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论文理论_法语语言学理论分析及应用论文(共3篇)

法语语言学理论分析及应用论文(共3篇)

法语语言学理论分析及应用论文(共3篇) 第1篇:研究性学习在法语语言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法语学习的走俏,使得国内各高校该专业一时间 蓬勃发展,而法语专业本科阶段的语言学理论课程却是在近几年才被列入教学大 纲的。事实上,语言学中的很多著作都是采用法语撰写的,因此法语专业的学生 对于学习理解语言学本应该有着先天的优势,但由于国内法语专业该门课程发展 时间较短,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教材数量和质量的缺陷,教师专 业水平和教学手段的不足,教学目标和大纲制定的偏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 单一等。使得学生闻语言学课而色变,教师谈语言学课而无奈。面对法语语言学 的重要程度和现实状况的巨大落差,对其研究不仅止于“提高重视”更应该是“迫 在眉睫”,一场法语语言学教学的改革呼之欲出。本文就是在这样一个迫切的现 实背景下,深刻探讨了以布鲁纳、奥苏贝尔的认知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图式学习 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法语语言学教学中的构建和试行。企盼这一有着科学 意义的课程走出目前的窘境。

一、法语语言学本科教学现状 (一)法语语言学课程建设现状 首先是法语专业本科语言学理论课程设立时间较短,《高等学校法语 专业高年级法语教学大纲(试行)》中没有明确法语语言学的课程要求,使得整 个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诸多环节都尚不成熟,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和实施 的难度。比如,对于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过程的研究性学习 模式而言,目前的课时安排显然是不够的。其次是专门针对语言学本科阶段学习 的教材少之又少,《法语语言学教程》和《法语语言学导论》几乎占据教学内容 的半壁江山,教学内容的匮乏导致自主学习时无法得到充足的学习材料,增加了 研究性学习的阻碍。

(二)法语语言学教学现状 一方面,一些高校该课程的法语教师本身的专业方向可能不是语言学, 加之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内容的枯燥,使得语言学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很难构建 起来。另一方面,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语言学课程对于法语水平 的提高没有帮助,体会不到语言学理论与外语学习实践的结合和促进需要时间感悟,认识不到该学科的价值,加之本科阶段的学生普遍对于理论学习较为抵触, 使得语言学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难以实施。

二、研究性学习概述 研究性学习是在布鲁纳、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皮亚杰的认 知图式学习等理论基础上构建的新型学习模式。布鲁纳与奥苏贝尔都是认知派的 代表人物之一,他们对学习问题的研究都是从认知观点出发的,强调学习是积极 主动的过程,都重视内在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国家,在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本 的本科教育中取得了颇多成绩。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在做中学”和 “问题教学法”的理论,主要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 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讲,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种 学习策略和方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学习;
从狭义上讲,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 计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体会,学生通过自主 收集、分析和判断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由教师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从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方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 要责任是设计一种有利于完成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和途径,从侧面提供学生所需要 的指导和协助。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在于对问题的解决,这里的问题是指具体的、 有实际意义的。整个过程大致上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发现解答。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研究的 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人类 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研究性学习在法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在法语语言学教学中实施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起发现学习模式、图式学习模式和创造学习模式。实践研究性学习模式,主要包括 五个阶段:选择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制订研究性学习的计划、实施研究性学习的 计划、呈现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以及评价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通过具体步骤的 实施不仅使教师完成对语言学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掌握和建立起语 言学认知结构。

第一阶段选择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教师结合多媒体简述语言学理论大 致内容后,结合实际情况设计10-12个内容新颖的学习课题供5-6组学生选择。在 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引发学生的认知欲望,为转换学生已有的认知结 构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要注意结合小组成员自身特点来协调分配,避免由于学 生过度自主选择而造成的小组成员间无法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特点的情况出 现。

