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学问题共2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学问题共2篇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犯罪解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白某、毛某入室抢劫杀人案例 2013年1月某日,家住陕西省蓝田县某镇的白城(化名) 偶遇邻村毛星(化名)后,预谋从白城家偷钱去西安玩乐却未 得逞,于是心生歹意,将目标锁定到白城同村的独居老汉白 某身上,里应外合地将老汉困于自家中,用极其残暴的手段 将老汉杀害,洗劫了老汉家中500元现金及一些日常用品后, 销毁现场离开。在将这笔钱消费一空后,两人前往临潼打工, 直至警方将其逮捕。白城,1999年出生,家住陕西省西安市 蓝田县某镇某村,是镇上某初中二年级学生。幼时父母离异, 母亲远嫁山西,自此音讯全无。父亲再婚后便外出打工,又 再育有一子,常年不在家。白城自小跟爷爷、奶奶在老家生 活,由父亲提供三人的生活费。由于常年无人看管,他个性 冲动,讲究吃穿,很小就养成了偷偷摸摸的坏习惯,且常年 沉迷于网络,不喜欢学习,为上网经常逃学甚至彻夜不归。白城平时只在自己的小团体内活动,经常伙同小团体内部成 员共同偷盗。毛星,1997年出生,初中辍学。毛星出生于甘 肃,母亲改嫁后跟随母亲来到了陕西省蓝田县。母亲重组家 庭后常年外出打工,毛星被送往位于蓝田县某镇某村的舅舅 家借住。舅舅靠种地维生,生活贫苦,毛的母亲开始新生活 后无暇顾及与前夫的儿子,也很少往弟弟家寄毛星的生活费。
在经济窘迫又缺乏关爱的环境中生存,毛星形成了冷漠自私、沉默寡言的性格。毛星与舅舅家感情不好,舅母十分嫌弃他, 因此他常年借宿在不同的同学家中,靠吃百家饭,穿同学不 要的破衣服度日。他厌恶学习,经常逃课在网吧虚度光阴, 是老师心中的边缘学生;他只与固定的小团伙成员来往,坑 蒙拐骗偷对于他而言是家常便饭。老汉白某,独自住在距离 白城家不远的三间柴房里,三间柴房靠前后两个院子连接。
案发当天早上,毛星佯装向老汉询问白城家的地址,将事先 准备好的砖块藏于身后尾随老汉进入老汉家院子,趁其不注 意时将砖块留下,后出门跟白城会合。两人确认老汉进入里 屋院子没有出门后,便偷偷从前院潜入老汉家,由内将大门 上的两扇门栓都拴上,隔绝了老汉逃跑的可能。白城捡起先 前藏好的砖头,趁老汉无防备时移动到老汉身后,用手中的 砖块猛地砸向老汉,使其头破血流摔倒在地,为了防止老汉 反抗,他用被摔成两半的砖头继续重复向老汉头部猛拍;同 时毛星又从老汉屋里找到了一捆绳子与一把菜刀,两人先是 用绳子将激烈反抗的老汉的脖子勒住,不断挣扎十几分钟后 老汉终于休克,这时失去耐性的毛星,一不做二不休,从白 城手里接过菜刀,用菜刀在老汉脖子上剁了十几刀,直到确 认老汉彻底死亡才收手。杀了人的白城与毛星十分冷静,并 没有落荒而逃。两人先将老汉的三间柴房搜了个底朝天,在 找到老汉家全部500元现金后,他们用电壶烧水洗脸洗手, 用手沾水将身上的血擦干净,然后脱下沾满血的脏袜子,换 上从老汉柜子里翻出的干净的新袜子,拿着找到的饼干,这才从老汉家后门离开。随后,两人沿路走到村里的商店,买 了方便面和两双新鞋,换上新鞋后两人直接去网吧上网,之 后在小旅馆休息了一夜,第三天两人又换到邻村网吧上“夜 机”,在把偷到的钱挥霍一空后,两人便前往临潼打工直到 被抓。
二、案例的解读:犯罪对于犯罪人的价值 与农村留守儿童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审讯室里的白城 与毛星,对自己杀人的事实供认不讳。―――“你们去偷东 西,为什么要杀人?”公安民警问。―――“当时白城提出 来要把老汉杀了偷东西,我想我没钱也没地方可去,我就同 意了。”毛星回答。象征性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在象征互动 中,人们首先界定自己所处的环境所信奉的价值,然后会针 对自己所处的环境采取一定的行为,以期在这些价值背景中 让自己的行为有意义。毛星与白城不仅从小与父母分隔两地, 而且双双经历了父母离异的家庭变故,他们的成长经历复杂 且长期处于情感缺失、教育缺失、孤独感强烈的生活环境下, 家里长辈对他们的忽视甚至是无视,无法将他们熏陶与教育 为一个精神上富有的人,一个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健康的 自尊与向善心灵的人。作为“边缘人”的白城与毛星不仅与 家庭成员缺乏互动,老师及班级的大多数同学也视其为异类, 很少与他们来往,他们平日里只在同一个小团体内活动,内 化小团体的一切行为方式为自我行为准则,跟随同伴参与小 偷小摸与轻微破坏行为,“没钱就去偷就去抢”已经成为他们的惯性思维方式,用象征性交互作用理论的话语表达,这 是他们的“环境价值界定”。由于他们将“我”与大多数人 不一样及没钱就去坑蒙拐骗这种惯性自我认知合理化导致 了认知的偏差,使得他们漠视法律,社会道德感薄弱,类似 法盲,因此从不正当行为一步步发展走向犯罪的深渊。