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家庭教育应用道德他律观念
早期家庭教育应用道德他律观念 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人价值标准支配”,皮亚 杰、科尔伯格等人的研究表明,个体的道德发展具有其规律 的普遍性,是一个由他律走向自律,由感性走向理性的过程。[1]幼儿的道德发展以他律为主要特征,并体现在儿童道德 认知、情感和行为各个方面。
1他律道德的发展特征 伴随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的蓬勃发展,幼儿的道 德他律现象被引入道德心理的研究中。杜威把道德发展具体 划分为三个水平,即前因循水平、因循水平和后因循水平。
其中前因循水平指“行为由生物的或社会的冲动驱使而产生 道德”,因循水平指“个人不加批判地接受他的团体的标准”。
[1]麦独孤和杜威从现象和经验层面总结了道德发展的规律, 反映了幼儿阶段道德他律的基本特征,即幼儿在成人和社会 的影响下产生道德,并受权威的支配。
1.1他律道德的情感及其原因 幼儿他律道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人类生存的社 会环境来看,幼儿的道德他律是社会和儿童自身发展的必然 趋势。社会要维持稳定需要通过一组稳定的、培养其成员间 有秩序和可预测的社会行动标准和价值观来组织。[2]这种 行动标准和价值观是一种权威,并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幼 儿作为一个脆弱的自我中心的个体,父母和老师的权威成为 其寻找独立的典范。“在个体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他律道德倾向于维持一种无需决心和结果的平衡”,由于对外界环境 缺乏了解,幼儿通过他律来实现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幼儿道 德上的他律是社会与个体发展的趋势,也是幼儿寻求发展和 社会化的重要一步。
1.2他律道德的认知及其表现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规 则。3~7岁的儿童大多意识到了规则的存在,认为规则是“由 于父亲的权威,绅士的权威,甚至可能是上帝的权威而确立 的”,它神圣不可侵犯,必须无条件遵守。科尔伯格深化了 皮亚杰的他律道德理论。科尔伯格认为他律道德即:“所谓 的对:避免破坏规则而受惩罚,完全服从,避免对人和物造 成物理伤害。做得对的理由:避免惩罚和权威的强力。“” 社会观点:本阶段的人采纳的是自我中心的观点。处于这一 阶段的个体不考虑他人利益或认识他们与行为者的利益之 间的区别,更不能把这两种观点联系起来,依据物质后果而 不是依据他人的心理兴趣裁判其行动。把自己观点和权威观 点相混淆。”[3] 1.3他律道德的行为及其发展 他律道德行为是由内外因共同决定的。幼儿的他律道德 情感和他律道德认知是他律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幼儿对权 威的敬畏以及对社会认同的渴望使幼儿产生他律道德认知, 即规则是神圣不可改变的,必须去遵守。他律道德行为的外 因包括奖励、惩罚和各种环境变量等。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导致幼儿他律道德行为的产生,同时行为也会影响内因和外 因。
2他律道德理论对学前家庭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他律道德阶段是个体一生道德发展的起始阶段和必经 阶段。理解幼儿他律道德的实质和表现,有助于我们在学前 家庭教育中把握幼儿道德发展的规律,通过营造和谐的亲子 关系和德育氛围,采取正确的德育措施来推动幼儿道德素质 的提高以及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2.1从他律走向自律:儿童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了解和遵守规则是他律道德的基本表现,也是道德发展 从他律走向自律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对幼儿的说教也要注意 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首先,向幼儿传授的道德 规范应该在幼儿能够理解的范围内。例如告知幼儿爱护花草, 友善地对待其他小朋友是幼儿能切身体会并去遵守的,若告 诉幼儿热爱祖国和社会,显然是不能为其所理解和接受的。
对幼儿的说教应该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其次,以说教为主 的道德教育应该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家长应该以平 和的语气和耐心的演示来告知幼儿道德规范,而不是训斥的 语气或简单粗暴的命令。惩罚或许更容易使幼儿遵守规则, 但也会使幼儿对规则产生盲从,不利于将来更好地理解道德 规范的本质。
2.2奖赏和榜样的示范: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2.3同伴间的协作与交流:幼儿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幼儿的道德他律是以家长权威为导向的行为方式,这是 由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皮亚杰认为“家长 和教师把外在规则强加给儿童,会加强儿童的他律定位。儿 童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在平等的氛围中体验合作”。儿童从 他律道德走向道德自律的决定性因素是同伴间的相互影响, 因而家长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去构造被儿童所适应,为儿 童所学习的社会环境”[6],营造儿童协作的氛围。在他律 道德阶段初期,幼儿在认识上对规则抱有无知的尊重,在实 践上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体现出矛盾的一面。幼儿在 同伴交往和游戏活动中能够暂时远离成人的权威,并体验到 平等、互惠、自由的原则和氛围。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下,一 方面幼儿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行为方式,更多地加入到游戏 和同伴交往中,另一方面幼儿逐渐明白规则是一种集体意志, 并可以在互惠的前提下变通。由此幼儿的实践与认识达到一 致,并逐步走向道德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