第二阶段制订研究性学习的计。各小组按照学习主题制订学习计划, 明确团队分工,提出研究途径方式(收集资料、问卷调查等)和确立最终成果类 型形式。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应该适时进行基础理论讲解,同时给出一些参考书 目,积极帮助学生完成从“接受学习”到“发现学习”的过渡,实现学生认知图式的 变化。

第三阶段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计划。教师在每次授课过程中关注小组研 究进展,提供适当文献资料以及技术支持,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利用校园网络 平台完善各环节内容。教师要注意跟进各个小组研究,鼓励学生在实际情境下收 集语言案例,帮助学生梳理汇总的信息。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将建立起新的认知 结构。

第四阶段呈现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布置学生撰写调查学习报告和制作 PPT,在期末成果呈现时做好时间安排,每组汇报时间大致为30分钟,20分钟口 头展示,每组学生可以选派代表或者轮流阐述PPT报告内容,另外有10分钟现场 答疑,答疑过程中既有教师提问也有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在这一阶段中,通过 互动交流学生将巩固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第五阶段评价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成果评价阶段是通过小组自评、 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最后形成材料完成整个研究学习的过程。在进行这一阶段 前,教师应该准备好评分表,包括教师评分表、小组自评表和小组互评表,根据 积极程度、手段形式丰富程度、成果呈现表现程度分别进行打分,最后再由教师 汇总表格给出最终分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出点评,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体验达成学习目标的成就感。

(二)研究性学习对法语语言学教学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教界也提出高等教育必须从传授知识为主向能力培养 为主转变。而语言学虽为理论课程,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拓宽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 人文、社会背景的了解,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这些对于外语专 业的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而宝贵的。

一方面,以研究性学习理论为启示,让更多高校语言学教师转变思想, 灵活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力求让法语语言学理论课程设立的初期阶段出现的各 种困难能够迎刃而解,为法语语言学理论知识今后的普及铺平道路。另一方面, 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对法语语言学学习的内在动机,体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 成就感和达成学习目的的兴奋感。使语言学理论学习能够真正指导学生的法语学 习,让国内法语专业的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认 知能力、研究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激发和满足学生学习自我 展示的欲望。在语言学课程中建立起一种教学互助的研究性学习构架,使学生能 够真正受益于语言学,认识到语言学的价值。将法语语言学与法语专业本科学生 的素质培养建立起科学可行的联系,使学生对语言学学习感兴趣的同时也使教师 对语言学教学充满信心。

最后,希望通过指出国内法语教学工作者在语言学教学中的种种瓶颈, 提出具体解决办法,理顺法语语言学本科教学中的系列问题,找到该学科教学中 的种种缺憾,通过这一尝试性的探索唤起更多国内同行专家加入到本科专业语言 学理论教学改革的益事中。本文通过探讨高校法语语言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 建和实施,为积极促进法语专业本科语言学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同时也为我国法 语专业其他理论课程(如文体学、翻译理论等)融入研究性学习理念提供更多有 建设性意义的参考,也希望这些粗浅的尝试能推广至其他小语种教学中。