象征 性交互作用理论认为,个人所处环境指向个人行动,对于毛 星与白城来说,坑蒙拐骗、吃喝玩乐、自我主义至上就是他 们所在的小团体所推崇的生活方式。与小团体里的大多数人 一样,两人长期旷课驻扎网吧,喜欢享乐,无钱可花时不论 以何种方式,只要弄到钱,他们在圈子里就会被重视、被追 捧,这是他们的处世之道。因此,坑蒙拐骗甚至于犯罪行为 本身对他们来说没有对错,只是一种摆脱现实存在的无能为 力、获得短暂个人地位提升与被认可重视的手段,这对于他 们来说才是有意义的。卡兹在解释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发生动 机时表示,参与小偷小摸和轻微破坏行为的青少年,通过从 事这样的闹剧证明自己的个人能力,以“打发”自己面临的 持久的无能的感受。农村父母外出打工,试图改变贫穷命运, 可以多赚一些钱,或者给后代留下一些物质财富。但正如马 太效应所阐述的那样,资本趋于流向原本就资本集中的地方, 这样的目标很难如期望那样达成。生活的贫困是大多数留守 家庭共同面临的现实状况,但是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 的最大差异却是体现在精神世界方面。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认 为自己所获得的主观支持不足,在社会中未被尊重与认可,而他们的情感需要不能通过合法途径被满足时,极易产生带 有强烈道德精神成分的情绪因素:愤世嫉俗、亵渎、嘲笑、 复仇。为了回应这种精神挑战,他们故意在实施行为时不理 智,以极端与冷酷的方式支持自己的犯罪意图。卡兹认为犯 罪对于犯罪人的基本价值是逃避他人的控制并给他人以控 制。毛星的母亲忙于经营新生活,把他送往弟弟家后常年在 外打工未归,且并未提供毛星基本的经济支持。舅舅本是农 民,毛星的出现加重了舅舅一家的生活负担,舅母对毛星态 度恶劣。处于青春成长期的毛星,长期生活在寄人篱下的被 忽略的环境中,靠混迹于村中吃百家饭果腹,穿同学的旧衣 服、寄宿于不同的同学家中维持生活。在这样的青春成长关 键期不能感受到来自于外界的精神上的情感慰藉,社会化程 度低,个性沉默寡言、认生、冷漠、没有人情味。他初中辍 学后,却无一技之长,每天混迹街头靠借钱或者与其他不学 无术的狐朋狗友结伴小偷小摸承担自己日常生活的开销。与 村里的其他人相比,他显得地位卑微,对村里的其他人低三 下四。物质与精神双重支持的缺失导致了其极低的自我控制, 而从事犯罪行为甚至会带给他精神与肉体上区别于现实生 活中的满足感,而其思想品质、社会化程度等多方面的欠缺, 使其不能认清自己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因此,本应由白 城主导的这次杀人抢劫计划,作为追随者的毛星,最后却变 成了本案的主导者,用非常残忍的手段无情地杀害了独居老 汉白某。用象征性交互理论解释他的行为,即是从根本上来说,在每种犯罪里,犯罪活动本身就是试图超越犯罪人在当 时的环境中所面临的精神上的挑战。[8]白城与毛星对独 居老汉残忍的杀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解释为两人 面对现实世界的不公而产生的自卑压抑情感的一种自我宣 泄。
三、预防及减少留守儿童犯罪的对策建议 四、总结 本文的选题是基于过往各个学科对留守儿童犯罪现象 的研究,从互动交互视角出发,以留守儿童犯罪的价值为切 入点,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寻找法 律在适应层面的漏洞,提出预防和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发 生的对策,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制建设。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学分析 一、留守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单亲监护、隔代监护,甚 至有些就没有监护人。由于监护人忙于农活,缺乏安全意识, 疏于防范,导致一些留守儿童经常性地出入游戏厅、电脑室 等场所。留守儿童自我保护的能力低,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 侵害。据公安部的统计,全国被拐卖儿童中,位居第一的是 流动儿童,第二的就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自救自控能力 低,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留守儿童文化知识教育方面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很多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比较低,很难对小孩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
