体验式活动 课程。因此,必须建立起多样的、学生积极参与的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以往以课程讲授为主要形式的单一 教学方法,强化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选修课要积极运用情 境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助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强调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构心理健康选修课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载体和具体化。根据普高学生的 心理发展规律,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各门课程的不同 目标,我们逐步建构起心理健康类选修课课程内容体系。
比如作为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实现心理健康教 育的基础性目标,内容选择是一个健康、四个学会和三个感 受,分别是:心理健康、学会适应、学会交往、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感受青春、感受情绪、感受生命。
3.完善心理健康类选修课课程的评价机制 由于心理是一种不可量化的主观现象,具有内隐性、个 人化的特点,因此,普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类选修课课程 体系是性质比较特殊的课程体系,很难像其他学科一样制定 硬性、统一的考核标准。评价标准应突出其发展功能,激发 学生发展动力,关注其发展过程。
三、研究成果(一)满足中学生不同层面的心理需求 心理健康选修课的开设满足了学生基础性与发展性心 理的需要,学生在各种心理活动与体验中,拓展视野,增强 人际交往能力。
(二)构建起心理健康类选修课程常态化的新平台 在心理健康类选修课程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探索了各 种增强学生心理品质的新方法。课程教学、专项作业、社会 实践等形式,逐步积累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为深化、 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积累了新经验,从而使心理健康教 育有了常态化实施的新平台。
三、不足与建议 (一)评价体系不完善 (二)课程类型还较单一 实践研究中虽然已有三门选修课程,但依然无法满足高 中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尤其是矫治类的课程目标还是空白。
这就需要心理老师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心 理状况,适时地开设有针对性心理课程。
(三)师资力量薄弱 完备的课程体系自然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而当前学校 一般只配备专业心理老师一名。建议今后加强教师心理知识 的普及,让更多对心理学有热情的老师经过专业培训加入到 兼职心理老师的队伍中来,从而完善心理健康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1]姚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南 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1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