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维教学数学建模论文
小学思维教学数学建模论文 一、铺路搭桥:沟通生活原型与数学模型的联系 数学本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而数学模型更是多次 抽象后的结果,这就使之与学生有了一定距离。因此,教师 要想方设法缩小学生起点与数学模型之间的距离或者搭起 两者之间的桥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寻找实际生活的原型。比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中,我从学 生熟悉的故事――“小猫钓鱼”入手,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在解决类似“走迷宫”式的趣味问题中初步建立“顺” 和“倒”的模型,初步感知顺向思考与逆向思考两种数学思 维方式,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小猫钓鱼”的故事为学生 找准了知识原型,当然这只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隐喻,教师 在此基础上用方框加箭头的形式将故事加以提升,挖掘出更 为深刻的“顺”和“倒”的模型,才是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 找准了学习的起点,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数学抽象。
二、意义建构:创设促进思维抽象化的教学程序 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用 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和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教 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抽象化的教学程 序,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深感悟到数学 思维的抽象美,感悟到数学建模的文化价值所在,汲取到求 真求知的力量。再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的教 学为例,教学例题1时,我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将文字转化为框式图,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文字表达的 框式图,舍弃次要因素,抽象出既简洁又准确的纯数学符号 表达的框式图,初步建构起数学符号归纳的模式。这种纯数 学符号的框式图,更利于学生厘清倒推的过程、方法,形成 技能。学生在教学中亲身经历了框式图逐步抽象的过程,初 步建立起倒推策略的模型。而教学例题2时,我引导学生主 动探究两步倒推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框式图整理信息, 在汇报比较中进一步沟通文字和数学符号的联系,优化方法。
此时,教学的重点转向倒推策略本身,我引导学生细细体会 倒推的起点、顺序、方法,并在方法多样化的比较中,进一 步体会倒推策略的基本特点,从而促使学生掌握基本方法。
三、举一反三:重视数学模型的解释与运用过程 数学建模是一种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重 视其“学数学”的功能,还要关注其“用数学和巩固数学” 的功能。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初步构建的数学模 型进行解释和运用,做到融会贯通,自主地将数学模型纳入 自己的学习结构。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减法》一课时, 教师往往首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完整地说出图的意思:5 个小朋友在浇花,走了2个,还剩3个;
然后,让学生将题目 的意思用圆片摆一摆:从5个圆片中,拿走2个,还剩3个;
接着,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5-2=3,并说出算式的含义。
至此,大部分教师认为已经完成了减法含义的教学,于是就 此打住,进行例题教学的小结。可是,我认为从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角度来看,这个教学环节并不能就此结束,要进一 步让学生说说“5-2=3还可以表示什么”,让学生用生活中 的数学问题来举例。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数学建模的过 程,并且和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相贴切――由具体、 形象的实例开始,借助操作予以内化和强化,最后通过思维 发散和联想加以扩展和推广,赋予“5-2=3”更多的模型意 义,使学生在举一反三中掌握减法的意义。数学建模作为数 学学习的一种新方式,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 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 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建模 思想的引领下,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创造性地学习,掌 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又能学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 活动经验,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