现在儿童学习的课业负担很重,再加上一些地区仍然是分数 至上的应试教育,家长的辅导督促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由 于课业负担较轻,留守儿童的成绩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到 了初中就可以明显感觉到留守儿童的成绩相比正常儿童来 得差。我校是农村完中校,高中生源较差,据我校学生回忆 成绩开始变差的起始年级:3.1%在小学一年级,5.5%在小学 3年级,6.3%在小学五六年级,25.6%在初一、35.4%在初二, 24.1%在初三。这点可能跟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发育,监护人更难驾驭儿童,导致 监管不到位,思想引导不到位,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没有依 靠,难以得到有效的辅导,思想出现问题时难以及时的发现, 从而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厌学和逃学,影响到文化知识的学习 进步。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 1.留守儿童性格上容易产生缺陷。如自卑多疑、焦虑恐 惧、嫉妒敌对、自私偏激、逆反心重等。自卑多疑:由于父 母长期不在身边,小孩得不到父母的贴身关爱,父母又与小 孩缺少沟通的话,小孩会有种被遗弃的感觉,张殿权的中篇 小说《每一个新年都会过去》生动地刻画了留守儿童陆小鱼 的心理,刻画了陆小鱼对父母的思念,从一个小孩的视角刻 画了物质上虽然可以吃饱穿暖,但精神上得到的慰藉却少之 又少的问题。这样在和正常的小孩相比的过程中会产生自卑心理。有些父母答应小孩的事没办法兑现,这使留守儿童容 易多疑,变得不愿相信他人。焦虑恐惧:统计发现,留守儿 童跟随祖辈的占26.3%,跟随亲戚的占38.3%,自己一个人或 寄宿的占23.2%。当生病时有一部分选择自然好,有人照顾 的极少,大部分是自己到医院看,这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孤立 无助的感觉,他们怕黑,怕冷,怕一个人,大多数留守儿童 在父母不在身边时感到孤单寂寞,遇到被人欺负时不敢反抗, 长期如此,有部分留守儿童就会产生焦虑恐惧。嫉妒敌对: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攀比的心理,当留守儿童与父母在身边 的正常小孩相比较时,看到别的小孩得到更多的关爱温暖, 得到更多的表扬、肯定时容易产生嫉妒心理。我们的班级一 般都比较大型化,一个班级往往有几十个学生,老师的精力 是有限的,老师往往比较关注的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而留守 儿童成绩大多不理想,得到的关注和表扬就相对较少,当别 的同学被表扬时,就会嫉妒,为什么我就没有被表扬肯定, 长期如此,甚至可能由嫉妒敌对个别同学,发展为嫉妒敌对 多数人。把别人善意的批评甚至表扬理解为挖苦讽刺。自私 偏激:我国现行的生育制度是计划生育,留守儿童中有不少 是独生子女,又由于隔代监护,祖辈大多比较溺爱放任,父 母又较少陪伴在身边,有的家长就从物质金钱上给予补偿, 长期的物质上的独占会产生自私偏激心理,认为父母让我好 吃,好穿,好玩天经地义,缺乏应有的感恩心。逆反心重:
前段时间云南某中学出现的学生不服管教殴打老师,导致老师罢课的情况就是典型的逆反心理,原本上课不能睡觉,老 师多次提醒,老师用书拍一下提醒,就对老师挥拳相向,导 致老师头部受伤,这让“师道尊严”情何以堪。造成逆反心 理和家长的过度溺爱,与家长、老师的教育不得法有关。我 们在提倡保护未成年人的同时,也要注意尊师。
2.留守儿童认知上容易产生偏差,主要表现在自我否定, 不自信,怨恨父母和老师不知道感恩。另外,“读书无用论” 在他们心中有一定市场。人的自信是在不断的成功中积累起 来的,学业上的不成功,家庭关爱温暖的缺失,有的留守儿 童甚至把父母外出打工归罪于自己,学习上的不如意,认为 自己就低人一等,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常自我否定,不 自信。有困难、被人欺负得不到应有的呵护,会产生怨恨父 母的心理,家庭结构的破坏使留守儿童常没有归属感,家的 观念淡薄,他们内心思念父母,又与父母相隔遥远,既思念 又陌生,和父母缺乏交流,甚至会有“有人生没人养”的感 觉。“读书无用论”在他们心中有一定的市场,这一点受社 会上的“拜金主义”影响十分严重,把读书等同于谋生,等 同于赚钱,有许多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对学生要求不高,只 求学生读完初中、读完高中,然后出来打工,家长的言行对 孩子影响很大,家长不自觉地流露出“没文化,一样可以打 工,一样可以赚钱,一样可以活的不错”,对孩子的学业要 求就不高,他们看不出社会的发展趋势,要求劳动力越来越 有文化。缺乏忧患意识,不知道一旦经济不景气,工作就没那么容易,留守儿童受“读书无用”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 论的价值观,他们成绩不好不着急,课堂不听讲,有时间沉 溺于玩手机,青春的似锦年华就这样匆匆流走,不觉得可惜。
