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作三思]

乡镇工作三思

一、必须进行思想武装

  可以说,法轮功给了我们一个反面教材:用毫无科学的迷信理论,辅之以经济手段,强化培训,武装了一些中国社会中并非优秀的少数群体,竟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令人震惊的影响力。更令人吃惊的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市场经济的实用主义社会里,为了一个虚幻的目标,吸引了那么多的人,有少数人竟不惜自己的血肉之躯!我想:在一个乡镇,党委政府完全可以运用手中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用堂堂正正的理论通过强化训练来武装优秀群体,以金钱为杠杆,以地位为手段,使一些最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群体的价值观和利益目标达到整合统一。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分子和活跃分子决定了各阶层的价值总体取向,我们影响了他们,就影响了整个社会。巴莱多的“二八定律”就这样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为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如在一班学生中,20的顾客,实现了80的利润。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只要找出尽管是少数的但却是各阶层中的优秀的代表人物,分配时间,集中精力加以影响和武装,其力量不亚于核爆炸。

  因此,我认为,在一个乡镇,首先是干部吸收和培训的问题。因为,政策和策略决定了之后,干部便是决定因素,如果没有当年的延安干部培训,就没有解放中国时那么大的战斗力。乡镇党委政府要经常不定期分别举办乡镇干部和村组干部中的优秀分子的培训,特别是青年干部的培训,要强化训练,对少数人甚至要进行洗脑,用什么样的思想武装头脑?比如群众观,怎样才是正确的群众观?这就既要坚决反对置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于不顾、搞简单的行政命令,又要坚决反对置国家政策法律于不顾,走群众尾巴主义路线。既要服务群众,又要领导群众。通过在思想上进行占领并武装,对典型的案例地进行分析讨论,对先进村和后进村进行解剖调查,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激活每个参与者的潜能,提高每个参与者的理性思维,从而使当今乡镇大多数干部感情用事、感性想事这样一个状况行到根本改变。有良好的理性思维作为掼,工作中才可能有良好的行动。

  第二是农技和市场经济的培训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为什么这样艰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种养技术素质普遍偏低千百万农户的信心不足,市场经济的规律未被掌握造成农户裹足不前,在经济落后的乡镇,各行业的优秀分子未被现代科技和现代市场经济武装起来,同时,又没有培养出科技种养和市场经济的活跃分子,产业结构调整就肯定会步履艰难。因此,乡镇党委政府就必须根据农时和现实,选择一些活跃分子和优秀分子,举办各种类别的培训,如水果的种植、鸡、猪等养殖,对市场前景的分析和中外名优农产品的推介等,既可以以中心村为培训点,出可以以责任区或镇为培训点;通过聚合裂变,以释放能量,来启动经济的发展.

  第三是文化渗透。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辅之以政治,经济手段,用意识形态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使这些优秀分子和活跃分子认同我们的大目标,进而影响所代表的各个阶层。同时,在各行业各层次培养并树立标兵,用典型带动来实施舆论导向。

  二、必须整合社会力量

  统一战线是毛泽东创建中国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曾说,共产党人要把95以上的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也就是统一战线,在一个乡镇,如果不能整合各层次的社会力量,党委和政府就会孤家寡人,更谈不上什么所谓的影响力。

  首先是党政班子的团结,但只有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团结,才能达到整个班子的目标统一和利益一致,才能把全体乡镇干部组织成一个步调一致战斗方阵,这是第一道统一战线。

  其次是村组干部和党员的第二道统一战线,本着干部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的原则,把各村一些最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活跃分子,吸收充实到村组干部和党员队伍,村两委班子要建强,组长要选准,组长是乡镇政权的神经末梢,如果组长队伍建设这个基础不牢,村委会就会摇动。村党支部必须以乡镇党委政府作为后盾,用政治策略和经济手段,使全体村组干部和党员的达成共识且目标基本一致。这样,乡镇政权的经络和血管才能畅通,以免于局部瘫痪。

  再次是通过以经济为载体,政治手段统一全体乡镇干部和村组干部及党员的目标,并使之影响到家属和亲朋好友,这就是第三道统一战线。

  最后,如果县委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要求全县所有工作人员的亲属在农村的矛盾,由本人包干负责,无论是矛盾纠纷还是产业调整。如产业结构调整,他完全可以帮助农村的穷亲戚脱贫致富,既符合儒家社会重视亲缘关系的道德观念,出符合江泽民以德治国的思想。

  如果能够建立起以上四道统一战线,何愁乡镇政权的凝聚力强,何愁社会矛盾不能调和,何愁社会大局不稳?

  建立这四道统一战线的关键,就是乡镇干部能不能错位,当今农村矛盾错综复杂,根源之一就是利益不尽一致。矛盾发展成为敌我矛盾时,自然有司法机关处理,而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时候,注定我们乡镇

干部能只能充当矛盾调和者,而且只有充当中立的调和者,乡镇政权的权威才会被各层次群众的接受,才可能把矛盾的双方统一在自己的两边,才可能在对立中找共同点,领先为调和对立的桥梁,去达到对立之后的统一。尤其是作为党政主要领导人,即使是矛盾直接对准机关本身甚至自身的时候,也要超脱在矛盾之上,把矛盾调和当作第一天职;如果双方观点不能统一,最低标准也要争取尽可能地接近,否则,在对立在寻求统一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三、必须善待贫困群体http://www.yytv.com.cn版权所有

  最贫最苦的人最具有斗争性而最不具有妥协性,毛泽东曾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主要是指这一群体。有史以来,这一群体一直是对抗政府中的中坚力量,改朝换代的主力军。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最富的人是少数,最穷的人也是少数,中间状态占绝大多数,明智的统治者,选择了争取了两头,稳定中间的政治策略。其中的秘决就是因为争取了贫困群体对政权的支持,就是除了火源;富裕了的群体是政权天然的支持者,是隔离带;贫富之间的中间群体最易于妥协,没有火源就难以点燃。如何对待贫困群体,决定着一个朝代的兴衰。善待贫困群体,就会使社会矛盾缓和,政权趋于稳定;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才有可能全力去发展经济,才有可能走向繁荣。史书称之为以仁治国,仁者无敌。

  所以,在处理农民负担的时候,切忌照搬本本,搞所谓一刀切的公平执法。可以说,凡是涉农案例,都是它的错,因为人穷气高。一些贫困的农户在乡镇干部收取税费时,很自然出言不逊,针锋相对;冲突一旦发生,中产阶层的农户就会去火加油,富裕的农户就会混水摸鱼免交税费,对抗政府的统一战线就随之形成,这个地方就自然失控了。因此,我们不仅要根据贫困农户的贫困程度采取相应的减免缓政策,而且要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确保我们这个社会的软腹部的安全,以预防社会的裂变。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