作者:谷若峥 第2篇:法语基础教学中引入语言学理论 0引言 法语的语言优美,文化的源远流长吸引了众多爱好者来学习。但学习法语的过程非常艰难,繁多的语法结构成为法语学习的难点。从目前高校法语基 础教学情况来看,精读课中语法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传统意义上死记硬背和机 械练习的课堂中,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理解运用语言的模式单一,实际对话交 流中常常模糊不清。排除学生自身因素外,作为教学者面对上述问题,在授课中 能做怎样的改进呢?如何能变换授课角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延伸扩充学生 的思路,使其在语言运用中发挥能动性呢? 1改进传统教学内容,新课堂中引入语言学元素 传统教学中,教学者教授的知识多以词汇时态、变位,句法结构为主, 学生记下,再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完成相关练习。此类学习中,学生习惯于背单 词、句子,机械思路的模仿。而此教学运作的结果很不理想,尤其是学生在实际 交流中出现了语境脱节语义不明,句子结构逻辑混乱。学生学习中缺乏归纳、对 比,语言的学习相对较死板。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表达人的思想意识及内心活动。学习语言的 目的是为了交流,达到信息交互。法语语言授课需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呢?从低 级学习来看,教者教完各项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听写应试的基本技能就完成了 该阶段的教学目的,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达到了一定应试效果;
但从高阶学习来看, 学生缺乏多维度拓宽,笔者认为学生存在着理解的真空,学生在此模式下构架的 语言体系,是缺少明确表述系统的下的非真实环境。而以机械语法练习所得出的 规则与实际交流环境下语言的结果有很大的出入。教学内容中基本不涉及更深层 语言学中各元素的作用,但是‘所有的语言都提供一个明确的表述系统,通过相 异的语言符号来表达说话者各自不同的角度。(EmileBENVENISTE)’学生们需要 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观点来构建语言体系。由此,教者以语法习题为基点的教学 中,可配合相应的语言学理论,促使学生更深入思考理解语言的生成,组合以及 表达。因而,课堂教学可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元素,使学生能多角度 理解语言规律达到更好掌控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其交际和写作能力。

2引入新语言学教学元素,实际授课实例 在法语精读课中,语言点的讲授可做相应的语言学解析,使其诠释的 更全面系统。本人作为教学者进行了新的尝试,例举几个授课实例,谈谈如何在 授课中由浅入深的引入语言学理论中的表述概念,拓展学生思维。

2.1基础词汇讲解中引入语言学表述概念2.1.1初级引入 马版法语第一册第三课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人称代词je,tu,il,elle. 学生初学法语,教者通常只是讲解这些单词如何发音,中文什么意思,动词要变 位等传统内容。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语言学理论很少接触,教者可在学生的初学阶 段引入简单的表述概念,使学生在法语交流中明晰所指对象。

Ex1:在课文讲解中,深入讲解je(我)这个词。如果je独立使用,它不 能说明任何的意义。je必须在一个表述的环境下才有明确的对象。

例句‘jet’aime!’(我爱你),此简单句的结构完整,通常教者对这个例子 讲明主语je,谓语aime,宾语te,动词aimer要根据主语je进行变位,此句知识点 讲解完成。但引入语言学的观点,结合表述概念给学生加以补充说明:虽然这个 句子的结构、语法都正确,包含了所要表述的信息,但脱离了语言交流环境,大 家无法明确谁是je,也无法识别je的所指对象的身份。经以上启发,能使学生自 主能动的分析出je就是说话者在说话时的我,这样教者就可以达到知识拓展的目 的,引导学生领悟在一定上下文环境里明确对话中表述的所指对象,在以后的表 述中尽可能避免所指对象模棱两可。

Ex2:同一课中学习l€?bas(那边),表示指示成分的词。教者通常在 课中举出几个表达方位的简单一级词汇,如ici、l€唷R  氡硎龈拍钏  付韵髄€? bas理解中,它会在每次的表述中改变,代指的方位随着说话点的改变而变化。

Ex3:本书一册第十课中出现了maintenant?(时间副词)。如‘Jet’aime? maintenant!’句中出现了时间状态的副词。但在交流的层面上,任何表述环境中都 假定有发话人和听话人的存在,明确maintenant是je这个发话人所表达的时间状 态,同时还要认识到在语言的使用中maintenant的移动性、变动性。maintenant 是相对说话人当时的时间,在不同语境下相应变化。