3.留守儿童的言行容易产生偏差,情绪上不稳定。“子 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只 有相辅相成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好学生。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 庭教育,他们的言行容易产生偏差,在学校顶撞老师,在家 中不服爷爷奶奶的管教。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认知发展 论》中提出了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他认为:“人的道 德形成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他律不仅是必要阶段, 而且是实现道德内化的道德自律的必要前提。只有经过一个 有外在强制力他律训练过程,人们才会自觉地遵守道德规 范”。由于他律的缺失,留守儿童的言行就容易产生偏差。
留守儿童的父母多数只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 况,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思想状况的变化知之甚少,这 样不能及时地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加以引导。许多留守儿童情 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行为具有强烈的攻击性。我班本学期 就出现学生蔡某因为初三某同学“瞪视他”就叫班级几个要 好的同学一起去教训别人,大打出手,造成该同学头部受轻 伤,事后我们老师处理时调查发现他们之间本没矛盾,互相 也不认识,初三的同学会“瞪视他”是因为人家眼睛有点问 题,看人像是“瞪人”。留守儿童大多比较消沉,遇到困难 容易退缩,学习上有困难容易放弃。4.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留守儿 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父母沟通较少,监护人也极少与 留守儿童沟通,监护人很少能察觉留守儿童的感情变化,有 的监护人也不愿多去了解。统计发现,我校会主动与人交往 的不到18.5%,不爱与人交往的占到26.7%。身边有一个朋友 的占37.5%,有一个以上朋友的占46.7%,一个朋友也没有的 占15.8%,有部分留守儿童不爱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封闭 自我,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
四、留守儿童青春期性心理教育方面的问题 我国在青春期性教育方面比较薄弱,留守儿童在这方面 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很快,研究表明, 留守儿童的性意识萌发更早,程度更强,不稳定的因素更多, 十分需要家长的及时引导,留守儿童的家长长期不在身边, 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所以容易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出 现性变态等严重心理问题。针对我校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一些 问题,我校专门成立课题组,对留守儿童的问题加以研究并 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如建立“亲子园”“代理家长”制度, “家长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等方式去关爱我校的 留守儿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 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拿出我们的爱心和责任 心为留守儿童多做实事,多解决困难。