初级授课中引入的语言学理论需浅显易懂,学生对所指对象,指示成 分,语言环境等语言学概念有一定的认知就达到拓展目的。

2.1.2深入讲解 第二年级的中级法语教学中,教者就此理论可做深入的讲解。学生已 经学习了很多的地点指示代词,并会运用这些词汇造句写文了。但学生常会在作文中写出指代不明的ici和l€啾砻魉  堑姆轿唬   跃来碇幸  俅我  氡硎龈拍 睢  .Benviniste提出所有的语言符号都为了说明表述时的情况,如果我们没有明 确表述状态的情况,那么所指对象也会变得模糊混淆。在法语对话中找不到ici 和l€嘀  涞那  穑  纯伤礿esuisl€啵恳部伤礿esuisici。但英语中不能说Iamthere 因为here和there是有区别的,here与I相关联,there为了说明nothere。因此学生在 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所写文章的表述环境,地点方位是随着说话的主体 和时间变化的,时间或说话主体其中任一因素改变,这地点变量也会随之改变。

经如上讲解,使学生自主归纳出此变量关系数学公式,即Situation(sujet;
temps), 学生自我认识到实际交流或写作中不可轻易写一个ici和l€嗬刺娲  ? 2.2助动词讲解中结合语言学表述概念 助动词€阾re语法中,重点讲解哪些动词需€阾re做助动词,其相应变 位、性数配合等。经这些知识的铺垫后,教者可引入€阾re在表述理论中的两个 含义:
(1)表示total,完全鉴别身份的标记即A=B。

Ex1:OBAMAestpr€閟identdesEtats-Unis. OBAMA和pr€閟identdesEtats-Unis分别由A和B代表,因为€阾re表示 属性可用A=B说明,所以我们可以颠倒A和B,来证明A和B是等价的。那么此句 可改为pr€閟identdesEtats-UnisestOBAMA是同等成立的,且主语和宾语置换后与 未交换前的原句意义相同。学生有了这样的理解,以后的实践运用中就可以有两 种表达方式。

(2)表示partielle,部分鉴别的标记即A∈B。

Ex2:Jesuisfatigu€閑.A代表Je,B代表fatigu€閑,宾语B只是主语A的 一个特性,我们不能颠倒A,B,不能改成fatigu€閑suisJe. 以上教课实例看出,教者讲课内容不应止步于简单的应试学习,更重 要的是能从语言学理论角度下去拓宽延伸学生的语言知识,使其逻辑清晰,才能 在高阶的口语、写作中更好的运用。

3结束语法语课堂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正确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言,而不 只是单一的应试。教者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完成必备基础授课的同时,需注重培 养学生语言学的思维及分析能力。因而教者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利用先进的语 言学理论和教学观念更好的拓宽学生知识面,为高阶的语言研究能力打下基础。

作者:林娜 第3篇:法语时间观的文化语言学分析 法语时间观以数量繁多、复杂多变的时态为形式,内涵丰富、独特:
时间由无尽的、遥远的过去到一般的过去、最近的过去,再经由现在而发展为很 近的将来,稍远的将来,直到无尽的未来。法语时间观的特征可概括为:时间的 运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
时间被分为过去的时间、现在的时间和将来的时间三 类;
将来和过去都以现在为界限,现在是最重要的时间;
重视过去的时间甚于将 来的时间。

文化语言学的基本观点——“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1]2——这帮助 我们从语言的背景重新理解和发掘语言现象的内涵。的确,每一种语言的背后都 有其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不论是站在文化学方面看待语 言学,还是站在语言学方面看待文化,都应将语言学问题引入更宽广的人文背景 之中加以审视和重新描写。纵观法语发展史,无法忽视基督教文化的巨大影响。

一、法语语言与基督教的关系 基督教促成了法语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有学识的教士们必须娴熟 掌握文雅的拉丁文,才能阅读圣经及其评注,领会基督教的精神实质。另一方面, 教士们为了布道也会汲取农民们粗俗的语言,以便向他们传达基督的启示。正是 在教士与民众的频繁互动之中,在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不断转换之间,在文雅 语言与粗俗语言的相互影响之下,产生最原始的法语,即“粗俗的罗曼语”[2]4。

除了口头方式的布道行为外,抄写也使法语得以传承和发展。在印刷术发明之前, 抄写是使一切古代著作得以流传的唯一途径。圣经,圣徒传和布道文是被抄写最 多的文本。

在基督教中,耶稣基督的诞生是最伟大的历史事件,一切时间都以此 为原点,过去只是这一事件的准备,未来成为这一事件的绵延与展开。目前国际 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以耶稣出生为纪年的开始。法国人的历书更是散发出浓浓的宗教味道。种种与耶稣有关的事件都 被记录在历史书中,为人们年复一年地纪念和庆祝。今天,法国一年有十个法定 节日,其中有五个都与基督教有关:复活节、圣灵升天节、圣母升天节、万圣节 和圣诞节。因此,法国历史学家吕西安·费尔夫曾说,日历讲的是“基督的”语言 [3]35。

因此,我们将法语时间观置于基督教的文化背景之下重新审视。

二、法语时间观的基督教文化诠释 首先,从过去经由现在直抵永恒的未来,正是上帝指明的救赎之道。

在圣经中,人类的道路早已由上帝规划:从有罪的过去,经由现世抵达永恒的未 来。罪人的未来是永死,义人则因获救赎而永生。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时间是光 滑流动的,方向是唯一的,人和上帝都沿着时间有条不紊地工作和生活,直到永 恒未来的来临,这是上帝为人类指出的救赎之道,与法语时间观不谋而合。

其次,永远的现在是唯一真实存在的时间,是过去与将来之泉源。在 基督教义中,人没有前世,没有来世,只有在现世真诚信仰和勤勉侍奉上帝,才 能获得救赎。在每个信徒看来,过去已定,无法更改;
未来遥远,全凭上帝的审 判;
人可以把握和改变的唯有现在。因此,在基督教中,现在被赋予比过去和未 来都有更重要的意义和地位,这与现在时在法语时态中的地位遥相呼应。

再次,过去在时间上优先,成为万物的目的。如果每个未来都通过现 在转变为过去,所有期待都随时间之流化为记忆,即一切终将成为过去,那么在 本体论意义上,过去反而具有优先性,“如果有一种时间被认为同永恒性特别接 近,那么,它就是过去而不是现在。过去是万物的目的”[4]217。在法语中,过去 的优先地位是通过数量上多出将来时态一倍的过去时态体现的。在基督教中,过 去写满几乎整本圣经的内容。

在圣经中,我们看到世界的过去、人类的过去和基督教的过去。“我 们的日子尚未度一日,上帝都已经计划好了”(《诗篇》139:16)。上帝从无中 创造了世界,从永恒中创造了时间,因此在上帝创世之前,没有时间,也没有过 去。创世之后,上帝仍然致力于维护世界,引导人类历史。从亚当和夏娃在伊甸 园的生活开始,上帝就参与并主导人类的历史——尤其是以色列民族的历史—— 的发展。这让人相信,过去是上帝与人类同在的过去,倘若人们与上帝的计划站 在一道,那就必将迈向一个确定的美好未来。最后,未来一目了然,而人类一筹莫展。在圣经的最后部分,约翰根 据启示描绘了人类的未来图景。与整部圣经相比,它只占用极其短小的篇幅,为 圣经画上简洁有力的句号,为人类勾画出简单明了的未来。《启示录》写道,末 日来临,每个人都将接受审判,罪人将与上帝永远隔绝,义人则在新天新地中与 神重逢,永享幸福。然而,至于末日审判在何时来临,谁将最后得救获得永生, 谁将被投入火湖承受永死等问题的答案,人类无从知晓,更无力改变,唯有依靠 上帝的拣选和预定。面对未来,人类一目了然的、一筹莫展的境况,反映在语言 中,就是对将来欲言又止,惜墨如金。

三、结语 借助文化语言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法语时间观,我们发现法语时态不仅 仅是一系列繁琐、枯燥的语法规则的堆砌,隐含基督教教义对时间的理解和诠释。

基督教义建构的世界观和话语体系早已渗入法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势必包 含关于时间的一整套观念。

作者: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